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交往业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交往方式之一,而网络交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效应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研究认为网络交往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据此对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引导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交往是大学生一种重要交往方式,已经有研究者对其进行了许多角度的研究。本文就以往研究中对网络交往、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目的和特点、网络交往对大学生发展影响的研究作一简要的总结,以揭示其对大学生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特别是现代大学生,对网络虚拟世界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热情。课题以问卷方式调查研究大学生网络交往情况,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动机和大学生网络交往中反映出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提出怎样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交往及解决大学生网络交往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应采取的可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网络交往已经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一个重要方式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将来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鉴于此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尝试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交往问题的原因,以期发挥网络交往的正面作用,规避其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网络交往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莹 《职业技术》2008,(3):54-55
借助计算机进行的网络交往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往有许多不同的特点;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作用积极是主流,但由于网络的隐匿性、虚拟性以及监督机制匮乏等因素,导致对部分大学生交往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面对网络迅猛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冲击,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充分发挥网络交往的优势,降低其对大学生的不良冲击,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发展的网络交往环境。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校园网建设的发展,网络化交往已成为大学生日常交往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化交往不仅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道德的评价和对交往对象可信性的认知结构,而且影响着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的行为心理动机和行为策略选择;进而冲击着高校对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高校必须关注网络化交往对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影响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随机抽取上海市5所高校495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人际疏离感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有显著性别差异;网络游戏偏好、人际疏离感与网络成瘾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信息获得偏好与网络成瘾倾向呈显著负相关;游戏偏好、交往偏好及社会孤立感对网络成瘾倾向的正向预测效应显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网络游戏偏好、交往偏好、人际疏离感密切相关。为大学生创设团体深层交往的环境,增加社会支持,将会有效预防或矫治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8.
网络诚信意识是网络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在网络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网络诚信缺失的现象。规范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意识,给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公共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在网络交往过程中诚信缺失的影响与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的若干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元 《教育探索》2009,(3):103-105
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角色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阻碍了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发展.利用网络交往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对策是,要将学校引导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将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相统一、将网络伦理与现实社会道德规范相结合、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将智力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网络交往已成为大学生交往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形态,这一交往颠覆了传统的"主体—客体"的单向度的交往形式,取而代之以"主体—客体—主体"为特征的"身体不在场"的中介交往模式,具有更加自由、快捷和便利的特点。网络在给大学生交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的遮蔽和主体性的缺失,网络交往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亦成为大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因此,对网络交往在大学生交往中的积极和消极作用进行揭示,并结合相关理论对其进行引导和调适,构建"鼠标下的德性"则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由于网络人际交往的全球性、超时空性、隐密性、平等性、虚拟性和神秘性,使网络人际交往具有了挡不住的诱惑力和吸引力。许多大学生对网络人际交往情有独钟,趋之若鹜,纷纷触网。可以说,网络人际交往已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人际交往方式。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建立更为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人际关系疏远、焦虑和浮躁等不健康情绪蔓延,甚至还可能产生较严重的情感问题。所以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引导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大学生群体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回归分析识别和量化了同侪效应在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剔除其他个体特质的影响后,大学生网络群体事件参与的同侪效应显著,建议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机制应为"堵疏并举、以疏为主"。  相似文献   

13.
浅谈高校兼职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最为频繁。在广泛而密切的交往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产生最为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因此,要把班主任工作做好,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精专的学识和积极的态度等素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上网越来越普遍,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日趋凸显。本文通过分历网络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和行为教育的若干举措,以最大可能地抑制和消减网络的消极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与学生的主体性密不可分,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计划实施的基础,创新性实验计划依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另一方面,计划实施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提出高校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时,应紧紧围绕大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工作,通过营造良好环境、构建科研课程体系、创设保障体系等策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途径与支持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继续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倡导和探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实践进行反思,以寻求实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支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设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通过专业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本身就是大学生成才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该成为高校的必修课程,由于开设时间短,缺乏优秀师资,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存在诸多缺陷,比如教学内容过于重视技巧忽视学生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学校园中的"基督教热"现象悄然兴起,大学生信教问题颇受关注。众多数据显示,这一群体中,基督教信仰者的比例要远远高出普通民众的信教比例。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诱因是什么?有何特点?这些问题都需要实证研究的结果来解答。本研究以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团契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发现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原因主要是受家庭或朋友的影响,部分被调查者是出于内心的需要或好奇心信仰基督教。大学生信仰和传播基督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组织形式社团化、主要通过人际网络与基督教发生联系、流动性强。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rise of"Christianity Fever"on university campuses has aroused much concern.Numerous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ratio of Christian believer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among ordinary people.What are th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students’belief in Christianity? These questions need to be answered through empirical studies.Taking a student association of a certai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a study was made through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 reason for students to believe in Christianity is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and friends.Some students believe in it because of spiritual need or curiosity.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 believers are that they start to believe it at a high level mainly through social network,and that they are organized in associations and mobile.  相似文献   

19.
八所高校大学生网络主体性调查及其教育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术学 《教育科学》2006,22(4):66-69
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和改变着人自身,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在开放多元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对其主体意识、全球视野、民主观念等都将会产生强烈的碰撞和冲击。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主体性概念的解析以及对国内八所高校大学生网络主体性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着重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主体性迷失的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引起人们对大学生网络主体性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依据交往教学理论对建立新型高校师生关系带来的启示,论述大学交往教学理论的意义及大学交往理论下新型高校师生的关系,并联系当今我国高校出现的师生关系的问题,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四个方面提出如何利用交往教学理论建立新型高校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