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何谓分析综合法 众说周知,任何数学命题都是由“已知”(条件)和“未知”(结论)两部分组成,解答数学题,就本质而言,就是寻求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即设法在“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架起一座“桥”.为了架设这座“桥”,即找到解题思路,依据推理序列的方向不同,思考方法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从结论人手,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归结为已知条件,其特点是“执果索因”,即从“未知”想“需知”,逐步归向“已知”(条件).但已知条件往往起不到引导思维的作用.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已知条件的必要条件,直至得出所需的结论,其特点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结论).但结论往往起不到目标指引的作用,没有目标意识.所以在实际解题中,常常需要联合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即“分析综合法”,在“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不断地双向选择“中途点”,架设起沟通“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的桥梁,使我们能够顺利地由此岸(已知)到达彼岸(未知、结论).“分析”与“综合”二者彼此相反而又相互联系,因此分析中的综合与综合中的分析应贯穿于探索解题思路的整个思维过程中,他们相辅相成,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张兴萍 《考试周刊》2014,(44):76-77
<正>在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中,人们往往爱用执因索果或者执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前者是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所需的结论,反映在解法上往往为综合法;后者则是从结论出发,逐步地追溯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反映在解法上就是分析法,也称之为逆推法.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而分析法的特点则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是用执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分析寻找解题思路,而用综合法表达解证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解题的成功要靠正确思路的选择,要靠从可以接近它的方向去攻击堡垒.任何数学命题都是由"已知"(条件)和"未知"(结论)两部分组成,解答数学题,就本质而论,就是寻求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即设法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使我们能够顺利地由此岸(已知)到达彼岸(未知).拟定解题方案,寻求解题方法,首先要理解题意,善于思考,挖掘题目本质属性,其实  相似文献   

4.
初等数学解题思维方法刍议吴贵生一、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是寻求解题思路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综合法、分析法、分析综合法三种。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入手,经过逐步推理,导出结论的一种解题思维方法,又称为“由因导果”法。分析法是从结论出发,逐步向已知条件靠拢...  相似文献   

5.
两步应用题是“九义”数学第五册的一个教学重点。教材中除扩展含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这种结构外,又出现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其中一个已知条件要在解题过程中用两次。每个例题后都安排了数量关系相似、解题思路相近的变式训练,同时将三个己知条件(例1、例2)和两个已知条件(例3、例4)的例题分三组进行教学。两步应用题的解答都涉及找“中间问题”这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教材用线段图展示条件和问题,直观地反映出例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与复习题比较,学生容易找出两种基本数量关系,并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寻求解…  相似文献   

6.
解答物理题时,有些题的已知条件并没有明显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中,需要解题者反复弄清题意,认真分析条件,找出隐含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解题方法,并列式计算.有时找出隐含已知条件已成为解题关键.如何找隐含已知条件,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7.
有些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根据既定法则和题中条件,由因导果,一直推究下去,有时会在中途迷失方向,使解题无法进行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运用执果索因的解题方法,从结论人手考虑问题,寻觅使结论成立的一些条件(隐含条件、过渡条件等),由欲知确定需知,利用已知求需知.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应用题”一节,设置了五道例题,主要是连乘连除应用题,归一和归总应用题。连乘应用题(例1)、连除应用题(例2),都是从所求问题出发,分别根据有关已知条件,寻求需知条件,探索两种不同的解题途径,这是两例的教学目的所在。通过两种解法的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结构特征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另外,两种解法相互检验的教学要  相似文献   

9.
寻求几何解题途径常用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看看能推导出什么结论,从所得结论又能导出什么新的结论直到推出题目所要证明的结论这是“由因导果”的推理方法而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探求使结论成立所需要的条件,一步步逆推,一直追溯到与已知条件相符这是“执果索因”的推理方法在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常把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寻求最简捷的求解途径下面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举例加以说明:团工例△刀DO如图1已知八刀cD相交于点。△八co二c石刀D厂,试说明△oc石二△oD厂阴工F分析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As、AsA…  相似文献   

10.
有些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根据既定法则和题中条件,由因导果,一直推究下去,有时会在中途迷失方向,使解题无法进行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运用执果索因的解题方法,从结论人手考虑问题,寻觅使结论成立的一些条件(隐含条件、过渡条件等),由欲知确定需知,利用已知求需知.  相似文献   

11.
解答物理题时,有些题的已知条件并没有明显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中,需要解题者反复弄清题意,认真分析条件,找出隐含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解题方法,并列式计算。有时找出隐含已知条件成为解题关键。如何找隐含已知条件,一般可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解题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一般都要求进行等价转化,即不断寻求已知条件的充要条件,这样才能使所求得的解不至于扩大或缩小.但有时寻求对于解题起作用的已知条件的充要条件很困难,或者所找的充要条件很繁,不便于进一步求解,这时人们往往退而求其次,寻找相对于充要条件而言稍弱一些的必要条件,用它代替已知条件的充要条件进行求解,从而打开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 所谓智能题,从布卢姆的认知水平的角度来讲,一般是指那些所属的能力层次在应用目标(含应用目标)以上的试题。要解答好这类试题,只是记住或理解了教材中的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得熟悉解题的程序,学会并运用相应的解题方法。解题程序一般分审(审题)、找(找答案)、定(定答案)、答(书写答案)这4个环节,下面依次谈谈生物智能题的解答方法。 1.审 审即审题,是指通过阅读题干,弄清题意的过程。它又分两步:一是全面准确地发现已知条件或要害;二是透析出已知条件的内涵。审题是解题的起始  相似文献   

14.
解答计算题需读、看、联三步.第一步,读题目,要读到对题目条件心中有数,用时能随时从心里提出;第二步,看求量,确定被研究对象属于力、热、光、电、磁、能量哪一板块的内容;第三部,找联系,找待求量和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找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之  相似文献   

15.
正解答数学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些难度大的数学题,这类题目形式新颖、知识点众多。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变被动解题为灵活多样的解题,从而逐步提高解题能力与解题水平。一、依据已知条件,形成解题思路任何一道数学题肯定要告诉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结论。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学会通过题目中已知条件与题目中所要求得到的结论,来探讨本题的解题思路,进  相似文献   

16.
很多同学在解题时会出现下列问题:由已知条件写上几步,后面就不知道如何做了,或者看到条件不知道如何下手.下面介绍分析法在解题中的应用,可能对我们学生做题会有一定帮助.分析法就是从结论进行思考,要得到结论需要求出或得出什么,以此下去,找到已知条件容易得到的东西,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看一下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解答题目,只有思路正确,才能正确、迅速地解答出来。一般的解题思路,有以下几种。 (1)排列法: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简要地排列出来,使之一目了然。便于寻求解题线索,从而正确解答题目。  相似文献   

18.
学习数学必须善于寻求解题方法.解题意味着什么呢?在于发现一条摆脱疑难、绕过障碍的途径,实现从已知到未知的转化过程.在解题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要把题设条件中的关系构造出来,要么将关系设想在某个模型之上得到实现,要么将已知条件经过适当的逻辑组合而构造出一种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正>在现在的高考数学试卷中,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题型.其中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而证明题大都采用的是综合法和分析法.1.综合法是通过演绎推理,一步一步地接近要证明的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由因导果",一步一步地寻求条件的必要条件,如果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定理、公理等,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证题格式为:  相似文献   

20.
一、分析法与综合法由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再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又可以解决新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应用题要求的解为止,这种思考方法叫做综合法。从应用题最后所要解答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已知条件,然后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条件作为要解答的问题,再找出解答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的条件,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所找的条件在应用题中都是已知的为止,这种思考方法叫做分析法。例:一个服装厂计划做上衣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