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档案信息服务成为现代档案馆一项不可缺少的服务内容.在由档案信息收集、组织整理、传递、利用共同组成的网络档案信息服务链中,档案馆扮演着一种特殊的双重角色:既担负着把大量的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传播给档案信息用户的使命,是档案信息传递者;同时又是网络上的一个超级档案信息用户,需要大量获取网络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充实建设自己的数字化馆藏,是档案信息接受者.本文仅就档案馆在网络档案信息服务链中的双重角色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2.
正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是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需要,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发挥档案自身价值、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途径。作为档案馆,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档案信息的传递,使档案信息迅速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以便发挥更大的作用。一、充实和丰富馆藏,改善馆藏档案信息的结构,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基础档案馆要加强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扩大档案的接收范围和征集门类,力争建成档案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质量优化并富有特色的档案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为改  相似文献   

3.
档案数字化可以开辟全新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网络,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克服地域限制实现大范围的服务,并且实现了信息利用的有效性。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把信息更及时、方便地提供给需求者.才能为社会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档案数字化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有馆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以及馆藏重要纸质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的数字化;二是现有以及将来的档案以电子文件形式汇交。  相似文献   

4.
现代信息社会,作为工作在信息前沿的档案人员来说,积极开发、利用、传递各种信息,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当前,成人高校的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日臻完善,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何充分开发利用,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成为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1、要大力丰富馆藏,增加档案信息存储量由于教育内容不同,成人高校所涉及的档案内容的方面要比普通高校更宽、更广一些。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我们不断丰富馆藏档案资源的数量和内  相似文献   

5.
韩叶  陈丽 《四川档案》2013,(5):26-26
档案展览作为档案馆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是档案馆主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档案信息服务于社会的有效途径。档案馆通过举办档案展览的方式向社会各界展示档案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可以使公众了解档案馆的馆藏资源,有利于公众利用档案资源开展各种研究、查找依据、编纂修志等。因此,档案展览在档案社会化信息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多数的县级档案馆馆藏档案相对而言利用率较低。建立专题档案信息数据库,是县给档案管理部门立足于馆藏实际,不断地挖掘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深层次的档案信息服务的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布局及其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事业现代化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布局合理化、存取网络化,馆藏资源特色化,载体多元化、服务自动化的要求。而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是档案信息资源宏观建设的首要环节,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耿梅 《上海档案》2007,(11):24-25
档案服务利用工作是档案馆的中心工作,也是档案馆法定的职能。如何做好档案服务利用工作,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馆藏建设,丰富馆藏内容,优化馆藏结构,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同时,还要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广辟利用途径,更新服务手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方便查档、用档,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利用者对馆藏档案史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部门蕴藏的丰富信息资源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馆藏优势,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档案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有狭义、广义之分。本文所论之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属于狭义范围,专指通过国际互联网(Internet)可以利用的各种档案信息的总称。具体而言,网络档案信息资源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有关档案馆的信息。如反映档案馆概况的信息(馆址、性质、馆藏特点、机构人员设置等);档案馆工作业务信息:档案馆信息服务等。二是有关档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档案信息资源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其相对应的服务与开发方法也多种多样。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核心就是服务,是围绕档案信息资源拥有机构与档案信息资源需求机构和人员之间如何更好地进行交互性行为、如何更好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拥有机构的服务水平和供给与需求双方的交流效率而进行的。笔者就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与开发方法谈点粗浅拙见,以期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2.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指将档案所承载的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贮和输出,把档案承载的信息由静态转化为动态,提供给档案利用者的过程,也是实现档案价值、发挥档案作用,为社会各项实践活动服务的关键性工作。档案信息管理部门只有以丰富馆藏、优化结构为基础,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提高档案管理整体素质为条件,深化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是指档案馆利用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通过独特的服务方式,满足特定用户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是传统的档案利用工作的延伸、创新和深化。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无限量和用户信息需求的个性化,使今天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4.
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岚 《科技档案》2006,(2):27-27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人类精神财富的升华和再创造,是一项功在当今、利于后世的伟业,也是促进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最佳途径。如何开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使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是值得档案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丁梅 《西安档案》2007,(5):15-16
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深化档案业务建设,为利用者查阅档案提供积极主动的服务,是强化档案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所在的户县档案馆目前馆藏档案达64574卷、8803件,资料8535册。有着丰富的馆藏,为各方面查询档案提供了有利资源。但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档案利用工作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逐步实现档案利用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档案编研工作是在研究史料的基础上将史料汇编成册且结集出版。这是档案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专业性与研究性较强的工作。这项工作是档案馆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三个明建设服务的重要手段。档案编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其一,是在对馆藏档案信息广泛了解、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构建新的馆藏信息科学体系的工作;其二,是通过对馆藏档案深入的分析研究和科学劳动。形成具有规律性、经验性和先进化意义的档案信息成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开发和提供利用服务的过程。在我国,利用网络技术环境开展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仍然主要以馆藏介绍、目录查询等为主;馆藏档案的全息上网、档案信息的网络利用在国内较为鲜见。由此可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刘敏 《档案管理》2004,(4):43-43
强化党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措施,积极、充分、有效地开发党校档案信息资源为党校各项工作服务,是做好党校档案工作的关键。第一、要解放思想,改变被动服务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开发党校档案信息资源。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摒弃“开发党校档案信息资源危险论”和“开发党校档案信息资源无用论”,扩大党校档案接收渠道,优化党校档案内容,健全各种档案检索体系,在不失党校档案机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开发党校档案信息资源;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服务手段和形式(如党校档案的阅览、外借、咨询、编研、陈列、展览等)…  相似文献   

19.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以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以纸质档案数字化及现行电子文件管理为重点,以计算机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确保馆藏档案数字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处理、传输、应用档案资源。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逐步实现高校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途径。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高校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以档案实体保管和利用为重点.转向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提供服务为重心,进而使档案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和社会化。在信息时代.如何顺应档案信息化建设浪潮,推进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已成为高校档案工作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经验,针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20.
高校馆藏档案是领导决策、业务工作和学术研究的重要信息资源。笔者认为,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优化馆藏结构,是提升档案服务功能的一项关键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