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汪欢 《今传媒》2020,28(5):145-146
安东尼奥·洛佩兹·加西亚是当代最重要的现实主义画家之一,他的新具象绘画是在西班牙传统写实绘画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的。他将刻画的对象作为情感的载体,在作品中流露真情实感,让创作出的每幅作品都服从对象与感知。然而由于绘画中的时间、光线、情感等因素,他的静物、城市风景和日常事物题材方面的作品常呈现出一种"未完成"的状态,这种未完成或许是画家有意识地追求画面所要呈现的一种状态,亦或是在无意识状态下作品最终呈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安格尔是法国著名画家、新古典主义艺术的代表。作为坚定的古典主义者,安格尔与学院之间具有深厚的渊源。一方面,学院代表了一种艺术生产的方式,通过学院体系,艺术家得以呈现自己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思想;另一方面,学院这一封闭的教学体系又极度依赖于安格尔所创造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虽然安格尔尊重传统,不断借鉴和挪用经典的图示,但传统的碎片在安格尔的作品中不是一种怀旧式的存在,而是一种突破传统和驾驭传统的方式。安格尔尊重前辈大师,却更坚守自我意识,远离市场的嘈杂和沙龙的评判,专注于作品本身的构思和纯粹的艺术概念,从而实现了一种另类的现代性。而且,安格尔的历史画和肖像画构成一种社会和历史文献,对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把安格尔放到19世纪欧洲的语境中,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来建构和还原一个复杂、真实的安格尔。  相似文献   

3.
高伟信 《兰台世界》2015,(6):155-156
薛稷最擅长画鹤,以画鹤著称,被后世称为"唐初四家"之一。书法方面,薛稷吸收了儒家精神,将字的"形"和"神"结合得非常适宜。同时,在绘画方面,他追求一种完美和谐的美,把艺术再现和表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龚贤作为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其绘画风格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清韵浑厚"与"超然意蕴"之美。他注重以山石、树丛、苔藓、云雾、沟壑等为主要表现对象,在技法上具备了"黑、厚、润、实"的独特艺术风格。他善于采纳前人各家用笔所长,为我所用,对各种树体画法与山石丘壑表现都有开拓性的成就,其独特技艺皴法成为其绘画艺术的主要风貌。尤其是在山水画的探索中,龚氏独有的艺术皴法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皴法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技法,因为他的皴法具有鲜明的个性艺术风彩,其最大的审美特征就是画面中点线应用的温润、圆浑、厚重、透明,使山水画艺术表现极具立体感,这是龚贤对自然山水长期观察体验的结果。龚贤一生期望生活平淡疏放,简洁朴拙。闲情逸致是其精神家园,从而获得超越现实社会与尘世之外的审美心境,其艺术的表现与探研都给后人带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郑板桥的作品以诗、书、画"三绝"著称,特别是其兰、竹作品,享誉中外。他的绘画作品有着形神兼备、笔墨精微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其绘画作品有着高度融合的艺术形象,是一种由自然美向艺术美的升华过程。  相似文献   

6.
龚贤作为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其绘画风格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清韵浑厚"与"超然意蕴"之美。他注重以山石、树丛、苔藓、云雾、沟壑等为主要表现对象,在技法上具备了"黑、厚、润、实"的独特艺术风格。他善于采纳前人各家用笔所长,为我所用,对各种树体画法与山石丘壑表现都有开拓性的成就,其独特技艺皴法成为其绘画艺术的主要风貌。尤其是在山水画的探索中,龚氏独有的艺术皴法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皴法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技法,因为他的皴法具有鲜明的个性艺术风彩,其最大的审美特征就是画面中点线应用的温润、圆浑、厚重、透明,使山水画艺术表现极具立体感,这是龚贤对自然山水长期观察体验的结果。龚贤一生期望生活平淡疏放,简洁朴拙。闲情逸致是其精神家园,从而获得超越现实社会与尘世之外的审美心境,其艺术的表现与探研都给后人带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盛烈是现实主义水墨画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将笔墨和素描巧妙结合的优秀艺术家.他一生都在坚持追求现实主义的绘画艺术,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实现了中西方绘画艺术创作的有机结合,并且他的很多绘画作品都是切实反映社会现实和平凡人生活的,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时代性.而且王盛烈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作品也在现代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王盛烈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进行了具体的探究和分析,并进一步阐释了王盛烈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元代国画笔墨艺术简约清逸,以极其求神写意的意境表现方式开创了中国绘画艺术新时代。元代绘画艺术不仅发扬了我国古典哲学中"天下朴素之大美"的禅道思想,其中也蕴含着深邃的人文精神,这奠定了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六法"是中国绘画理论中最早、最基本的系统绘画原则,是绘画品评的六个标准,也是绘画创作的六项原则,在绘画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作品之一,本文以"六法"的标准欣赏、品评这幅有着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装饰和绘画都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元素,相辅相成。在最初的绘画和装饰应用中,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因此在很多功能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唐朝绘画作品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代表性,艺术水准高,且总体数量多。尤其是敦煌莫高窟中的绘画,保存了非常完整的古代壁画群,体现了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风格。下面本文主要以敦煌莫高窟绘画作品为例分析和研究唐朝绘画作品中的装饰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势”的观念,在汉魏六朝时期,被移植到传统的几种艺术门类中。音乐讲究体势之美,舞蹈强调动感的态势之美。武术、围棋无不重视“势”的发挥。书法对“势”有更高的追求,要求以形造势。在许多书法论著中都提到书势、字势、笔势、体势、气势、形势等等。在画论中,“势”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理论术语,人们将“势”与“理”相结合,以能否得势,作为艺术层次高下的标准。文学领域的“势”论晚于书法和绘画,是由齐梁之际的理论家刘勰在巨著《文心雕  相似文献   

12.
董正磊 《兰台世界》2014,(6):159-160
作为古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绘画作品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佳作,现存的《洛神赋图》及《女史箴图》等摹本更是其辉煌艺术成就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作为古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绘画作品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佳作,现存的《洛神赋图》及《女史箴图》等摹本更是其辉煌艺术成就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何亚峰 《兰台世界》2014,(11):149-150
郑板桥的作品以诗、书、画"三绝"著称,特别是其兰、竹作品,享誉中外。他的绘画作品有着形神兼备、笔墨精微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其绘画作品有着高度融合的艺术形象,是一种由自然美向艺术美的升华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李红丽 《大观周刊》2012,(12):184-185
亨利·卢梭是西方现代艺术重要的先驱之一,其对现代艺术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现代原始人,指的是卢梭及其他有关的“天真”与艺术家们。对于卢梭和他同事而言,绘画是记录他们印象和世界观的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把这些观念传达给其他人的手段,“这种绘画观念产生的严肃性和伴随的认真性带来了天真”。卢梭与原始人艺术的联系在于他的绘画同样诉诸于精致艺术家的情感,而不在于它们具有的与土著部落艺术产品相同的任何客观形势性质。  相似文献   

16.
绘画作品是艺术领域的重要图像资源,对绘画作品进行知识关联和语义描述研究,能够深度揭示绘画作品语义信息和关联关系,提高其语义检索效率。以明代“元绘画”作品为例,首先从物理表现层、逻辑表现层和语义表现层3个方面描述图像特征,并从图形意义、场景布局、故事情节、人物角色、画中之画和作者审美情感6个方面揭示“元绘画”作品蕴含的语义信息;然后,进一步提出“元绘画”作品的元数据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作品本体;最后,基于关联数据理论构建作品的知识关联组织模型。本文能够揭示“元绘画”作品的语义信息,进一步整合与“元绘画”作品相关的其他知识和资源;同时,本文是对绘画作品智慧化研究的一次尝试,能够对现有艺术领域的知识关联和语义描述研究进行补充,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贯穿了他的整个美学体系,在戏剧、画论、雕塑、建筑中都各有体现,围绕"情境"、内在联系"、"因果关系"等不同的"关系"分类。狄德罗反对新古典主义的审美与原则,开启了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他还以诗歌为最高的艺术样式,讲究诗歌中的"美"对各个艺术门类的启示作用、讲究纯正的艺术品位与艺术的社会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人张庚在《国朝画徵录》里称查士标"与同里孙逸、汪之瑞、释弘仁称四大家"。在"新安四家"中,汪之瑞是最为纵情任性的一位,他的山水画创作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远大于对绘画技巧的追求,画面重写意而不求工细。汪之瑞与查士标交往最为密切,他们之间不仅有着深厚的同乡之谊,而且客居扬州时还经常聚首交流绘画艺术。在查士标的眼中,汪之瑞性情豪迈,特立独行,是类似于米芾一样的人物和颇有个性的画家。在存世至今的汪之瑞画作上,几乎每一幅作品上都有查士标的题跋,这些题跋既有对汪之瑞性格、绘画技巧的描述,又有对汪之瑞绘画观念的赏识与赞许。本文通过文献和绘画资料,勾勒了查士标与汪之瑞之间的交往过程,分析了他们二人在师法传统上的相似与画风观念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2月26日起,贵阳市图书馆在读者大厅前廊举办"连艺芬芳——中华连环画暨优秀作品展",共展出反映我国连环画发展历史、艺术价值、绘画技法以及优秀连环画作品的图片52个展版。展览全面介绍了连环画这一中华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它将文学与绘画完美结合,融和了绘画的多种画种和技法。连环画具有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画像砖艺术,直到民国时期才定名为连环画。新中国成立后,共出版了连环画5万余种。1964年开始文化部开展过四次连环画评奖,有300多本  相似文献   

20.
纵观苗兴林的山水作品,总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真切,给心灵一次返朴归真的洗礼. 苗兴林出生在素有"绘画之乡"和"武术之乡"之称的山东巨野,受父亲绘画艺术的熏陶,自幼酷爱绘画,与丹青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其作品在国内曾多次参加展出荣获奖绘画艺术成就被<中国文化报>、<人民美术>等诸多媒体关注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