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22,(1):19-21
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泥塑作为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不仅承载着创作者的思绪、情感,更能够传播民间文化与乡情,实现泥塑作品与民间艺术的质朴融通、共生相融。刘沅声作为梅州市非遗代表性传人,他的泥塑作品大多围绕着客家文化进行创作设计,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乡土文化气息、质朴性等特点。当前,泥塑作为一种风格质朴、形象特色的造型艺术,不断的被社会大众所青睐。为了更深一步促进中国泥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刘沅声的泥塑作品为例,探析其特色与设计思路,从而促进我国客家泥塑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
关于秦汉艺术风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秦汉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保存着浓厚装饰性趣味的中国艺术,秦汉时期的民族政策,积极推动了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这种与政策、军事、经济等多种因素糅合在一起的文化活动,对加速世界的文明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写实油画的时代背景,探求王沂东在油画艺术中的表现形式,他利用细腻的表现手法描绘劳动人民朴实形象、乡野田间,透露出画家表现出悠远苍凉的意境.本文通过王沂东在油画艺术中的绘画形式,探讨在油画中所表现出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谢霜天的长篇小说《梅村心曲》的写作特色、艺术风格等进行了评述,认为作者是站在弘扬传统人文精神的高度,来揭示台湾的农村生活,这部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乡土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即“客家味”。  相似文献   

5.
徐訏小说吸收了民间的、传统的、西洋的多种文化质养 ,呈现出多元混交的复调特色。徐用通俗的形式阐发现代性的思考 ,又将现代人的哲思导向通俗 ;他拒斥传统又深受其影响 ,他拥抱西洋又不可能过早地创作出成熟的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的作品。他在浪漫的幻境中陶醉 ,又在清醒的写实里沉思、抒怀。他将种种艺术因子综合运用于创作实践中 ,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与成熟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乡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根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区别于其他文明的唯一特征。乡土美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身边的乡土文化资源,让乡土美术为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引导学生弘扬乡土文化的精华、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多元的综合     
徐Xu小说吸收了民间的、传统的、西洋的多种文化质养,呈现出多元混交的复调特色。徐Xu用通俗的形式阐发现代性的思考,又将现代人的哲思导向通俗;他拒斥传统又深受其影响,他拥抱西洋又不可能过早地创作出成熟的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的作品。他在浪漫的幻境中陶醉,又在沮醒的写实里沉思、抒怀,他将种种艺术因子综合运用于创作实践中,为现代小说的发展与成熟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现代公共艺术设计应强化本土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借鉴,在设计作品中,注入传统艺术语言和美学观念。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既有典型性格,又有丰富辉煌性的奇葩,其中徽州木雕的传统艺术所包含的意蕴更加深刻,探讨其积极有益的艺术因素,将会有助于公共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定州大秧歌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剧种,表现的社会生活相当丰富。数量众多的秧歌作品,全面展示了乡村文化。深入研究它的思想内涵、艺术价值、社会意义,对于发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存民间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国现代作家吴永寿以短篇小说著称,他给世人留下了百余篇具有浓厚韩国乡土特色的抒情短篇小说。他经常使用象征、讽刺等艺术手法,含蓄简练地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看法,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1.
王鼎钧是当代著名散文家,他少时因战事离家,有着"历经七个国家,看五种文化、三种制度"的丰富人生经历。从逻辑层面上看,对兰陵传统文化营养的汲取、对兰陵现代文化的自觉接受、对兰陵民俗文化的深刻体悟,铸造了王鼎钧心中深沉的兰陵"家园情结",从而对中国的怀乡文化进行了提升。从历时与共时交汇的角度看,王鼎钧作品中深沉的兰陵"家园情结",昭示了兰陵文化"融会南北、综合创新、多善为学、热爱故土、勤劳善良、惜情重义、礼仪繁丰"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论述民国著名陶瓷艺术家汪野亭先生对我国传统丹青绘画的继承及其结合陶瓷特质而进行的艺术创新,探讨其瓷板山水画的绘画技巧与创作之道。包括研究汪野亭先生对虚实、结构、景物、设色等方面的独特安排与处理,以此发现汪野亭先生独特的时空意识,其所展示出的精湛的艺术手法以及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精神追求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林纾艺术上的进阶主要得益于游历中所见的历代经典作品。他以古画为师,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元四家”中的王蒙。王蒙兼有吴历之“精”与王翬之“博”,是中国画学集大成式的人物。而且,王蒙的作品浅白刻露,授人以用笔之法,是可学而可至的美的范式。当然,林纾所认识的王蒙并不完全等同于王蒙的本来面貌。他所关注到的这些侧面,隐约蕴藏着使绘画创作系统化、逻辑化的愿望。其结果是,林纾的作品工稳、细致有余,缘自性灵的特立独行、放旷不羁则很少显现。  相似文献   

14.
汪野亭先生作为瓷板画史上著名的大家之一,他的山水瓷画,上色清朗,意境超然而飘逸,用笔细致而通畅,成就卓然,达到了山水瓷画的巅峰状态。从汪野亭瓷板画的题材中,品评其高雅的趣味,飘逸淡泊的隐逸情怀,禅意深远的佛教心境,探讨他作为一个文人画家的雅趣以及其画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含意。  相似文献   

15.
阎连科早期的作品更多看到的是农民身上的消极面,但在延续理性批判主题的同时,他也能站在现实人性的立场上对农民给予深切的同情,对现实乡村社会生存的苦难表现出无奈的认同,并对底层民众在绝境中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进行礼赞,从而使其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阎连科作品的悲剧意识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古希腊悲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童心、童趣是齐白石花鸟画的精神特色之一。齐白石通过拟人化的童真画面忆想童年生活的快乐,运用儿童般的绘画语言抒写思念家乡的真情,创作出了大量的情趣盎然、充满艺术家率真童心的作品。他的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而且在东方乃至世界都具有不朽的魅力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蜀中山水孕育了张大干的蜀中画与蜀中诗。蜀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名胜、古迹众多,风物、风情、风习奇特,不仅成为张大千诗画创作的题材,而且是他情感的寄托和艺术的生命,影响到他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张大千以造化为师,天地万物为他所用,蜀中时期笔墨风范开始具有独创性,成为张大千绘画技法“变革”的前奏。蜀中诗画是张大干艺术世界的奇葩,反映出张大干恋乡的情感特性和“师法自然”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董其昌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代表,在绘画实践上以推重笔墨形式之美而独树一帜,其“古雅娟秀、气韵超然”的艺术风格,影响了明末及以后的中国绘画朝笔墨形式发展。董其昌一方面将书法艺术之笔法巧妙地融入到绘画中,生发出刚柔、苍秀、道媚、生熟、巧拙兼具的视觉美感;另一方面创造性地将古人善作自然丘壑并以此为审美标准的美学观移位于笔墨,诠释创作者的情感精神,辩证地区别出自然真实与艺术真实。董其昌的作品虽不求形似,以意取之,却能以笔墨之趣表现出自然大象之美。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高邮时期的汪曾祺,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的传统文化创造物,那么他在被动或主动接受传统文化造就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民间性倾向。虽然这种民间倾向并不是其理性和自觉的文化选择,但它无疑已经成为汗曾祺文化意识的底色和基本构成因素。这是汪曾祺早期文化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其后来的文化汲取和传承。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文化崛起,平民意识呼声正旺的今天,大众审美需要被提到重要的地位.艺术由象牙塔走入日常生活,然而大众审美需要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成为王朝闻关学思想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甚至最终形成王朝闻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事实上王朝闻谈的大众审美需要与今天的审美大众化有一定联系也有很大的区别.王朝闻美学中的大众审美需要到底是怎样被论述的,它在王朝闻美学思想中起着什么作用。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这正是本文探讨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