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古代贵族政治下各级官吏具有凝固性的身份特征不同,秦汉官僚政治下的各级官僚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官僚的流动性促使整个官僚队伍在类型和结构上处于不断变动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扩大统治基础,并可能地吸收和同化各类社会势力,将他们的纳入官僚制之中。社会势力的官经也是他们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政治联系的唯一通道。秦汉官僚的类型及其演变,奠定了中国古代官僚类型和结构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的发展历程是渐进式的。周代宗法血缘政治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形态的演变是由自上而下的“变法”方式完成的,因此,周制与秦汉制度尽管在社会经济基础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彼此之间仍然有诸多联系。秦汉国家形态重要侧面之一的官僚制度,无论在职官名称,还是官职职掌上都可以溯源至周代,周代国家若干重要的职官制度,也对秦汉产生过深远影响。探讨秦汉官僚制度与周制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完整把握和研究秦汉国家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敬 《文教资料》2011,(2):101-102
恩荫又称门荫、任子、恩补、荫补等,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僚选举体系的一种,起源于秦汉,延绵至清末。它作为选举制度的一种补充,被看作是中国封建官僚享有的一项制度化的特权。但是恩荫制度在宋代时期呈现出了数额冗滥、范围甚广等诸多特点,伴随着诸多特点产生了多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三代以内的小家庭取代传统的宗法制成为社会政治的基础,非家庭本位的官僚系统成为社会政治的治理主体,这对家庭伦理以至社会生活产生了根本性影响。秦汉时期以三纲为代表的儒家家庭伦理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皇权的获得、传承都依据家庭伦理;作为政治治理主体的官僚阶层虽然是非家庭本位的,但在治理的目的和治理的方式上都要依据家庭伦理;一般民众在家庭内外的生活中都是依据家庭伦理做人做事,把家庭伦理置于治道以至皇权之上。秦汉时期奠定了其后中国传统社会家庭伦理的基础,在今天的社会大转型中,作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和社会政治指导思想的儒家学说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正>带钩是我国古代人民用来扣接束腰革带的用具。它最早起源于西周末年,流行于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制作精美、用材考究的带钩是上层官僚贵族及文人武士的必备用品。最早的带钩应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现于长江下游的良  相似文献   

6.
秦汉官与吏并无严格区分,按其秩阶分为长吏和少吏两个层次.长吏指汉代官僚群体中秩阶为二千石至比二百石之官吏,即所谓朝廷命官;少吏指汉代官僚群体中具有百石、斗食、佐史之秩的低级官吏.两汉史籍所见小吏实为少吏之讹误,二者概念范畴基本一致.少吏讹为小吏约始于宋代,此为史籍流传之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7.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9页。今天我们学习第五章:秦汉时期的文化。(板书)秦统一是哪一年? 生:公元前221年。(板书) 师:汉朝分为——生:西汉和东汉。师:东汉是哪一年结束的?公元220年(板书)。算一算,秦汉时期的历史共有多少年? 生:441年。师: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它在政治上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国家统一。国家的  相似文献   

8.
秦汉民爵获得途径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民爵的获得主要有军功获爵、事功获爵及国家赐爵三种基本途径。这三种途径扩大了民爵赐予的范围,并在事实上引起了社会等级的变化。它们对秦汉国家的富强和迅速崛起功不可没。然而随着秦汉官僚制的逐步成熟,爵制中的非理智因素与之产生了矛盾。另外,秦汉赐爵历史已有四百多年,“以功赏爵”的原则已不似先前那样明显,人们对爵位的重视程度也大不如前,滥赐爵位及买卖爵位的增多即是其表现,爵制渐而泛滥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9.
《体验微软——我对微软说实话》“微软的发展也造成了它的官僚。微软中国的报告渠道多达7个环节,通过这个渠道到达最高层,要跑多远?热情能维系多久?加上某些环节上经理人的私心,分歧终于转向了分裂……”  相似文献   

10.
秦汉经济立法服从与服务于农为国本思想,土地私有权法律地位的确定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秦汉时期由于统治需要和发展需要,封建政府从立法上扶植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秦汉封建政府通过调整国家与官僚贵族、富商大贾、农民以及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关系来实现社会经济相对协调发展。利益的最大化是每个社会经济参与者的至高追求,封建国家势必通过立法来约束经济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国家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1.
<正>一、秦汉瓦当纹样的艺术特点秦汉瓦当不管在结构上还是在装饰上都具有它自己特有的艺术展现形式以及它独树一帜的艺术蕴意。在结构上,以中国特有的对称结构为主体,给人带来一种和谐的美感。独特的秦汉瓦当里所承载的艺术美蕴含了太多当代人们对生活的享受,秦汉瓦当的纹饰美展示了当代人们追求的独特性和民族感。(一)结构特点在秦汉时代的瓦当构图中有着  相似文献   

12.
水晶 《文教资料》2006,(28):22-23
官僚制理论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建立在法律权威基础上的理性官僚制,被视为法治主义、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法家思想中就蕴涵着这种官僚制主张,笔者称之为法家官僚制思想。法家认为强大的王权、令行禁止的法治、富有效能的职业官僚队伍,是使当时混乱的社会恢复为有序状态的最有成效的方式。为此,法家全力投入到对官僚制的理论探讨和规划建设中,对法律制定、设官分职、选官考课等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卓越论述。  相似文献   

13.
胡怀亮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3):20-21,39
随着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系统官僚在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何控制他们的自由裁量权将是我国新时期全民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系统官僚理论是西方学者研究系统官僚的自由裁量权的一种理论,它对控制我国系统公务员的自由裁量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公共教育体制的组织原则是官僚科层制,它的典型特征是政府对公共教育的集权和垄断。在当今巨大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官僚科层制已暴露出诸多的弊端,譬如对公共教育的集权和垄断、排斥市场机制、导致低质低效等。最近二  相似文献   

15.
项佐涛 《政治思想史》2015,(2):95-113,199,200
苏联官僚制是一种异化的官僚制,它不仅有悖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也异于历史上的旧官僚制。苏东社会主义思想家提出了若干批判官僚异化论说,归纳起来有"官僚主义"论、"官僚阶层"论和"官僚阶级"论。因提出者所处时空的不同,三者对官僚主义者的性质、产生官僚异化的原因、摈弃官僚制的方案等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同,但是三者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社会主义的,从而构成了它们与西方相关批判思想的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16.
略论明代御史制度之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御史制度古已有之,秦汉唐宋历代相承,号称天子耳目,是封建官僚系统中的重要分支。朱元璋立国之初,有鉴于元代纲纪废弛,贪吏横行,设御史台。“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事,御史掌纠察”。御史合作为三大府之一,在中央政府中居鼎足乏势。所谓“朝廷纪纲,尽系于此”。以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六部并列,都御史为七卿之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员额多达一百十人,远远超过前代(唐代监察御史仅十五人)。有明一代,御史人数众多,地位显赫,在整个官僚系统中起重要  相似文献   

17.
秦代实行的行政区划是纯粹的郡县二级制,以郡辖县.楚汉之际实行的封建制以军功而非以宗法血缘为原则,与周代的封建制不同.西汉立国至景帝中元五年,封建制和郡县制并存;中元五年以后,汉代真正意义上的郡县制官僚政体才正式确立.汉代的州一直以监察区的形式存在,直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州作为行政区划正式出现,郡县制被州郡县制所取代.秦汉开创的行政区划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流行的观点看来,"官僚制组织"问题丛生,是社会腐败和堕落的根源,那么,究竟怎样认识和理解"官僚制组织"的存在价值呢?本文认为"官僚制组织"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价值:体现了非市场化的社会功能、形成了综合的"技术优势"。"官僚制组织"的非市场化的社会功能是其它组织所不能代替的。"官僚制组织"的综合的"技术优势"决定了"官僚制组织"的表现是受到限制的,"官僚制组织"虽然不可能达到人们所期待的"完美"的要求,却是社会和人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9.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项旨在保护人身伤害事件中的受害人的利益、追究加害人责任的刑事法律制度。它的起源很早,秦汉时期的正史记载很少,但出土的简牍中却有一些记载,使我们对秦汉保辜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官僚制的悖论及其突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官僚制具有专业化、等级化、法治化、非人格化、职业化等形式理性的特征。这一特征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官僚制行政的弊端逐步显现和暴露,其优势逐步消失,甚至走向了它的反面,对它进行改革也就成为必然的趋势。官僚制改革的路径在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体制,使政府具有不断创新和持续改进的能力,并且变得更有效率、更具回应性、更负责任、服务品质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