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效仿自然是儒家德育的特色,孔子的诗教开创了以松比德的传统,它使德育实践与美学理想相融合,使人生修养进入了诗性的审美境界.革命前辈继承了松文化的传统,赋予松文化以革命意义,今天的德育更应该继承以松比德的诗性道德修养专题,克服理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德育诗化.  相似文献   

2.
李雯 《考试周刊》2011,(56):51-52
"诗教"就是指借助诗歌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它是开展学校环境德育的一种新途径。文章阐述了诗教的德育功能,明确了学校环境德育的含义,提出了可以通过诗化校园环境、诗化课堂环境、诗化教师队伍、诗化学生心灵和诗化课外活动等有效途径开展校园诗教,加强学校环境德育。  相似文献   

3.
以"孝弟"为"仁"之根本的孔子仁学,从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伦道德的践履出发,把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的日常人伦和日常的行为上升到一种道德境界之中,这种道德境界是我们日常行为的践履也是日常生活境界的升华,这种美与善相联的境界也是伦理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统一。孔子"仁学"思想表达的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4.
杨千成先生的"诗化教育"探索,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可谓开当代诗教之先。他的"诗教"具有强烈的自觉意识,体现出"格高、情真、意美"的境界;核心是"美学意蕴"和"育人功能",阐扬的是"大美育观",倡导"诗化校园"。"诗教"的指向是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逍遥安乐的审美人生--略论邵雍儒道兼综的境界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道两家都以审美为理想的人生境界:儒家以安乐境界为最高人生境界,道家追求的理想人生境界是突破现实,超越时空,无所待的逍遥境界.邵雍把儒家的安乐境界与道家的逍遥境界统一起来,追求一种逍遥安乐的审美人生,主要体现在:人生哲学的快乐原则,"造化在我"的本体境界,诗性的风流人格.  相似文献   

6.
孔子美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美育思想是中国古代丰厚文化的积淀 ,蕴含着美与善的统一、完美人格的培养、诗教与乐教的渗透等美育理论。以美导善的思想是医治当今德育苍白的良药。  相似文献   

7.
林黛玉,无疑是曹雪芹笔下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之一。纵观林黛玉的一生,不论是体态神貌、举止言行,还是吟诗作赋、赏花弄月,无不体现出诗人的气质,焕发出诗性的光芒。诗性之美,才是她的美之为美的根源。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论述林黛玉的诗化人生:首先,从林黛玉的待人处世等外在表现来看;其次,从林黛玉写的大量诗作中体现出的诗美来看;再次,从曹雪芹塑造这样一位诗化人物所寄托的审美追求来看。由此得出结论:林黛玉的诗化人生其实是曹雪芹诗美理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为当时士人完成道德修养,成为仁人君子所指出的道路。它不仅体现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积极用世思想,不表明了孔子的艺术功用观。孔子将艺术与人格建构、审美与人生相联系,并努力追寻一种充满自由的诗意人生境界。这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艺术,艺术不应仅仅是劳作之后的消遣,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9.
诗化德育的主要内涵是以使德育焕发诗意魅力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道德境界为价值取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诗教”与学校德育融成一体,让学生在诗意文化的熏陶下,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审视生活,从而自健其德的主体化、生活化、审美化的教育活动。它在诗化学生的道德认知、熏陶道德情感、完善道德意志、疏导道德行为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其实施的基本策略在于营造诗意德育“场”,建构诗意德育“观”,开掘诗意文化“流”,巧妙选用德育“法”。  相似文献   

10.
孔子在整合梳理先前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和为审美尺度,以仁为审美思想的核心,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美学思想。他用审美化的人生态度去实践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在诗、礼、乐的有机相融中实现他崇真、致善、尚美的价值取向。他的审美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可贵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