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声音     
《视听界》2012,(6):1
现在有三个中国。一个是数字中国,也就是官方说法中的中国:高速、高铁、高楼、GDP、国家实力、外汇储备和富豪榜;一个是网络中国:很多人都不快乐,郁闷、愤怒、骂娘,囔着"撕毁一切";还有一个是身边的中国:也就是每个人每天过的日子,相比从前,确实是好些了。只有三个中国叠加在一起才是真实的一个中国。——作家梁晓声谈中国社会的现状。这个社会虽然一团乱象,但没有崩溃,没有四分五裂,说明它有种内在的秩序  相似文献   

2.
经济     
郎咸平:中国的问题基本都来自国内 据《经济观察报》,经济学家郎成平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危机来自于整个中国经济体质的不断弱化,也就是投资经商环境恶化,其根本原因,是整个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问题——支撑制造业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是消费、出口和投资,可是在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模式上,三足鼎立变成了两条腿走路,一个是出口,另一个就是GDP工程。  相似文献   

3.
李晶 《东南传播》2021,(11):97-100
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可细分为三个方面:国家形象的构建、国家形象的传播、国家形象的评估.全面把握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需要从多维度来认知.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形象和一个国家的政府、企业、文化、国民和舆论都密不可分.意大利的中国国家形象也是可以从以上维度来认知,没有来过中国的意大利人从文化维度和舆论维度来构建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在中国生活过的意大利人在互动接触中构建其中国国家形象.通过两类国家形象对比,互动接触能够构建出更加真实的一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陈晓庆 《声屏世界》2013,(10):49-52
作为一个农资人,中国梦就是农资梦,就是我的梦。要深深的知道,土地、作物、农民和我们是一体的,我们的农资魂就是爱土地、爱作物、爱农民。一片土壤也有生命,才孕育了种子和果实;一滴水也有梦想,才汇集成了江海湖泊。做为一个有生命的企业,施可丰从创始之初就有了自己的梦想,强大不仅是每个人的梦想,也是一个企业的梦想,一个国家的梦想。大国崛起,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企业的梦,更是每一个百姓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一个有"魂"的中华民族便是一个有中国精神的民族。什么是"魂"?魂是纲领,是心要去的地方;魂是一种凝聚力,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对于农资行业来说,做有魂的农资人是一种良心,更是一种对土地、对作物、对农民的热爱。——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永军  相似文献   

5.
何承伟 《传媒》2009,(1):26
面对中国改革30年的历程,一个传媒工作者心里最想考虑的问题是我们下一步的聚焦点。最近上海有一个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展,出版社有三套书被列为改革开放代表作品:《五角丛书》,将某一类全新的文化信息根据读者的需求加以浓缩;《话说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了解祖国历史的一套必藏好书;《中华民族故事大系》,它的入选带给传媒人一个启示,作为传媒人填补空白、传承文化至今仍然是出版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我是怎样成为王栻先生的研究生的王栻先生是南京大学历史系老教授,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中国研究严复第一人。在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他在南京大学历史系招收了三届硕士研究生,共五人。我是他的第三届招收的研究生,是1980年春考的,1980年9月1日进校。那届王栻先生只招收了我一个研究生,南京大学历史系全系也只招收了三个人,另两个是中国古代史的。  相似文献   

7.
吴其全 《兰台世界》2007,(2S):53-53
林则徐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开端,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面危机。对此,林则徐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人民求生存.中华民族求独立。对敌军事战略必须同整体全局大战略一样,也应是一个全面的多重并举的大战略。这就是:海防与塞防、人与器、兵与民的三并举战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王东山 《档案天地》2013,(11):59-63
古代中国,笃信一种哲理性很强的说法,那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自古至今,世人往往把这三个短句。概括成人生的“三大境界”。其实,也等于“禅机妙理”的无限奥妙吧。  相似文献   

9.
当前,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进一步明确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强调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二是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需要明确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必然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农资人,中国梦就是农资梦,就是我的梦。要深深地知道,土地、作物、农民和我们是一体的,我们的农资魂就是爱土地、爱作物、爱农民。【中国梦篇】实现中国梦从我做起施可丰做有魂的农资人一片土壤也有生命,才孕育了种子和果实;一滴水也有梦想,才汇集成了江海湖泊。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企业,从创始之初就有了自己的梦想,强大不仅是每个人的梦想,也是一个企业的梦想,一个国家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一个出版人的视角,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三个维度阐述了中国精神弘扬传播的时代要求。在中国精神弘扬传播中坚持不忘本来,就是要在保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上有高度的定力;在中国精神弘扬传播中坚持吸收外来,就是要广泛借鉴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在中国精神弘扬传播中坚持面向未来,就是要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人,他的话剧作品《醒》,比被认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话剧剧本"《终身大事》早三年;他的导演生涯,比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导演"洪深早六年;他是引领曹禺走上话剧创作道路的第一人;他是戏剧大师梅兰芳访美、访苏演出的导演兼顾问.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的张彭春.  相似文献   

13.
<正>西安易俗社原名"陕西伶学社",被公认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田汉曾说过,"世界上具有半个世纪历史的剧团有三个,一个是法国芭蕾舞剧团、一个是前苏联的莫斯科大剧院、还有一个就是西安易俗社"。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以正常的寿命计,通常情况是在两个与三个"30年"之间.那么一个人的"30年"对于其生命史来讲,也就实在是很重要的事情了.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从1978到2008,30年.此30年对于中国的新闻事业、报纸事业、传媒事业来讲,也是可圈可点可评可说的30年!我庆幸自己这30年,与中国的新闻报刊、杂文评论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
黄瓞绵  蒲师清 《新闻天地》2007,(9):I0004-I0004
门开启,一方炽热的阳光挤进来,长沙湘绣城会议室顿时亮堂起来。 一位身材魁梧、浓眉俊彦的中年男子,迈着厚实、儒雅的步子走进了会议室。他一边落座,一边擦着额上细密的汗珠,安静地说:“我是韩国人,也是半个中国人。” 他就是长沙湘绣城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起大。7月30日下午,他向记者吐露了他作为半个中国人的“中国情结”、“湘绣情结”。  相似文献   

16.
了解中共党史的人一定知道史沫特莱,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人也一定知道史沫特莱,对鲁迅先生略知一二的人,也一定知道史沫特莱。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就是这样一位把自己的一生和中国大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美国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她说:“我到过很多国家,但无论到哪儿,我总归是一个外国人,只有当我在中国的时候,就不感到自己是一个外国人。不知是什么缘故,在那里,我总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中间的一个,我仿佛已经生根在那块土地上了。”事实的确如此,史沫特莱的一生是和中国结缘的一生,中国人民永远记住了这位在中国灾难深重时,真诚地帮助过自己的杰出女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2011,(39):77-77
中国人和西方人有一个生活习惯不一样,那就是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洗脚,而西方人特别喜欢洗澡。为什么中国人养生喜欢洗脚呢?著名医书《黄帝内经》指出,头为天,脚为地。人老脚先老;脚老肾先衰。脚上有60多个穴位。比如说小脚趾的外侧就是膀胱经,脚面就是胃经。如果你脚面疼痛的话,属于胃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前有很多人问过我,如果让我选,我最想当历史上的哪个人物?其实中国历史上最舒服的人就是乾隆皇帝,他一生下来就是皇帝,也没皇位争夺问题,还为中国扩大了很大的版图,享受荣华富贵至死,也没什么家庭悲剧,他的人生是很圆满的。释迦牟尼讲,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佛家还提到"怨憎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老是如影随形跟在旁边,这是一种痛苦;还有"爱别离",和自己亲密的人分离也是痛苦;  相似文献   

19.
纳尔逊·曼德拉逝世的消息传遍全中国,也引发了各种纪念和评论。不同价值立场的人各取所需:在有些人眼里,他是自由偶像和人权斗士;而在另一些人眼里,他是反帝反殖民的民族主义英雄。早在毛泽东、周恩来时代,他就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后来又直接促成了南非与中国的正式建交。  相似文献   

20.
笔者是个半路出家的记者,当年决定人记者这一行,是因为受一本书的影响,这本书就是新闻记者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由此,笔者明白了一个浅显的道理:新闻的生命力来自基层,要成为范长江那样的记者并不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