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激发人才的潜能,为高校人才动态培养提供了和经济发展对接的着力点。本文根据人才发展思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出发,剖析高校人才培养的瓶颈,深挖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校“双精准”人才培养以精准对接社会用人需求和学生发展诉求为目标。高校通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扎实落实招生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考生诉求与专业选择、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人才输送与就业岗位、就业评价与专业调整五个对接,把“双精准”目标贯穿于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有效缓解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才需求及其培养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的结构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人才需求的分布、类型、规格、数量和质量受产业结构及其技术结构的状况制约和调节,人才的需求结构决定着高校人才的供给结构。人才供给结构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和层次与产业间分工所形成的需求相匹配的状态。高等教育要改变人才供给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就要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改变用学科价值的单一尺度评价高校的做法,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科学的定位,调整人才供给的结构,使人才培养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作为高职院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采取多项措施,从专业建设、品牌效应、质量保障、宣传引导、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实现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二者相互制约,互动共生。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行,当前高职人才培养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在数量和质量与发展规模的不匹配、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培养理念与产业对接失调等,需要通过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根本、建立行业协会制定人才考核标准、调整产业人才培养结构、提高民办高职认同度来突破高职人才供给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知识产权成果的重要产出主体之一,其中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是高校发挥产出作用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鉴于学科背景、专业设置、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原因,当前国内高校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和产业的现实需求。为解决这一矛盾,可以对当前高校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之困境进行剖析,明确社会急需之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应然内涵,提出优化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从而形成知识结构合理、应用层次分明、满足产业与创新发展需求的“一体、两翼、三面向”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集群。  相似文献   

7.
新技术发展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亟须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运用马克思供求理论作为理论指导,从会计人才的需求与供给层面出发,分别对企业和高职院校展开问卷调查。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梳理出会计人才供给和需求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会计人才综合素质不够高、高校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不符、校企合作浮于表面,提出从强化会计实践训练、优化课程体系、分层培养会计人才、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加强产教融合力度等方面来深化会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8.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需要高校培养供给相应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则必须通过对人才培养供给的改革适应和满足这一需求,从而有效地发挥自身职能并获得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都存在与经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对此,高校需要从五个方面改革创新:建立科学合理、动态灵活设置与调整学科专业的机制;强化技术技能型课程建设;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人才;与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接轨。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国家提出的战略发展目标之一,在城镇化过程中,建筑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凸显,为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建筑类职业院校应根据房地产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包括规模、结构等,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学校要与行业、企业协作共同做好学生培养与就业工作对接,完善课程与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高校产业经济人才供给与市场经济需求无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均存在缺口与错位。特别在社会经济转型进程中,产业经济人才质量的需求愈发体现出知识技能复合、实践创新、综合素质提升的特征。为此,我国高校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并采取系列措施推动其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实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撑,也是当下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工作。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产业之间的界限在逐渐弱化,产业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和必要。动漫产业作为我国社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承担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也对丰富我国产业发展结构和内容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情况下,高校作为动画人才培养的主体,需要着眼于社会产业发展的大局,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来寻求动画人才培养与动画人才社会价值充分发挥之间的结合点,实现人才培养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虽然大力提倡培养高技能人才,但高技能人才的总量和比例仍与实际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高技能人才培养在供需匹配、校企合作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问题突出.构建区域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平台,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紧密对接区域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对接产业设置专业,对接岗位制定标准,对接任务建构课程,对接评价实施教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指数推进培养模式的动态调整优化,使人才培养紧跟社会经济发展,为产业发展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体系、社会需求相关。当前,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片面性、不规范性、低实用性等问题,只有紧密地对接产业结构、推进校企合作,牢牢把握人才需求的动向,提高专业设置与现代产业体系的适应度,才能提升专业质量,培养出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资源的重任。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合理布局学科专业、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而推动区域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艺术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新兴的一门专业,存在着人才培养与社会产业需求脱节、课程设置与新媒体艺术特性不符等问题。本文试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社会产业的现状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等情况,为新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的发展和改革之路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内动画被设立为艺术类高校的独立专业是近几年间的事情,各大开设该专业的艺术院校对于动画人才的培养模式、动画专业教学的设置和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对接等问题都作了大量积极的尝试与探索。本文提出了动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艺术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新兴的一门专业,存在着人才培养与社会产业需求脱节、课程设置与新媒体艺术特性不符等问题.本文试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社会产业的现状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等情况,为新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的发展和改革之路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素质影视应用人才不仅是繁荣文化市场、建设精神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也是新时代“中国故事”重要的讲述人和传播者。但在地方应用型高校影视人才培养中,仍以研究型大学为标准,在产业主导教学、岗位嵌入人才培养、教育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实现产业化的人才培养,构建以产业发展业态及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紧密对接与服务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与社会就业供给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对高等教育来讲,这是一次重新审视自身社会功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机遇。因此,高校应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赵晓明  林聪 《教育与职业》2012,(20):113-114
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才资本,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将成为各高校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分析,结合音乐院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优势与弊端,提出突出实践教学的"四元结构"教学模式,进一步搭建实践教学基地、构筑实践创新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培养需求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