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丁永淮,梅大圣,张杜教三位先生编注的《苏东坡黄州作品全编》(以下简称《全编》)已于1996年8月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部50余万字的宏编巨的问世,填补了苏学研究领域里的一项空白,堪称一项盛举,诚如中国人民大学朱靖华教授在致作的书函中所言。几位作“为苏学研究界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复旦大学韩国研究生林俊相先生在致函中也说:“你们编注的这本书解决了我的难题,是我梦寐以求的,可想而知,此书将会有益于苏学研究界同仁的学术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苏东坡与惠州文化关系的论著《苏东坡寓惠探幽》自今年4月出版后,受到惠州文化界等人士的好评。好些学者、苏东坡爱好者都撰文评论此书,大家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苏学专家乐靖华先生在该书《序)}中评论此书的特点是‘“全、新、深”表示同意,都认为这是第一部较为深刻、全面地研究苏东坡寓惠思想、生活和创作的论著。惠州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惠州市政协副主席李靖国先生说:“我是同意朱靖华教授的‘三字评’的。”“总而言之,《探幽》一书,实现了惠州人研究苏武寓惠文化个人专著的零的突破,功不可没。”汤岳辉先生亦说:“…  相似文献   

3.
一、小议《管锥编》钱钟书先生用札记和随笔的形式,写了约有百万字的《管锥编》(共四册)。在这部书中,作者考证了《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十部我中古籍中的一些问题,着重谈了文艺,在这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新见,此外还涉及文、史、哲等领域,引用了多种西方语文的材料。总之,此书内容博大精深,时出新见,文  相似文献   

4.
近年常娱情于辞赋中。最值得一记的是看完了尹赛夫先生等编注的大著《中国历代赋选》。是书由吾师王力教授题签,吴小如教授作序。其编注的周备、简明,予笔者印象特深。初读一过,受益匪浅。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此书的注释尚有可增益修润者。故随记所得,成此《商兑》一帙。今不揣谫陋,公于方家。并仍总于昔之《梁溪质疑录》下。  相似文献   

5.
杜浚的《变雅堂诗文集》的两首诗,卷三的《次团江》和卷六的《晚泊黄州》,颇受人们重视。刘大杰先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说前者是杜浚的“佳作”之一,《黄冈师专学报》1982年第一期《东坡赤壁诗文选注》一文将后者作了注释,下题“杜浚”。  相似文献   

6.
苏轼被贬黄州,对黄州那一名叫“赤壁”的地方情有独钟,曾两次携友游览,并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怀古作品。这些作品从总体上看,表现的是藐视困苦、旷达豪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蒙学教材,主要是用过去流传下来的《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此外明代的知识分子也编了一些儿童教材和启蒙读物,有的影响很大。兹略述于下。 《龙文鞭影》 此书原名《蒙养故事》,明萧良有撰,夏广文注。杨臣诤补订,改名《龙文鞭影》。杨在序言中说:“《蒙养故事》明萧汉冲先生为加惠后  相似文献   

8.
南宋刻本《音注韩文公文集》未撰编刻者姓名,张允亮、傅增湘判定其为祝充校注本。今检此书注文得知,此书应为一不尽出注家名氏之集注本。  相似文献   

9.
读钱钟书的学术著作无论是《谈艺录》《管锥编》,还是《宋诗选注》,都会有一种河伯见了大海时的感觉:“望洋兴叹”!以《谈艺录》论,他在书中援引的中外文学资料就达1100多种,其中历代各家诗话达130种,可以说中国诗话史上的重要著作无一漏网;而《管锥编》就更是浩无边际了,共征引4000多位作者的上万种著作。其中西方作家与学者在千人之上,作品达1800多种。钱先生曾对李慎之先生说;我这辈子对西方的大经大典算是基本上读遍了! 因为钱先生读书如此之多。又对所读之书记得如此之深,深到可以任意援引细加批评的程度,关于他记忆好的神话也就滔滔不绝。有人讲钱先生寓所里根本就没有书,钱先生读书根本不用记笔记——书中的内容全在他脑子里。还有人讲钱先生有“照相机”一般的记性,看过的书  相似文献   

10.
在《话本小说概论》中,胡土莹先生曾做过市人小说的钩沉工作,尽管其钩沉出来的小说有些并未被公认为宋元旧编,但这个工作的意义不可小视,其动机则尤可称道。由《醉翁谈录》和其它的文献资料的指引,我以为还可以钩出一些小说,它们极有可能是宋元旧编,或较多地保留了宋元旧编的风貌。 以《一捻金鬼赠太平钱》为例,小说载于《百家公案》第九十九回。《百家公案》成于何时,已颇难稽考,但现行的最早刊本明署着“万历甲午(二十二年、1594)书林与畊堂梓行”。而且,可以断定,它并非此书的初刊本,更非包拯断案故事的祖本。一是,这本子每以“京本”、“补增”为号召,则显然先有“非京本”和未经增补的本子在。二是,这本子的第五十八回“决戮五鼠闹东京”末了有一段注,说“此段公案名《五鼠闹东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一生反对将自己的作品“炒冷饭”,认为自己的作品文字平庸,甚至很幼稚,不能一再结集出版。早在1951年2月1日,叶圣陶先生在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叶圣陶选集》的“自序”中写道:“这一回编辑《新文学选集》,朋友们说其中有我一本,我感到惭愧。选集已经编过几回,编来编去,总是那几篇自己也不能满意的东西,再来编一本,耗费读者的财力  相似文献   

12.
李友仁先生经过近40年潜心研究,数年辛勤笔耕,一部近50万字的易学研究新著—《易学通解》,终于面世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笔者有幸较早地拜读了此书,觉得此书论析独到,新见迭出,诚如著名哲学家、易学家张岱年先生在其“序”中所言:“凡所涉及,具见心裁。”我认为此书是当今易学研究中出现的一部力作,功不可没。简言之,该书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3.
请先看如下一段文字: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 国可得也。”末句上那个“国”字,王力先生等编的《古代汉语》,其文选《蹇叔哭师》篇,无注。朱东润先生等编的《中国历代文选》上编一册,89页,说是指郑国,原注是:“国可得也,可以取得郑国。”我想,也许这个“国”字作“春秋以来诸侯国”讲(如把这个“国”字作郑国讲),其可能性不大,作当时诸侯国都城(城邑)讲的可能性却要来得大。底下,且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文革前有一次向老师请教如何作文,老师言谈中曾提及《文坛登龙术》,并说它很坏,还遭到鲁迅先生的“骂”。80年代我当了语文教师,又从《教参》和有关文字资料上看到对《文坛登龙术》的种种指责,说鲁迅先生为了批判此书还写了《登龙术拾遗》一文。  相似文献   

15.
《论语·述而》中有一句话:“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对其中的“何有于我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隋树森等先生编的《古代散文选》注为:“何有于我哉:哪一样我能有呢?这是孔子自谦的话。”从此以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历套中学语文教材在收录这则语录  相似文献   

16.
《论语·述而》中有一句话: “子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对其中的“何有于我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隋树森等先生编的《古代散文选》注为: “何有于我哉:哪一样我能有呢?这是孔子自谦的话。”从此以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历套中学语文教材在收录这则语录  相似文献   

17.
难得散淡     
钱谷融先生有一本散文集《散淡人生》,收入他大学时的文章。在这本书中,他常爱引用京剧《空城记》中诸葛亮的一句唱词:“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后来在给学生编的散文选写的序《真诚、自由、散淡》中,他又引用了这句唱词,看来是对“散淡的人”情有独钟。他认为:诸葛亮之所以除建功立业之外,还留下了不乏真性情的好作品,关键在于他是一个能够“散淡”的人。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是民国时期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先生不仅是文学家,其作为翻译家在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也曾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提出的直译策略,开创了中国翻译界的先河。本文借助鲁迅先生提出的“中间物”思想,以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的中译为例,研究鲁迅先生直译策略的历史性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湛重编《列子》之说是可信的,论据有二:一是论证魏晋时期《列子》并非王氏仅有,还有其他流传,说明张湛重编此书的前提成立;二是分析比较《列子叙录》和今本《列子》及张湛注,可见出此书由张湛重新编辑而非伪造的特征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任半塘先生新著《敦煌歌辞总编》,已于1987年底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收集歌辞虽仍有遗漏,但较目前他书则越出甚多。又此书集作品、校勘、考样与论述于一编,内容甚备。笔者因近年从事于王梵志诗,变文,《儿郎伟》及敦煌曲子之原卷、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