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认为财经类高校的学科相较于综合类院校具有明显特点,然而从部分高校学科建设榜单来看,财经类高校的表现却并不显著。通过分析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财经类高校参评学科的表现,总结财经类高校学科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下阶段财经类高校的学科建设思路,以加快财经类高校“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2.
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以及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分析财经类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财经类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和冲击世界一流学科。财经类高校要想在学科建设上取得突破,必须坚持特色化办学道路,以构建一流经管类学科群为目标,建设财经国际一流高端智库,实施国际化学科特区建设,引进和培育财经领军人才,积极谋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而加快财经类高校迈向世界一流特色财经学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提出开启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数字教育学学科建设是夯实教育数字化支撑体系、深化数字教育理论研究、促进数字教育实践发展和推动教育学学科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推进数字教育学学科建设,亟待厘清数字教育学的概念界定、明晰数字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明确数字教育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性质、构建数字教育学的“三大体系”以及确立数字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为了加快数字教育学学科建设步伐,需要坚定学科建设的根本立场,明确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处理好数字教育学学科建设中数字教育学研究与数字教育技术研究、数字教育学学科化发展与跨学科研究、数字教育学与相关学科、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科建设的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国家建设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阵地。新时代对高校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更高需求,为此,作者团队探索出基于大数据的工作思路和模式,运用知识工程技术构建了全球学科人才信息供应链,搭建了全球学科人才雷达系统,实现了全球学科人才数据的一体化治理,在学科建设分析、人才精准发现、人才精准培育、科研情报支持等方面形成了新方法新经验。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报是高校科研成果的重要文献载体,在高校的学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文献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学报传播学术信息的功能加大,对学科建设的影响也加大。学报是学术人才的孵化器,学科建设的推动器,学位点建设的加速器。学报可通过引导学术争鸣,促进学科发展;设立学术栏目主持人,促进学科带头人的成长;编辑专业素质提高了,达到学有专攻,就可以更好地服务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6.
提出经济学科具有人文学科和理工学科交叉的专业属性、财经类高校的基础支撑学科、其他相关专业的依存学科、本科弱势、研究生强势的学科专业分布特征、目录内专业少而目录外专业多的本科专业设置特点、经济学理论是其他社会科学课程的先导和深化课程等六大基本专业属性和特点。归纳总结了近几年我国经济学科发展的几点成功经验,并从学科建设和科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等高校三大职能,提出了地方高校经济学科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策略:差异化发展与错位竞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我国高等学校建设历史进行考察,分析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认为地方政府、学校对学科建设资源供给与区域社会、经济对学科发展水平需求之间矛盾和高校内部学科建设过于组织制度化是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应采取差异化发展和错位竞争策略建设学科,建立和完善学科建设的评估体系是保障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质量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教育部直属五所财经类高校的七个核心主干学科2012年评估结果和高端办学资源进行分析,认为其学科建设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经济学科强、管理学科弱;二是应用经济强,理论经济弱;三是存在"强校趋强,弱校趋弱"的马太效应。重点财经高校的学科建设不宜贪大求全,应遵循"少而精"原则,其学科发展策略如下:一是高度重视,科学谋划;二是强制参评,以评促建;三是经管互动,协调发展;四是加强交流,合作共赢;五是立足行业,保持特色;六是开放办学,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学科建设的水平直接决定了高校的办学层次和质量。本文针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问题,分析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并从调整学科布局、强化特色学科、进行学科创新、引进学科人才、增进校企交流等方面探讨了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时学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应用型高校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实力较弱,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科建设存在管理者思维局限与学校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才瓶颈与学科建设需求之间的矛盾、学科与专业“建设领域”之间的矛盾。为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建设,高校需充分认识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做好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的定位、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构建应用学科话语体系与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1.
鞠建峰 《文教资料》2011,(14):204-206
学科的建设和规划是高校建设的龙头和发展的主旋律,学科建设的水平可以综合反映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本文在对高校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重现审视和再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下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学科发展不平衡、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管理思想落后和部分学科带头人的个人问题,并提出了完善高校学科建设的一些建议,认为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明确学科方向,突出重点学科的建设;探索学科建设的模式,完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5所部属财经类高校,充分发挥先发优势,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学科群建设,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促进财经类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非“双一流”财经院校要借鉴吸收“双一流”财经院校的建设经验,明确学校发展定位,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校管理体系,增强学科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学科理论与知识体系是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内容确立的基础,是大学发展的核心。现有的来自西方的财经理论,已不足以解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成就,学科理论建设落后于实践发展,存在不能为新时代财经人才培养提供足够理论支撑的状况。这种现实倒逼我们去思考财经类学科的理论建设及其现实路径。加强财经类学科建设的理论命题是,夯实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理论范式,创立中国经济实践的新范畴、新理论,吸收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果,拓展学科对象领域、推进交叉融合,实现方法论创新和工具革命。协调推进顶层设计和微观主体实践,优先推进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协同推进学科理论研究与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是加强财经类学科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融入实体经济,推动数据成为经济发展关键生产要素,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数字经济引发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非标准就业增加等一系列变化给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与把握数字经济带来的就业机遇与挑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主体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激活数字经济就业促进效应、深化数字化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改革、构建数字化人才“选用育留”长效机制等,推动毕业生提升数字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高校核心竞争力和学科建设的关系入手,借鉴国外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影响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四个学科建设因素,即学科发展因素、学科特色因素、学科人才因素和学科功能因素。  相似文献   

16.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提出产出创新成果、培养创新人才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要求,旨在提高江苏高校整体学科水平,培育世界一流学科和世界一流高校。以各高校提交的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总结报告为基础,系统梳理了2014~2017年江苏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总结概括了江苏优势学科建设的创新举措,以世界一流学科为标杆,提出促进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深入分析安徽省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领导,凝聚共识;统筹兼顾,完善重点学科布局;实施动态调整,优化学位授权点布局;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加强支撑条件建设,构筑高水平学科基地;加强交流与合作,营造促进学科发展的学术氛围;创新推进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学科建设管理等建议,努力提升安徽省高校整体学科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新学科的建设对地方高校多科性与综合化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地方高校新学科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出发,探讨了新学科建设对高校多科性与综合化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地方高校在新学科建设中的盲目扩张、定位不明、学科建设基础薄弱等问题,提出找准自身定位、充实学科内涵、创新教育模式、增强师资力量和培养实用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矛盾论的观点,认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学科创新能力的需求与政府、学校支撑学科建设能力不足是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主要矛盾,提出解决该矛盾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学科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学科建设与学校发展的关系,学科建设与学校权力分配体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黑龙江省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为例,指出了制约地方院校发展的若干因素: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脱离,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人才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学科管理中"官本位"思想严重;学科分布不均衡.并提出了提高地方院校学科水平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