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教育要求大学体育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素养,树立大体育课程观,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体育课程的多样化、层次化、小型化与课题化,充分发挥好网络互动教学的优势,完善大学体育学习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体育素养,使他们掌握必备的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体育习惯与体育精神,全面构建终身体育能力,保障身心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性,奠定幸福生活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教育体制改革深化与新课程标准深入推行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体育教学不但能够丰富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能够形成浓厚的运动兴趣与体育锻炼意识以及体育精神,对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养成良好锻炼习惯以及终身体育意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本篇文章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几点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自能体育”是指围绕学生的自觉主动性或主体能动性开展的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主张“自能体育”教学,是素养时代的要求、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学现状的呼唤。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练、发展体能、智慧健身,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身体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发展体育核心素养,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时代发展对大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要适应这种新的要求。现在的大学体育教学,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和进行体育锻炼,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因此,大学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应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  相似文献   

5.
傅兰科 《学苑教育》2023,(11):94-96
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强身健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对美的正确认识,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针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而言,教师应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创设丰富的课堂情境,吸引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通过分层分组训练,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体育精神,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提高体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新时期提出的重要理念。因此,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当下,努力实现小学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在需求。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进步,也是对体育教师提出的实际要求。在充分尊重学生运动兴趣的前提下,重点研究如何用核心素养理念,打造体育新课堂,让教学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展开,学校和教师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中职体育教学不仅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还非常重视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养成,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职业体育人才。文章主要探讨中职体育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途径,分析当前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的关系特点,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推动中职体育教学持续不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11):123-124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更重要的是能培育学生的体育精神,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树立良好的品德以及思想价值观念。基于核心素养教育教学过程,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分析探究如何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极其重视,同时核心素养也是中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而在中学教育阶段,体育是一门既能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的学科,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国家要求学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以中学生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怎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作为我国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都要具备的品格和能力,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方向。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马强 《学周刊C版》2020,(1):149-149
体育教学作为我国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都要具备的品格和能力,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方向.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优化体育教学理念,落实素质教育。体育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不断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贯彻到初中体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刘心怡 《小学生》2022,(10):13-15
在党和国家大力推行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体育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足球作为学生感兴趣、普及程度较高的体育项目,成为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小学足球教学模式单一、育人价值不够凸显等问题也同样存在。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足球教学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希望为小学足球教学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体育核心素养是体育素质中最核心的部分,指学生在体育学习或体育锻炼中所应具备的,符合终身体育锻炼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特殊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内容包括运动能力、体育品德、健康行为等。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中的具体化,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素养;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和方法,具备一定的体育运动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相似文献   

15.
体育运动是学生顽强拼搏、持续克服困难的体验过程,有助于学生心理品质与精神意志的锻炼、发展与提升。本文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基础,从学生的体育品质、体育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等角度出发,提出了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课程的实践优化策略,力求通过趣味性、多样性、挑战性的课程构建,促进学生体育精神、身体素质、品德认知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社会和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缓解高中紧张的学习压力,放松学生的心情,对于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将拓展训练应用到高中体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每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是校园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运动会有多方面的意义,可以全面检阅学校体育开展情况,检查体育教学和训练成果,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遵守纪律、集体主义和荣誉感等品质精神,并具有振奋师生精神、活跃学校生活等作用。通过学校运动会我们可以认识到日常体育教学中的不足、学生体育方面的短板,再有针对性地加以弥补和修正,完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 成长。作为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要扎实落实新课改教学 要求,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足球作为一项广泛 开展的体育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实施中,能够培育学生良好 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综合素养全面发展提升。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和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脱节,作为现代体育教师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对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安全防范,教会学生正确锻炼的方法及简单急救措施,重视体育器材的安全性,着重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体育素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正式出台,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课程建设与实施、基于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将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教师研究的重点。初中学段(水平四)尽管尚未有相应学段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出台,但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和健康促进三个维度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已能指引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探索。文章从转变教学观念、聚焦教学目标、关注体育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