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2013年以来,在真人秀娱乐节目、网络综艺节目充斥荧屏之际,《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批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异军突起,推动了文化类节目的又一次热潮.但是,近年来的文化节目基本采用传统的竞赛问答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游戏性和趣味性,但节目设置总体上并未做到推陈出新.2017年央视推出的《朗读者》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类节目的传播生机,该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担任制片人和主持人,历时两年倾力打造,其新颖的传播模式和浓厚的人文情怀,引发了业界和学界的热烈讨论,成为具有创新传播意义的"网红"文化节目.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的电视荧屏上,相继涌现的一批原创文化类节目成为一道新景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最美是中华》等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接地气的节目形态,让传统的文化类节目变得更好听、更好看,实现了传承文化、涵养心灵的传播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央视近期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  相似文献   

3.
当下中国各大地方卫视节目争先亮相,其中尤以河南卫视特别文化类节目《唐宫夜宴》别出心裁,成功“出圈”,掀起广泛讨论热潮。节目过后,《唐宫夜宴》单视频在多个视频网络平台累计达到千万次播放量,相关话题微博产生近亿次阅读讨论量,频频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榜,全网综合评分9.9分。《唐宫夜宴》话题热度持续走高,在文化语境与传播场域掀起广泛热议。同时随着节目的爆火传播,让我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与传播。本文主要从《唐宫夜宴》的技术创新角度、文化融合发展角度、创新传播角度分析其走红及引起广泛热议的原因,探索“3D+5G+AR”数字虚拟技术对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助推作用,形成对广电行业技术的新认识,推动传统文化节目创意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娅军 《传媒》2018,(2):36-37
继本世纪初《百家讲坛》之后,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等开启了中国电视新一轮的传统文化类节目热潮.此后,《中华好诗词》《最爱是中华》等相继推出,2015年,陕西卫视的《唐诗风云会》也获得好评无数,2016年与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成为这一轮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典型力作.从一定意义上讲,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是传统文化电视传播的一个缩影,近五年间该类节目的发展路径对传统文化电视传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在当前媒体竞争激烈,泛娱乐化盛行的语境下,依靠传统文化类节目突围,或是我国电视节目实现新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田毅 《新闻世界》2021,(2):65-67
作为承载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博类节目,自央视《国家宝藏》开播以来引发了热潮,相比其它电视节目,文博类节目以形式新颖、创新性表达和深厚精神内涵赚足了收视和口碑,逐渐成为"现象级"节目。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文博类节目发展境况,就节目创新路径展开探讨,以期在增强节目创新性和吸引力的基础上,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3月5日,中央电视台在京举行《创新节目模式传承传统文化——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中国谜语大会〉》研讨会,总结《中国谜语大会》的创新与突破,梳理其文化内涵与传播意义,探索电视传媒向全媒体转型的路径。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舒东、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阚兆江、中国网络电视台副总经理晋延林、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副会长姜文清等领导和业界专家、学者以及《中国谜语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自播出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基于对这两档节目的创意、传播意图、传播内容、制作风格、传播效应的考察,并结合国外同类节目,分析汉字书写类节目对于展示汉字文化魅力、创新电视节目形态、促进国人汉字文化觉醒、搭建汉字公共外交平台等方面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8.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文化类节目制作的重要使命。《经典咏流传》大型原创诗词文化音乐节目,在媒介话语的进路上通过故事性媒介话语场景建构、意义性媒介话语内容呈现、多元性媒介话语表达策略,开启文化节目制作传统经典与时代流行结合,轻赛制、重互动、强传播的2.0新时代,对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创制具有一定的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成功策划《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优质的原创文化类节目之后,央视历时两年策划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坚持创新意识,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从文物入手破题文化综艺,通过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让国宝活起来",形成了现象级传播话题.《国家宝藏》从节目形式的编排、节目风格的定位到节目角色的设置,都力图推陈出新,分析其创新之处,对中国原创文化节目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娜  陈红梅 《东南传播》2021,(12):130-132
大众传媒肩负着传承文化的历史重任,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文化类电视节目蓬勃发展,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为观众打造震撼唯美的视听体验,同时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再演绎.《典籍里的中国》创新性地采用传统戏剧艺术的演绎形式与现代媒体传播艺术的双向融合,书写了一部献给华夏文明的经典"典籍".文化类节目的"意外出圈",必然有其自身制作上的优势和亮点.深入分析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性呈现方式,有利于助推我国此类节目的发展,为接下来此类节目的创作助力.  相似文献   

11.
刘燕 《东南传播》2023,(1):133-136
以“诗词”为核心的大型文化类节目《2022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推出再次顺利出圈,让已走到第七季的《中国诗词大会》成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级案例。本文从文化价值、题材样式、技术赋能、传播手段四个角度着手,探究《2022中国诗词大会》在融媒体语境下的创新策略,以期为后娱乐化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程蕊 《新闻传播》2023,(16):146-148
自《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原创文化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这使得文化的清流暂时超越了娱乐风,但当文化热潮退去,传统文化又将何去何从?仅凭几档节目并不能承担文化复兴的重任,深挖文化内涵还需要主流媒体引领,和受众一同从政策、传播、媒介素养等多方面合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笔者在阅读大量参考文献后,结合自身的观察和从业经验,总结出影视文艺类节目火爆的原因,也分析了编导编排影视文艺节目的核心要素,期望借技术、内容等新媒体元素,在影视文艺类节目的编排中得到进一步的创新,践行媒体深度融合,提高影视文艺类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成语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的原创文化类节目,该节目选取具有文化知识普及意义的传播内容,采用趣味性、交互性的传播形式,从认知、态度等方面影响了受众,唤醒了人们的母语情感,实现了电视传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原创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继第一季成功热播之后,2017年新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强势回归,延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宗旨,弘扬传播传统文化,带领全国观众重温经典,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相似文献   

15.
赵岩 《传媒》2016,(10):51-52
目前,我国电视汉语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语言文化传播类节目的制作能力有限,节目形式和内容都有待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需要更加深入。本文以《快乐汉语》教学节目为例,从节目观念、节目形式、节目内容和文化诉求等方面,探讨《快乐汉语》的成功经验,希望可以为中华语言文化跨文化电视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各种综艺娱乐类节目大行其道的形势下,以汉字和成语等为载体的原创文化类节目却异军突起,引发了传统文化热播浪潮,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媒体传播拓展了空间和思路。本文以《中国谜语大会》《汉字英雄》和《成语英雄》为例,对当前电视媒体传统文化热播的经验和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方子民 《东南传播》2018,(7):134-136
《耳畔中国》是2017年安徽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节目突破了以往音乐歌唱类节目千篇一律的节目模式,将音乐与传统文化创新结合,在"唱"民歌的同时又"说"民歌,"说唱结合"的创新,打破了民歌演唱纯表演式的展示,缔造了一档真正有意义的、能够代表"中国声音"的节目.文章从节目的制作主题、节目模式、内容叙事、整合传播等四个方面入手,对该节目如何将音乐与传统民族文化完美的创新结合做出探讨,以期对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和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文 《新闻世界》2010,(7):129-130
鉴宝类节目近年来持续升温,从央视初创《鉴宝》栏目到如今各地方台名目繁多的鉴宝类节目,栏目同质化娱乐化的现象愈来愈明显,与此类节目的初衷——挖掘、诠释和传播藏品所携带的民族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因此在高收视率的同时叫停的呼声也愈来愈大。鉴宝类节目不同于一般娱乐节目也不同于科教节目,因此在栏目不断创新中其娱乐性与观赏性的矛盾企图在不同受众群中找到平衡点。娱乐要有度,不可喧宾夺主,更不能以牺牲观赏性和教育意义一味追求娱乐,应把创新节目形式和严谨的传播传统文化的态度相结合,此类节目才能健康持久的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媒体平台和媒介资源极速膨胀,视频网站、网络电视、微视频等为受众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平台,密集的网络自制节目为受众提供了更多内容选择,传统电视节目迎来了新挑战。历史文化类节目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探知对文化的敬重,新媒体冲击下,历史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何突破传播壁垒,融合新媒体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值得研究。本文以陕西卫视《丝路上有你》栏目为例,探究新媒体时代历史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之路,以期为同类节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文化类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围绕传统非遗项目,在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叙事时空、叙事语言等四个方面凸显节目特色,以多元视角、多重时空、沉浸体验的方式,讲述非遗文化,传承非遗精神。这也是文化类节目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