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十几年来的教学训练工作经验,在培养少年儿童快攻运动员时狠抓正手、步法和发球抢攻这三个主要环节,适当练习其他辅助技术,收到了较好效果。我从1970年到77年共训练了三批少年儿童,其中12人输送到北京队,8人输送到各军兵种乒乓球队。训练中的几点体会 (一) 为什么要突出正手? 正手快球是我国近台快攻运动员得分的主要技术,因此集中精力,狠抓少年儿童运动员的正手,是十分关键的一环。面面俱到,主次不分,什么都学,什么都练,必然平淡毫无特长。实践证明,正手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快攻运动员今后的  相似文献   

2.
正手攻球的启蒙教学是少儿兵乓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少儿运动员形成正确规范的正手攻球手法,笔者结合自己在乒乓球启蒙训练中的体会,提出了一些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年度回合     
年度回合:48届世乒赛男单决赛,王励 勤4比2马林:第5局10:9-11:9 马林发侧下旋短球到王励勤反手位, 王励勤反手侧拉直线。马林扑正手拉直 线,王励勤回球到马林反手位。马林侧 身再拉斜线,王励勤挡斜线然后侧身反 拉直线。马林扑正手兜斜线,王励勤正 手切,马林连续爆冲三板,王励勤回球 到马林正手大角,马林扑救失误。 入选理由:这一分是对王励勤和马林的 心理素质和意志的巨大考验,这一分的 输赢直接决定了两个人的命运;谁得分, 谁就会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从技术上看,  相似文献   

4.
如果提出一个问题——您对自己的正手击球满意吗?恐怕回答“NO”的人比回答“YES”的人要多得多。的确,正手击球毕竟是羽毛球比赛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一种技术。哪怕是击球技术水平已经很不错的人,也仍然希望自己的正手击球技术进一步提高。磨练自己的正手击球,是每个羽毛球爱好者永远的追求。有谁不想提高正手击球的攻击性呢?可是想提高击球的爆发力决不是那么容易,更不是一日之功,从何处入手去提高呢?本文介绍的方法包括在日常生活环境下的练习、心理训练和改良“武器”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但却对提高你的击球有明显的效果,你不妨试一试。不过,要想看到成效,那一定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5.
王婷:在训练中我有很大收获,比如过去我的正手太硬,现在已经放松多了。我的正手连续打还原太慢,应该在训练和比赛中有点意识,另外我的正手落点不是很好。我学到了很多反手新技术,比如反手快撕、反挑、近台快拉等。  相似文献   

6.
赵晖 《乒乓世界》2005,(5):68-69
马林发转不转球,注意他在触球瞬间身体紧凑,这是发力集中的表现。波尔接发球的站位,也并不过分偏向反手位.以免自己的正手漏出太大空档,尤其是面对马林这样的控球高手时。  相似文献   

7.
乒乓球改用大球后可能引起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乒乓球改用大球后,很多人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或深或浅的分析,这些分析多集中于训练和比赛。本文主要对改用大球后的观赏性、发球和正手攻(拉)球的技术改进以及球拍的革新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虽然没有瑞典人参赛,但是我们的对手还是不少,而且孔令辉、刘国梁、马林都有伤,比赛并不好打。”——尹霄 “每次比赛要预测冠军都比较难,如果非要说的话,我想中国队的几个年轻球员会有机会。”——陆元盛 “这次参加比赛设有什么想法,就是一场一场地打。预测冠军,我想王励勤、马林、刘国正和萨姆索诺夫有希望。”——孔令辉 “这次我们队去五个人,每个人实力都不错,所以我没有给自己定什么具体目标,我想只要能够打败遇到的外国选手就可以了。”——张怡宁 时间刚刚进入21世纪第10天,从不寂寞的国际乒坛便在日本横滨展开了…  相似文献   

9.
九阳真经     
《网球》2008,(6):103-103
推门框找感觉或许很多业余选手不具备职业选手那些训练条件,没有与网球相关的辅助训练器材。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小智慧在生活中开发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说门框,就可以当作练习正手蹬腿转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球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发展,电视转播也越来越多。许多网球爱好者,甚至是青少年专业网球选手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那就是在他们观看完一场职业高手网球比赛的电视转播,再回到球场后,会有一种猛然间提高很多的感觉。可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个中原因,在这里,我想从自己多年的看球经验中谈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如何从观看电视转播中获得最大的启发和收获呢?有一些基本的观看要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底的波兰公开赛和丹麦公开赛,是我第一次独立带队访欧,和队员们配合得挺好,感觉还不错。我当运动员时,就经常与这些队员沟通,大赛时也协助教练组做一些工作,现在只不过是我身份变了而已。 马林如愿斩波尔 抽签之前,我最希望马林能碰波尔,他自己也很想与波尔过招,济南世界杯时他就对战胜波尔很有信心,遗憾的是他提前被老普拉下了马。如果马林这次能够与波尔交手并战胜他,一方面能够增强我们的自信,另一方面也挫挫波尔的锐气。抽签结果还真如我所愿,两站比赛两人都碰上了。  相似文献   

12.
王钰  陈功摄影 《网球》2010,(9):116-118
上一期我讲了大跑动中击球所要注意的事项和一些小技巧的应用。这一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正手侧身反斜线和直线攻击的要领+以及一些中场球进攻的技巧,希望对广大朋友们有所帮助,欢迎朋友们继续来信提出不同的见解(tenniswang@hotmail.com)。  相似文献   

13.
10月9日上午,在即将举行九运会乒乓球比赛的潮汕体育馆里,我找到正在训练的马林,问他是否有时间回答球迷的问题,马林让我稍等一会儿,说训练结束后就过来回答问题。大约过了30分钟,马林满头大汗地坐在我面前,认认真真地回答了球迷的提问——  相似文献   

14.
如果提出一个问题——你对自己的正手击球满意吗?恐怕回答“NO”的人比回答“YES”的人要多得多。的确,正手击球毕竟是网球比赛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一种技术。哪怕是击球技术水平已经很不错的人,也仍然希望自己的正手击球技术进一步提高。磨练自己的正手击球,是每个网球爱好者永远的追求,那么让我们从职业高手那里“窃取”一点击球的秘诀占为己有吧。 只要意识到这一点,你的击球失误就会惊人地减少 看看下面的这些照片,虽然都是大师级的技术,可是动作出奇的简单。然而这么简单的动作却蕴涵着击好球的奥妙。当你正手击球总是击不好或者感到动作变得十分僵硬时,最好的方法是回到基本技术,从最基础的击球要点上着手解决。这里刊载的职业高手们的连续动作照片,揭示着正手击球最基本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笔者读了《体育教学》2003年第2期《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教学要素》及2003年第5期《关于乒乓球正手攻球的辅助练习方法》后,根据笔者多年的乒乓球教学实践,想与两位教师探讨,并提出自己对辅助训练的一些看法。正手攻球是一种常用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不注意加强手臂的练习,动作易变形,对今后学习弧圈球技术造成影响。笔者认为正手攻球打的是技术,正手拉球是摩擦,进行正手攻球是不能同时又打又摩擦球。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序,并从实践中体会出这些感觉。根据学生的练习进度来选择辅助练习,不同程度的水平辅助方法也不同,正手攻球不光是训练手上…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06,(9):88-89
再看 J 组图中,马林的手法更绝:在双方的控制与反控制中,马林突然晃搓梅兹的正手大角直接得分。直到 J15之前,马林的眼神似乎都只盯着来球,从他的拍形和动作也看不出他的出球线路,谁知到了 J16,他手腕猛地一转,球直奔斜角而去,梅兹完全猜错了方向,再从侧身位扑正手,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17.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4):106-107
在最初的训练中,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拨)是最基础的内容,掌握这两项技术并不十分容易,尤其是对于成年的乒乓球爱好者来说,要想顺畅地打球,首先要练习好身体的协调性。很多爱好者有了多年的玩球经历,已经养成了某种击球习惯,但是从前的技术动作缺乏合理性,如果想真正有所提高,必须从头学起,改正以往的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8.
我的运动生涯中,有三个人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蔡振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他塑造了我。还有一个人是我的主管教练尹霄,他从1988年进青年队一直到1999年,他对我和刘国梁就像父亲一样。再一个就是我的父亲孔祥智,他和母亲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我的父亲是乒乓球教练,他打球时进过省队,但没有赶上好时候,因为文化大革命不得不停止了运动生涯。我小时候看他陪队员打球,推挡还行,正手差一点儿。很多运动员的父亲都打过球.像邓亚萍、刘国梁,或者像王楠的爸爸那样特别喜欢乒乓球。我想,父辈们在年轻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03,(8):10-11
从6月5日进驻上海绿舟训练基地,到7月5日结束训练,这一个月里中国乒乓球男队好像格外受人关注。6月20日,国家男一队和二队合并,6月22日,乒羽中心正式宣布教练班子调整,7月2日至5日,男队进行了改制后的第一次大循环比赛。因为被任命为中国男队主教练,我也身不由已地再次成为新闻焦点。巧的是,我的手机就在那时候丢了,朋友们和记者都联系不到我,我想大概是老天爷故意留给我一些时间和空间,好好琢磨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把下一步的工作准备得充分一些。  相似文献   

20.
以速度和旋转为特长的马林。在第46届世乒赛中却采用了后发制人的战术。先让对方上手.防住对方后再找机会正手发力进攻。马林的防守主要以近台为主。根据对方的来球。运用推挡、挤下旋、发力推等方法牵制对方。为正手发力拉冲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