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是初一数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2.
“中西互为体用论”是傅伟勋提出的一个化命题。本从它的提出,它与中国化重建,它与中西化交流三个方面又析又评了这个命题的内涵,意义及其运用。  相似文献   

3.
代数运算是初等数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弄清楚逆运算和互为逆运算。我认为:加法的逆运算只有减法,减法的逆运算有加法和关法;乘法的逆运算只有除法,除法的逆运算有乘法和除法;乘方运算的逆运算有开方运算和对数运算,开方运算的逆运有乘方运算和对数运算。所以,“加法和减互为逆运算,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乘方和开方互为逆运算”的说法在定义上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4.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是师生互为主体的活动,根据“教师口语”课作为技能训练课的特点。教师应转变观念,确立师生互为主体的教学观。在“教师口语”师生互为主体的教学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质疑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教师具有选准课程的切入点、理清其知识点、激发学习的兴奋点、培植学习的发散点的特征,课堂具有师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深化思维、尊重差异的特征。在教学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地改造、进化和发展,教师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双方共处于一个和谐、共进的活动统一体中,从而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5.
教学创新:构建师生互为主体的平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教学创新是教育创新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内在要求 ,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教学创新的基础是师生互为主体。师生互为主体是主体性教学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教学互动的条件。教学双向互动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关键 ,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  相似文献   

6.
函数y=f(x),D(有反函数)与其反函数x(y),和在同一坐标系中图象的对称性存在两种对立的认识,一种认为“在同一坐标系xoy中,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图象相同,这个图象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至于“函数y=f*(x),与互为反函数,一般不相同,在同一坐标系里,为何总有相同的图象?”文献[8]则以“相同的函数图象形状一定相同,但位置可以不同,而不同的函数,图象可以相同,这本来就不是矛盾的事情一以蔽之.持这种认识的人很普遍,详见文献[3]~[8].相反,另一种则认为“在同一坐标系xoy中,函数图象相同(同一曲线,不仅形…  相似文献   

7.
互为反函数图象的性质指出:互为反函数的两图象关于直线y=z对称.但据此认为:互为反函数的两图象交点在直线y=z上,那就错了.例如函数f(x)=1/x的反函数就是他自身,它们有无数个交点,除了(1,1)、  相似文献   

8.
“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是七年级数学中的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同学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正确理解概念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如  相似文献   

9.
在谈到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时,不少数学教师说它们“互为逆运算”,笔者认为,只能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而不能说它们“互为逆运算”。在数学中,“互为”这一偏正词组的使用是比较严格的。如: 3的相反数只有-3,-3的相反数只有 3,我们就说“ 3与-3互为相反数”。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说“9与1/9互为倒数”;“30°的角与60°的角互为余角”;“60°的角与120°的角互为补角”等等。但是在谈到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时,不能说它们“互为逆运算”。我们知道,加法只有一种逆运算减法。如a b=c的逆运算为c-b=a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的本质是将道德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品德。在教育大众化时期高校德育要克服技术德育和功利德育的片面性,树立人本德育、实践德育的理念,开展多样化的主体道德实践活动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结合独立学院特有的教育规律和教育环境,在德育过程中构建和实践“互为主体”德育模式,德育实效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1.
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是初中几何第一章第二单元的两个重要概念。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一要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二要掌握余角和补角的计算方法.一、概念辨析1.“互余”和“互补”是对两个角而言的,是关于两个角的数量关系的概念:若,则与互为余角;反之,若1与2互为余角,则.若1则与互为补角;反之,若3与互为补角,则.这就是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属性.2.互为余角与余角,互为补角与补角,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余角或补角是指一个角,是相对于另一个角而言的:若则是的余角,也是的余角;若,则是的补角,也是的补角.…  相似文献   

12.
两数相加恰好凑成十、百、千、万等,这两数就是“互为补数”。利用互为补数的这一特点计算加减法,能大大提高计算速度。归纳为如下几种情况:一、几个数相加,中间有互为补数的,可先把它们相加凑成整十、百、千、万等可速算。如36+87+64=(36+64)+87=187。如果很多位数相加,可以摆成竖式,把各位数上互补的数先加凑成整十、百、千、万等,如3618+5724+5463+6782+1396,用竖式计算:二、当不是“互为补数”的两个数相加时,同样可以利用“补数”进行速算。那么怎样算呢?先把接近整千数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主体性研究的多语一义或一语多义的概念泛化现象导致其应有精确性的丧失,在主客体关系上忽略教育过程的特殊性而兜圈子,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因社会分工的互为和色色履行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首先,我出示一道填空题:( )×( )=( )×( )=( )×( )……=1,并说:“你们任意报一个数,我都能找到它和哪个数相乘的积是1。不信,试一试!”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分别报出自然数、分数、小数,我对答如流,并板书,还让学生乘一乘,验证一下。学生感到很新奇。这时。我故意引逗学生,说:“谁能难住我?”一个学生问:“1乘以多少等于1”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  相似文献   

15.
歌德第一个明确提出“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将这一概念引入他们的文艺理论思想体系,科学地揭示出“世界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准确地阐明了文学发展过程中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整体能动效应关系。在当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的论说,赋予我们更为开阔宏放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互为主体的课堂必须在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与教学相长的前提下,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建构主义所呼吁的建构式教学,正是兼顾学生认知主体与课堂社会互动的教学类型之一,值得教师重新审视与应用。互为主体的课堂观察指标体系将主体性特征、互为主体的课堂特征、理想的课堂对话情境及建构主义教学观作为四项关键要素,构建出四个课堂观察层面,进而依据每一层面的涵义诠释出考核面与具体的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过程。1.复习。反函数的概念、反函数求法、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定义域值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师生互动关系面临的现实困境基础上,结合农林院校特性,阐述了华中农业大学构建师生互动关系的实践:以构建"互为主体"的关系为目标,依托有形课堂与无形课堂双重载体,确定了"一个中心,两种融合、三个转变,四项创新"的建设思路,从建立宏微观保障机制、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拓展无形课堂空间等层面入手,逐步形成了"和谐、民主、融合、发展"的师生关系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治黄科技信息》2004,(2):17-17
新华网报道 中国正在抓紧建设看得见的“三条黄河”。除现实的“原型黄河”建设之外,黄河水利委员会又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数字黄河”、“模型黄河”的治河新构架,以“三条黄河”互为联动的工程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和科学化实验,逐步提升黄河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李莹 《江苏高教》2021,(3):119-124
针对传统职业教育注重"成器"忽视"成人"培育的现实状况,将互为主体性理论引入职业教育,并审视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职业院校师生关系主客体阶层固化;职业教育目的主体人性缺失;职业教育方法主客体单向知识传输;职业教育评价结果导向普教化.由此,提出构建互为主体性哲学关照下的现代职业教育生活世界:以培育人性丰富的新人为目的;建立共生共长的师生关系,不断统整生活化的职业教育内容,大力推行互动体验的职业教育方法,强调职业教育评价的多元性、发展性、真实性以及过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