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本案例介绍了一位因面试紧张、焦虑而产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大三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由于其症状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的程度不是很强烈,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内容没有泛化,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法帮助他改变认知方式,引导求助者重新认识自我和客观评价现实,树立自信心。经过3周治疗,求助者认知方式有了明显改变,对自我发展有了明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一例大学生由错误认知导致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求助者因错过一次期中测验,认为期末总成绩必然会落后于其他同学,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临近期末考试,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低落、失眠,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的认知、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求助者因家庭生活环境、个性及自卑等造成自己的人际关系不适,因社交退缩、焦虑等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采用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经过3次咨询,求助者能够较好的应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够高效的学习与生活,咨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主要采用贝克的认知行为理论对一例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求助者进行咨询与矫治,发现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对自身认识和学习方面存在错误观念.结合咨询过程中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解释和分析,并应用CBT的相关技术如三栏表、箭头向下等与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诘.在归纳来访者的认知模式过程中,发现来访者的规则及核心信念,并应用CBT合适的技术松动来访者的规则及核心信念,进而解决来访者的相关问题,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一例社交恐怖的求助者进行咨询与矫治,发现该求助者社交恐怖的直接原因与童年早期性好奇及成长过程中性心理受挫而形成的错误认知评价有关;结合咨询过程,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与分析,并应用认知行为理论和技术解决了该案例的心理问题,及矫治后的效果评估.经过连续8周的咨询与矫治,求助者的恐怖症状逐渐消除.  相似文献   

6.
一名职高生,由于内心的不合理认知导致出现抑郁的心理冲突而求助。心理咨询师通过资料收集、症状鉴别,确定其心理问题的关键并与求助者共同制定咨询方案,运用认知疗法改变其不合理认知,帮助其恢复正常行为,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丽 《考试周刊》2008,(7):159-160
情绪困扰是现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在一例大学生情绪困扰问题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针对性地制定了减少求助者的压力和紧张、消除其情绪困扰、提高有效应对挫折的能力的咨询目标,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使求助者对这一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所领悟和认识,再采用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逐步减轻求助者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最后达到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一则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一名大二学生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通过搜集分析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鉴别诊断,确定求助者行为问题表面下的深层次问题根源,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目标与方案,并对其进行咨询与咨询后的效果评估.咨询中主要使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认清楚认知与情绪的关系,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助其恢复正常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求助者陈某是一个大二学生,1个月前开始暗恋杨某,逐渐出现了一些烦恼和睡眠问题,在2周前症状开始加重,学习状态下降。通过咨询了解到陈某向来胆小内向,在恋爱问题自卑明显,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通过与求助者商议,综合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和认知合理情绪疗法。经过3周共3次的咨询,该求助者焦虑失眠等症状基本改善,初步掌握进行良好合理的认知评价的一些方法,过度胆小自卑的倾向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10.
求助者因与舍友发生争吵的现实冲突引发持续的焦虑情绪,导致出现了内容充分泛化的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症状及其相关认知特点,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及放松技术进行干预。经过咨询,求助者的社交焦虑情绪得到了基本解决,社会功能已得到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11.
来访者因与同学发生冲突,心情低落,抑郁,主动求治.经过收集资料,心理咨询师根据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及SCL-90、SAS、SDS等诊断工具,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最终鉴定为严重心理问题,主要是人际关系问题.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会谈法等方法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认知,同时消除其焦虑情绪,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求助者因不满意自我体貌形象而产生烦恼、焦虑情绪导致无法学习而前来求助,咨询师在了解了求助者基本情况之后,结合所收集到的求助者临床资料和心理测验结果,诊断求助者的问题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用真诚、共情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发掘自己的力量。然后,主要采用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帮助求助者放松训练,缓解消极情绪。经过咨询,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帮助求助者发展起自我修复的能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3.
本案例介绍了一位高职院校“2+3”中职对口新生因为人际交往困惑而产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经过4周治疗,求助者认知方式有了明显改变,对自我发展有了明确的定位,与同学关系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是一例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咨询严重心理问题的个案。结合咨询过程,搜集、整理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鉴别诊断,通过确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目标与方案,开展咨询并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咨询中综合使用各种技术方法,对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与其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改变求助者的不正确观念和思维方式,以达到改变其自卑、自责心理和负性的情绪状态,并重新确立积极的、自信的情绪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中大一新生因宿舍人际交往障碍引发严重心理问题,论文描述心理诊断与心理咨询步骤和环节,并通过与该学生协商,咨询师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协助求助者改变认知理念,用放松训练缓解求助者对宿舍生活的焦虑和恐惧,改善其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咨询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笔者亲历的一例大学新生心理咨询个案为研究点,凸显了部分大学新生群体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对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整个心理咨询过程。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笔者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低落、食欲下降、难以入睡的症状基本消失,达到咨询目的。  相似文献   

17.
陈锐钊 《考试周刊》2014,(37):153-154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原本是针对患有心理问题的人员开展的一种治疗技术,通过引导求助者的想象方式纠正不合理的认知信念,达到帮助求助者的目的。本文通过知识迁移,尝试性地把它运用到高等教育当中,引导学生想象火灾现场可能出现的危险现象,激发学生认识到消防知识的重要性,掌握逃生技巧,改变学生对消防知识普及活动的态度,取得显著效果,对合理情绪想象技术的推广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例因与室友发生言语冲突、大学生活适应不良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过程.求助者为大一女生,因与室友产生人际矛盾和适应不良导致情绪焦虑低落,紧张不安,睡眠质量差,学习效率下降.求助者主动前来求助,迫切希望改变现状,希望能够正常地学习、生活.咨询师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取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逐步改善其认知偏差,使其恢复生活自信心,克服了焦虑自卑的情绪,开始乐观坦然地面对学习和生活.通过回访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认识领悟疗法是以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背景的心理治疗方法,它认为人们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幼年期的恐惧在成人心理上的再现。通过用求助者理解的、符合他们生活经验的解释,使求助者理解、认识并相信他的症状和异常行为的幼稚性,并达到真正的领悟从而使症状消失。认识领悟疗法对解决现代人心理的问题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关于一例大学新生因入学后适应不良而产生的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咨询报告。主要通过运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学会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人际交往的品质和能力,促进其自我成长。通过5次面谈咨询,求助者重新树立了信心,培养了乐观的生活态度,恢复了积极的生活方式,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