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上,我为班级拟订一份优生差生互助小组名单,由于学生名册没带回家,只好凭着记忆写姓名,正当我为能记住这些学生名字而沾沾自喜时,却有几位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印象中没有他们的音容笑貌,没有他们的一举一动,没有他们的深刻事例,脑中一片空白,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扪心自问。是对他们关心不够吗?是的。因为他们成绩不好也不坏,没有明显的优点,也没有明显的缺点。  相似文献   

2.
广播操比赛迫在眉睫,而学生们似乎一点紧迫感也没有,到了操场上练习,不是说话,就是乱动。这群小毛孩,一点也没把比赛当回事。我暗自着急:想个什么办法教训教训他们呢?看来,要想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不给他们点颜色瞧瞧是不行了。  相似文献   

3.
一个星期三的下午,汪威和陆震两个学生干部到办公室找我诉苦,反映宿舍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提到学生宿舍的管理这也是让我头痛的一件事,但总感觉管理得好,宿舍可以成为课堂以外教育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场所。古语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现在学生的自理能力、自律能力却让人感觉越来越弱,他们总认为自己的见识广、认识新,这些天天把宿舍卫生挂在嘴上的说教在他们看来是老掉牙的思想轰炸,跟他们的自身发展没一点关系,就是一屋不  相似文献   

4.
毕业班进入了紧张的总复习阶段,小学阶段的知识要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复习。但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好多题目讲过又忘,再做,还是错,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好是讲了做,做了讲。然而,学生在校的时间毕竟有限,一天中,最多也就两节数学课,能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就不错了,让我怎么拉“差”?没办法,只好在课堂上常常“挂念”他们,耐心讲解、认真引导了……今天,有一学生忽然站起来对我说:“老师,也请你尊重我们一点,这些题目你都讲了好多次了,我们真的不想听了。他们不会,你能不能利用课后时间帮他们补补,否则我们天天坐在这真的没什么意思。”是呀,在尊…  相似文献   

5.
“刘春艳,老师反复强调了‘春晓’的‘晓’字头上没有一点,你怎么又写一点了?”“老师,我没写。”“你没有写,难道这一点是自己跳上去的?”我有点发火了。“我,我……我真的没写。”她委屈地哭了。第二天,第三天,接连几天都有同学犯类似的错误,如把“台历”写成“台厉”,把“眼睛”写成“眼晴”等等。我责怪他们上课没认真听,没认真看。可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也说写的时候真的没有写错,写完后还给组长检查过呢。这就奇怪了,难道真的是我错怪了他们。我决定把此事查个水落石出。经过几天的明查暗访,我终于查清了,这添一笔减一…  相似文献   

6.
期末统考很快就要进行了,笔者先在班内进行预测,结果发现有的学生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该记的东西也没有记住.有些问题虽然已经讲过很多次,却仍有学生没有弄懂;有的题目已经让学生练习过好多次,可是仍有学生不会做.真的感到很无奈!为何有的学生一点就通,可是有些学生却屡教不会?跟他们理论没少讲,例题没少举,方法没少教,可他们就是理论听不懂,例题学不会,或方法不会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呢?笔者认为,那是因为有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耐性     
从前有个和尚很没耐性。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既然是和尚,怎么还会没耐性呢?他们不是为了与世隔绝才当和尚的吗?没错。所以你就可以想像这个和尚是多么没有耐性了……他越是努力想耐心一点,结果却是越不耐烦;最后他终于决定要彻底躲开这一切,  相似文献   

8.
"差生"不差     
《教师》2009,(16)
后进生就是人们习惯上称为的"差生",对于"差生",教师应真诚地对待他们,真心地关爱他们,对他们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理解.本文首先分析了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进生转化途径.  相似文献   

9.
郑青井没有一点比我强.他的皮肤没我的白,眼睛没我的大.头发没我的长.笑起来的样子没我美.成绩每次都得倒着数。甚至就连平常穿的衣服,用的布料都要比我多两尺。他最大的本事也就是抱着一把破吉他和鸡毛他们演唱一首首听来逆耳的歌曲。可是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偷偷地喜欢上了他。  相似文献   

10.
张仙峰 《父母必读》2011,(2):113-115
我们以为孩子小,还需要保护。没曾想,其实小小的他们也在一点点学习担当,变得责任感,我们可以如何帮助他们获得担当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一、背景说明 我校一年级(3)班有个特别的孩子,医生诊断他患有"小儿多动症".小学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这样的孩子还真有几个.他们遇事好奇,什么都想尝试.许多规则对他们没有一点约束.这样好动的孩子的教育,困扰着老师和家长.作为大队辅导员.多年来我一直在关注并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些语言单位,在一定条件下,他们加上否定副词“不”或“没(有)”之后,意思基本没有变化,是一种很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让留学生颇感头痛的难点。本文从“好/好不 形容词”谈起,讨论“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等语言现象,揭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相似文献   

13.
爱的传递     
“叮铃铃!叮铃铃!”那铃声显得那么急迫,那么烦人。我刚踏进学校大门,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只能拖着疲惫的步子,慢慢地向教室走去。往日走近教室门边,总是还没看见学生,先听见他们闹哄哄的声音。可今天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等我走到教室门口,一声稚嫩而整齐的声音“老师,生日快乐”!然后是整齐的生日歌,  相似文献   

14.
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来点灵动,给孩子们一点惊喜、一点快乐,这样他们就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言语空间,就会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为了对译英文中的"he"、"she"、"it",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他"分化成"他"、"她"、"它".当时人们不满足于书面的区分,希望他们在口头上也能有所区别,但并没有成功.本文试从汉语言文字本体出发,对其原因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6.
露出脸来,你没偷没抢,靠的是自己的力气赚钱,做的是堂堂正正的事情,这不丢人。有一个少年,他姊妹七个,父母虽努力工作,但日子过得还是非常艰辛。没办法,父母决定带着他们回老家生活。没想到途中渡船遇险沉没,少年全家获救了,可他们仅有的那一点财产却都化为乌有。他们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17.
设计活动培养习惯丰富内容——作文教学的一点尝试李彩霞如果问学生为什么怕作文,不少学生会回答:没有内容写,或不知道写什么。其实,学生的校内外生活内容是丰富的,他们的童心世界更是绚丽多彩,是大有文章可作的。他们之所以觉得作文没内容可写,主要是缺乏必要的观...  相似文献   

18.
三个人同时住在了一家旅店。早上出门的时候,一个人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拿了一根拐杖,而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在他们出门不久,一场瓢泼大雨就下起来了。晚上他们归来的时候,拿伞的人被淋得满身湿透,拿拐杖的则跌得浑身是伤,而第三个人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人问第三个人:"你既没带伞,也没有拿拐杖,怎么会一点事儿都没有呢?"第三个人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问拿  相似文献   

19.
换位思考     
记得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每次出门玩,父亲都会让我留个条说明去哪里了,几点回家。有一次出门我没留条,结果同学留我在他家吃晚饭,我一点没讲客气,就留了下来,这下可急坏了父母。我吃完晚饭回家已经快八点了,父母还没吃,他们还一直在等着我吃晚饭呢,问明原因后,父亲没有骂我,只有妈妈唠叨了几句,也很快被父亲制止了。同学有套《名侦探柯南》的漫画,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2005,(Z1)
今天真没面子 上学起不来,放假睡不着,你说奇怪不奇怪?今天我早早起了床,家里一点声音也没有。爸爸妈妈说初五不出门,要睡个赖觉。不管他们,我吃了个面包,喝了一杯牛奶,就拿起最新版的《拳皇2000》直奔楼上,去找好朋友郑言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