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黑格尔哲学实践思想丰富而深邃,但其相关著作(中译本)中并没有关于实践范畴的本质规定;我国学术界也基本上多是阐释、总结归纳黑格尔的实践思想,而很少有专门对其实践范畴本质进行界定。在阅读相关系列材料和分析黑格尔哲学实践思想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条件以及其哲学历史任务的基础上,斗胆界定黑格尔哲学实践范畴本质以作为学习其实践思想的点滴感想体会,并对其范畴的本质界定及其实践活动构成要素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哲学实践思想丰富而深邃,但其相关著作(中译本)中并没有关于实践范畴的本质规定;我国学术界也基本上多是阐释、总结归纳黑格尔的实践思想,而很少有专门对其实践范畴本质进行界定。在阅读相关系列材料和分析黑格尔哲学实践思想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条件以及其哲学历史任务的基础上,斗胆界定黑格尔哲学实践范畴本质以作为学习其实践思想的点滴感想体会,并对其范畴的本质界定及其实践活动构成要素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逻辑学的最高成就和实质,就是辩证的方法,而其中最精彩的又是关于范畴的“整体性”和“流动性”的思想。所谓“整体性”即指范畴的普遍联系和内在的有机的统一;“流动性”是指范畴的变化发展。在黑格尔那里,范畴的这两个系统性原则是他用来建立唯心主义辩证逻辑体系的两个基本原则,是他建造“理性的大厦”和“思维的王国”的两个基本原则。黑格尔在建造辩证逻辑这座“理性大厦”的同时,他毫不留情地批判了旧逻辑(形式逻辑)和康德的先验逻辑,清算了以往逻辑范畴论中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而深刻地阐发了范畴的整体性和流动性的辩证法思想。列宁精心研读了黑格尔的《逻辑学》,用辩证唯物主义批判和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把范畴的整体性和流动性的原则改造成为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辩证法的这条规律,要从哲学史上来探讨它的发展线索,的确比其它两条规律困难一些,但是,又不能认为毫无线索可寻。马克思就曾经说过,黑格尔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个公式,“用希腊语来说,这就是:正题、反题、合题。”①可见它是有历史渊源的。黑格尔在论述康德的范畴学说时,也透露了这种历史发展的联系,黑格尔认为康德把每一类范畴都组织为三一体,这是来源于希腊,他说:这种三一出方式,是“毕泰戈拉派,新柏拉图派和基督教的古老的形式,在这里又出现。”②我们知道,黑格尔的逻辑学说,就是直接导源于康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5.
“同一”是黑格尔逻辑学的“本质”论部分的重要范畴,是“本质”论中最简单、最纯粹的反思关系和规定,这一思想方法在黑格尔哲学的许多地方都有所应用。正确理解“同一”的真正意义,对于把握“本质”论《逻辑学》乃至全部的黑格尔哲学,进一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简论现实性     
本文就相对于可能性的现实性这个范畴作些探讨,主观愿望是想充实一下讲授现实性范畴的内容。一,黑格尔的现实观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它的改造纵观整个哲学史,在马克思主义之前,对现实性范畴论述较多的哲学家要数黑格尔。黑格尔精辟地指出:在可能性与现实性这对范畴的相互关系中,值得重视的应是现实性,尽管人们“在想像里,我们总以为可能性是较丰富较广阔的范畴”。但实际并非如此,“根据思想来考察,现实性倒是较广阔的范畴,因为作为具体思想的现实性是包含可能性在自身内  相似文献   

7.
<正> 对于黑格尔的“恶是历史发展动力静(以下简称“恶动力”)的观点,我国学术界同仁多是从道德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角虏来理解,经常用它证明历史发展必然带来道德堕落,或人有满足自己感官欲望的权力(这也与把“恶”理解为人的自然情欲有关)。但黑格尔是把“恶”归属于精神范畴,从人的精神发展角度分析“恶”的作用,论证“恶”是人道德完善与超越的原因和动力。“恶动力”思想,在西杰始于基督教的原罪说:亚当、夏娃吃了禁果,犯“原罪”、“堕落”为人,其后代皆不能以自力避免“原罪”,因而人的本性是恶的。正因为自己是罪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黑格尔时间观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思想与其时间观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继承和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并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中的重要范畴——时间思想进行了扬弃,不只是停留在对黑格尔关于时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的考察,而且对黑格尔时间思想的其他方面,如自然时间和社会时间的分野、时间与历史发展的矛盾、时间观的人文取向等进行了改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黑格尔逻辑学的批判,其实质是围绕何为“社会现实”和“历史科学”而展开。马克思的批判有三个层次:一是揭示出黑格尔哲学形而上学的本质,确立实在主体——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前提,从而拯救了“主体性”思想;二是指出黑格尔哲学的“实存”的本质是自我意识,而“实存”的真理在于“实践”,从而重建了社会现实概念;三是指明黑格尔把逻辑进展指认为历史进程的错误,而历史过程则在于物质生产生活所展开的历史逻辑,从而形成了通达现代社会现实的无产阶级解放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0.
与康德的批判性思维止步于“二律背反”不同,黑格尔则运用其辩证的思辨方法迎着“二律背反”而进,从而构筑起其辩证逻辑的大厦。黑格尔的辩证的思辨方法之所以能超越康德的批判性的思维,不在于黑格尔对康德关于“纯概念或范畴是一切知识或科学中普遍的必然的因素”思想的直接承继,而在于他超越了康德在思想与客观事物之间划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纯思想不仅属于思想自身,而且也是事物的本身或对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长时期来,黑格尔的历史理性,被他的批评者们贬斥为“先天的泛逻辑主义”,“宿命论的决定论”,“神本主义”,“荒涎悖理的历史合理化辩护”。本文力图揭示黑格尔历史理性思想的真相,消除人们对黑格尔及其哲学的深刻误解。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哲学的精华即唯心辩证法,主要表述在著名的《逻辑学》(通称“大逻辑”)上下卷以及《小逻辑》之中。“有论”是其第一编,“有”是其整个逻辑学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可以说,“有论”是整个黑格尔逻辑学的发端和基础。搞清楚“有论”中逻辑范畴质量度的概念自我运动及其演化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晦涩难懂但又思想深邃的黑格尔逻辑学,深刻理解列宁《哲学笔记》从中吸取的合理思想,特别是有助于理解、掌握质量互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长时期来,黑格尔的历史理性,被他的批评者们贬斥为“先天的泛逻辑主义”,“宿命论的决定论”,“神本主义”,“荒涎悖理的历史合理化辩护”。本文力图揭示黑格尔历史理性思想的真相,消除人们对黑格尔及其哲学的深刻误解。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定位的角度看,从准确表述党的指导思想的角度考虑,从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阶段着眼,应提出并确立“邓小平江泽民理论”这一范畴,并以之作为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和党在新世纪、在社会主义历史新阶段的指导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邓小平江泽民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丰富升华;而作为研究对象(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党史研究和其他学术研究),邓小平理论范畴可以继续使用,并可以使用江泽民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的行为概念是因果行为论和目的行为论的历史渊源。黑格尔堪称“刑法学行为概念之父”。  相似文献   

16.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因果联系的理论,以及辩证逻辑的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为指导,以“犯罪行为”这一最终结果作为逻辑起点,去追溯“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逻辑地引申出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罪因范畴,从而构成了犯罪个体原因理论系统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绝对方法的批评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悖论。马克思不赞同黑格尔脱离现实生活的唯心论的“运动的抽象”,但并不反对哲学本体论上的辩证方法的“抽象”。马克思哲学反对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但又确认范畴在形成理论科学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立场。既是生活的、历史的,又是抽象的和超验的。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历史观的杰出贡献在于摆脱历史观的二维空间结构,从而建构其思辨的三维空间,事物的发展不再是平面结构上概念、范畴的交叉、重叠,不再是任意的思想的随便排列,相反,概念、范畴是在三维空间结构中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立体序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论唯物主义地颠倒了黑格尔的思辨时空观,在历史发展的实证主义——实践的观点上,在三维时空观中加上一维——时间的速度,从而唯物地改造黑格尔"历史与逻辑的同一"为"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性并对历史偶然性做出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物质利益·劳动实践·经济关系──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思想新探王岩神秘而庞大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黑格尔是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者,但作为一个伟大的辩证法学家,他不仅关于精神界和自然界的理论贯穿着运动发展的思想,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和合”文化主张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它决定了我国历史上对于国家统一的诉求。西方近代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结束了西方各国内部的长期分裂状态,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对这一历史进程的思辩表达,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有很多暗合之处。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一起构成了我们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渊源。揭示西方文化中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我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的内在关联,能为我们正确处理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一个新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