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亚 《乒乓世界》2004,(4):i014-i014
我与乒乓球“接上火”缘于中央电视台的CCTV乒乓球擂台赛,从那时直到现在,我的乒乓情结就未断过,如今我与乒乓球一起走过快十年了。在这期间,我感受过孔令辉在悉尼奥运会上的豪情万丈;刘国正在大阪世乒赛上的力挽狂澜;马林朝气蓬勃,技术过硬;王皓满身灵气,直拍横打炉火纯青。用“人才辈出”来形容中国乒乓球队,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许多选手正在当打之时,一些新人已经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14,(2):152-152
我从事体育记者工作十几年.采访过很多国际乒乓球比赛.所接触和关注的不只是中国乒乓球队的教练、队员和对手。还有一个特殊人群也是作为中国记者不可能忽视的,那就是人们常说的“海外兵团”。随着我与他们的接触越来越多.我最终认识到“海外兵团”为促进所在国家和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时至今日,中国乒乓球队已经在世乒赛上取得了14次女子团体冠军,这具有历史性而且体现女子乒乓球技术整体实力的骄人战线,已为各国乒乓球界所析服。但是年轻的读者可知道中国女队是如何首创先河、登上世界团体冠军宝座的?让我们一起重温38年前的那场“翻身仗”吧。  相似文献   

4.
一代乒乓球名宿庄则栋于2013年2月10日17时06分在北京佑安医院病逝,享年73岁。 庄则栋1940年生于江苏省扬州市,自幼喜爱乒乓球。1957年入选北京市乒乓球队,同年参加全国比赛获得混合双打冠军。1961年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主力队员之一。庄则栋在运动生涯中共夺得过8个世界冠军。他在1961年至1971年先后参加第26、27、28、31届世乒赛,3次获得男子单打冠军,成为我国首个在世乒赛上荣获“三连冠”的乒乓球运动员,并4次获得男团冠军,还获得过一次男双世界冠军。在当时的国内赛场,庄则栋也是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男单“三连冠”。在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乒赛期间,庄则栋面对“搭错车”的美国乒乓球运动员科恩时的一个不经意的友好举动,开启了一段“乒乓外交”的佳话。  相似文献   

5.
佟胜利 《乒乓世界》2006,(7):I0016-I0016
不来梅,这个德国北部的城市,因为世乒赛团体赛成了2006年中国人关注的焦点。中国乒乓球队内部大循环的每场鏖战只为争得直通不来梅的参赛券。48届世乒赛团体赛刚刚结束,第13届世界元老乒乓球比赛又在里燃起战火。我们洛阳乒协的5名选手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球友汇聚北京,组成了一个53人的参赛团飞往不来梅。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07,(8):92-92
1981年在前南斯拉夫举行的第36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囊括了全部七项冠军,创造了世乒赛当时历史的新纪录。作为那次比赛的一名普通裁判,中国人的辉煌和胜利在我的乒乓球裁判生涯中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鼓励着我在乒乓球事业上一如既往地走了下来……  相似文献   

7.
乒乓球体能训练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11月,我开始协助中国乒乓球队教练组进行体能训练工作,几年来,通过对国家乒乓球队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我在乒乓球项目对体能的要求和乒乓球运动员如何进行体能训练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提供给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宋斐 《乒乓世界》2009,(4):142-143
大概从2006年起,“直通”这个词,和中国乒乓球队选拔世乒赛参赛队员的大循环比赛联系在了一起。掰着指头算算,突然吓了自己一跳,一眨眼,将近四年了,寒来暑往.我也是三次直通比赛的见证人了。  相似文献   

9.
谁在传播乒乓球的讯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乒乓世界》2005,(2):60-63
即使是在中国这样的乒乓球超级大国里,亲眼在体育馆里看过中国国家队的高手们过招的人也只是极少数,至于看过世乒赛乃至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人就少之又少。但是中国的乒乓球消息似乎从来就没有耽搁过,总能够在第一时间直达乒乓球爱好者。  相似文献   

10.
张连城  宋斐 《乒乓世界》2004,(9):i018-i023
雅典奥运会开幕前夕,中国乒乓球队主赞助离LG电子举办了“LG-中国乒乓球之队雅典助威嘉年华”的盛大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千人乒乓球比赛和万人签名祝愿中国乒乓球队雅典再创辉煌,借此为中国乒乓球队雅典出征助威壮行。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三段指标等方法,对第51届世乒赛乒乓球女子单打半决赛和决赛中丁宁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以及相持段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丁宁及中国乒乓球队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乒乓球是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自容国团在25届的多特蒙德世乒赛上为我国夺得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后,这面旗帜一直屹立不倒。中国乒乓球队自1953年首次参加世乒赛至今的五十三年中,尽管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但中国乒乓球仍长盛不衰,一直站在世界的顶峰。五十三年中,波澜壮阔、扣人心弦的场面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3.
我已经56岁了,最大的爱好就是乒乓球。我爱看比赛,自己也爱打两下,虽然水平有点业余,但也在聊城市举办的“科霸杯乒乓球比赛”中获得过名次,和年轻人混在一起打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挺满足了。  相似文献   

14.
放眼雅典     
在第47届多哈世乒赛团体决赛中,中国男、女队分别以3:0战胜了德国队和中国香港队,又一次双双捧起了代表乒乓球整体实力最高水准的斯韦思林杯和考比伦杯。卡塔尔的硝烟刚刚散尽,2004年雅典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战火又将燃起,中国乒乓球队的健儿们也将踏上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乒乓球界,国栋、国梁兄弟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巾帼不让须眉"在乒乓球世界也同样适用。曾经,有一对乒乓姐妹也为大中华的乒乓球事业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为河北籍球员树立了楷模,并目她俩还在续写着更为精彩的篇章……1981年,前南斯拉去诺维萨德,第36届世乒赛女团决赛正在进行,中国队对阵韩国队。为中国队打头阵的是来自河北保定年仅20岁的小将齐宝香。她击败了几天后闯入女单四强的黑马李寿子,为中国队如愿捧回考比伦杯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从此确立了她在中国乒乓球队一线主力的地位。23年后,2004年的卡塔尔第47届世乒赛上,女团决赛在中国队和中国香港队之间进行,双方的出场阵容是:张怡宁、王楠、郭跃对帖雅娜、柳絮飞、张瑞。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的齐宝香不禁开怀——场上双方六个主力队员,一半是她的弟子。张怡宁、郭跃和张瑞在国家二队时都曾师从于她,按她的话说,"现在女一队很多队员,掰着手指头算来算去,大部分我都带过。"齐宝香用不足10年的时间,让自己站到了世界比赛的最高领奖台;用23年的时间,让自己培养的三名队员同时出现在争夺最高荣誉的赛场,编织着同样的梦想。回忆着30多年自己与乒乓球的故事,齐宝香不禁感慨:"我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相似文献   

16.
王志文 《乒乓世界》2005,(5):117-117
我是一名业余怪球手,人称“刁无锡”,从12岁开始打乒乓球.迄今已有69个年头了,曾代表过山东邮电系统、山东省直机关等参加过全国老年乒乓球比赛及国际乒乓球“元老杯”比赛,均获得较好的成绩。由于长期在写字台前弯着腰工作,我患了职业颈椎病,晚年加重成了颈椎粘连.造成供血困难,为防止意外,遵照医嘱,我只能告别酷爱一辈子的乒乓球。2004年山东省“寿星杯”乒乓球比赛是我一生中参加的最后一次比赛,乒乓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许多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乒乓球情有独钟的意大利记者吉纳罗·博扎又一次来华采访中国全运会。也许是旁观者清,他说46届世乒赛上的中国乒乓球队,是历史上第一次男女队均没有派削球手参赛。仔细一算,果真如此。50年代有姜永宁、叶佩琼。60年代有张燮林、林慧卿。70年代有陆元盛、黄亮、葛新爱、童玲。80年代有陈新华、管建华。90年代有丁松、王辉等。然而防守打法的削球手,在中国队  相似文献   

18.
(这篇通讯是我在《中国体育报》工作期间采写成的,发表在1995年2,底,见报原文长达7000多字。从1986年开始报道乒乓球项目,我亲眼目睹了中国男队从辉煌到低谷,又从低谷中跃上世界之巅的艰难历程。蔡振华率领男队将士卧薪尝胆的日子里,我很多次被他们感动。平日里看在眼中、记在心里的点点滴滴汇成了这个长篇通讯,赶在第43届世乒赛前发表了。蔡振华获得中国体育电视奖历史上第一位最佳教练员奖之后。我翻出了这篇文章。作为一名体育记者,接触乒乓球界16年,我始终觉得天津世乒赛和研之前的几年是最值得记录的。蔡振华的人格魅力、胆略智慧在危难之时彰显。有些人可能在7年前的《中国体育报》上看过全文了,这次我节选了这篇文章的大部分,让所有喜爱乒乓球的人与中国乒乓球队的将士们一起重温一下那段日子。)  相似文献   

19.
温笑妍 《乒乓世界》2005,(7):i024-i024
我是一名少年乒乓球运动员,通过观看上海世乒赛学到了不少东西。尽管上海世乒赛的硝烟已渐渐散去.但是.运动员们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精湛球技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却让我久久难忘。  相似文献   

20.
夏娃 《乒乓世界》2003,(12):23-23
第一次见到三木圭一的名字,是在徐寅生的自传《我与乒乓球》里。第26届世乒赛男单比赛,张燮林3比1淘汰星野之后,接着与日本年轻新秀三木对阵。三木站位近台,正手弧圈球旋转强烈。在前几轮比赛中,他表现出色,淘汰了老将王传耀和西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