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意象解构作为一种结构诗学的功能支架,可以打开《致云雀》艺术世界新的审美之维。借助“相属分解”“相类分解”“相关分解”来解构“云雀”这一核心意象,它的“形”和“声”隐藏着意象群落的复杂审美意蕴:诗里的“云雀”不仅彰显着象征美、光明、自由与理想的浪漫主义美学格调,还关联着内附于古希腊神话谱系的“诗性拯救”;诗外的“云雀”,以难能可贵的内省来面对现实人性的围城,成为某种突破现实桎梏的审美存照。诗歌总体上体现了一种用浪漫主义来驱散现实阴霾的美学品格:艺术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夜莺和杜鹃意象是英汉诗歌中被高频使用的修辞原型,两者在英汉诗歌中的象征义同中有异。一方面,两个修辞原型均与古老的神话有关,神话中菲洛墨拉的不幸和望帝杜宇的悲剧使夜莺和杜鹃意象具有一种深厚的悲情意蕴,成为诗人表达悲情哀怨的显性符号,夜莺意象多表达“哀”和“怨”的象征义,杜鹃意象多表达“冤”和“归”的象征义。另一方面,两种鸟儿生理属性不同,夜莺的歌喉优美动听,在诗歌中也常象征美好欢乐;杜鹃因鸣叫的声音和时节,在诗歌中与“报春”、“催耕”的意思相关联,含有积极欢乐的意味,但此类诗歌数量不多,没有成为杜鹃意象应用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华兹华斯与雪莱诗歌中的意象——“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华兹华斯与雪莱两位浪漫主义大师笔下的不同意象———“杜鹃”和“云雀” ,剖析了他们对大自然的不同感情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致云雀》中,诗人雪莱一开始将云雀视为理想自我的“画像”,尔后又通过繁复的比喻修辞意图找寻到一个能清晰确证云雀的意象,却在不断的比喻中逐渐失语,最终在愉悦与忧伤的真实中找回自我。诗中,云雀决起而飞,不断冲破现实的阻隔,尽管在这一过程中,诗人不断地使用“忧虑”“所苦”“难言”等来表达一种真实存在的感受,而后又不断地表达人类自我的贫乏,但贯穿全诗的一条主线是诗人在不断地飞升以超越感伤,获取希望。  相似文献   

5.
《致云雀》以云雀为核心意象,其他意象都是为它服务的。以探讨意象之间的关系为主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分析赏读中感受诗人想象的奇特和运用修辞的大胆、灵活,把握云雀丰富的内涵,逐步理解云雀的象征意义并形成阅读诗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是英国乃至欧洲浪漫主义诗风的开创者,也是19世纪最杰出的自然田园诗人,被雪莱称为"讴歌自然的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风格质朴,意境悠远,有"自然诗人"和"诗坛上的风景画家"之称。在他创作的大量反映自然的诗歌作品中,一切自然之物都可以被写进诗中,成为他笔下充满主观创造力的意象,如:水仙、激流、雪峰、夜莺、雏菊等。而他的诗歌之所以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和审  相似文献   

7.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由于在作品中常常描绘许多“不如意的因素”而被许多人当作是逃避现实的消极主义者。本文通过分析济慈的名作《夜莺颂》,意在阐述济慈并非一个极力想逃避现实的消极浪漫主义者。在诗中诗人的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冲突不断中,诗人经历痛苦的过程,最终选择回归现实,显示了一种拥抱生活的坚毅精神。  相似文献   

8.
寓于爱物愤世中的美——济慈及其《秋颂》和《夜莺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评论往往只是把济慈看作是表现感情和自我的“主观”诗人,有的则视他为敏感的唯美主义者,忽视了济慈与其他浪漫主义诗人的不同之处。事实上,济慈是一位对社会和政治问题十分关注、对诗和人生有许多独特见解并且在艺术上颇有建树和影响的杰出诗人。本文借鉴美国新批评的观点,采用细读手法,通过对济慈名诗《秋颂》和《夜莺颂》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具体分析,展示济慈愤嫉世道、热爱自然、渴望自由却又苦于无门的痛苦心情及其艺术构思、词句、格律和意象的美  相似文献   

9.
1798年,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编写的《抒情歌谣集》宣告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时代的到来。诗人在浪漫主义诗作中描写了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包括高山,河流,而翱翔于天空中的飞鸟,成为诗人抒发情思,承载梦想的天使。该文首先介绍意象这一名词概念以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其次根据英国浪漫主义诗作中出现的各类鸟类意象去解读它们所承载的意义。最后总结这些鸟类意象在浪漫主义时期诗歌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雷晓敏  郑瑞永 《海外英语》2014,(17):203-204
1798年,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编写的《抒情歌谣集》宣告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时代的到来。诗人在浪漫主义诗作中描写了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包括高山,河流,而翱翔于天空中的飞鸟,成为诗人抒发情思,承载梦想的天使。该文首先介绍意象这一名词概念以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其次根据英国浪漫主义诗作中出现的各类鸟类意象去解读它们所承载的意义。最后总结这些鸟类意象在浪漫主义时期诗歌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济慈《夜莺颂》颇富艺术感染力 ,给读者一种强烈的时空感受。诗人通过语言、诗境及逻辑等因素无意识地将时空折射出来 ,组成一个动态和谐的夜莺世界 ,而夜莺世界与现实世界形成一种对比。时空在作品中产生了一系列运动 ,将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文学批评 4大要素 (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 )紧密地配合在一起 ,让读者同诗人一道进入夜莺那充满着美景和幻想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音乐与文学这两种古老的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首先在文学领域内兴起,浪漫主义文学家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对内心世界的刻画,对个人感情的抒发,对个性自由的渴望,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民谣与民间传说的兴趣等特点,无一不影响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并且在浪漫主义音乐家的音乐创作和音乐风格中获得体现。  相似文献   

13.
儿童题材是华兹华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描写儿童生活、儿童心理 ,揭示儿童与自然、儿童与成人关系的诗篇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崇尚自然、追求返朴归真、重视想象力等基本特色。对儿童的礼赞和对童真的崇拜在浪漫主义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才子佳人"小说--林译小说--"鸳鸯蝴蝶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明清之际盛极一时的“才子佳人”小说开创了我国言情小说“大团圆”模式的创作传统,一直到清末民初“鸳鸯蝴蝶派”崛起,这种“大团圆”喜剧模式才被打破。“鸳鸯蝴蝶”模式之所以能将“才子佳人”模式取而代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翻译的外国言情小说尤其是林译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浪漫时期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作者尽管生活在英国文学史上的浪漫时期,但她的作品却充满了新古典时期的理性文学理念。班纳特夫人在这部作品中被描写成把"嫁女儿"视为其一生"最大的事业"。班纳特夫人的这一"崇高"理想,揭示了英国当时的中产阶级女性在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的社会现实,进而反映了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而伊丽莎白这一形象则让我们看到了转型期的英国社会中,妇女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政治抒情诗的源头有两个:中国新诗中的浪漫派和西方19世纪浪漫派,其所具备的接受环境为政治抒情诗提供了"发展"乃至"高潮"的契机.政治抒情诗缺乏民间化的写作立场、个性化的写作气质和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其消弭的原因恰恰在于其创作追求与诗性的彻底背离.  相似文献   

17.
柯尔律治是一位宗教思想家。他从浪漫主义哲学角度发展宗教思想,对很多重要的神学问题进行了独特的思考,并提出保护基督教要理的唯一途径在于沿着由浪漫主义哲学提供的体验方向重新解释这些要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巴洛克时期大提琴奏鸣曲和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舒曼的大提琴作品的分析、比较,简要论述了巴洛克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大提琴作品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贾超琴 《海外英语》2012,(13):175+180
Keats’Ode to a Nightingale ranks as a poetic masterpiece through ag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flicting feelings in the poem and explores the beauty in the harmony of these conflicts:the imaginative world and the real world,the desire to fly away with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unwillingness to desert the human world,immortality of art and transience of human life.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希腊古瓮颂》一诗的分析与赏读,从意象、音韵及语言三个方面探讨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歌的唯美特性。并对济慈诗歌中“美”与“真”的内涵,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