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创造性的学习开始。美术学科具有显著的创造性特征,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能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与艺术》一书中说:儿童应生活在创造的世界之中”;“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相似文献   

2.
小学美术课作为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崔子范说:“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美术”,本身就是在不断的创新中获得发展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美术学科优势,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开拓他们的思维,使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够充分、自南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标准。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创造一切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华 《教育革新》2007,(5):68-68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美术教学成为一种静止的刻板的知识传授课,从根本上漠视了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的这一学科本质,对此,美术教学应以多种多样的教学途径、引导孩子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在实践中,在生活中诱发孩子的美术兴趣,因势利导地从个性出发。去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能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突出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音乐美术学科同属艺术教育,两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它们都是借助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学使音乐、美术学科巧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促进学生艺术素质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6.
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形容文学欣赏的多义性和模糊性的确很精当.文学艺术不分家,作为艺术门类的美术学科同样如此.学科特性决定了美术教育不可能像数理化那样有明晰的教学规定.美术教育首先是美的教育,即《美术教学大纲》中所阐述的“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而辅德只是美术教育的一小部分.《大纲》中规定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若想达成这一目的,美术欣赏课是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7.
创造力是未来人才必备的素质。而创造性是美术学科的显著特征之一。因此美术教学尤要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要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加强艺术教育,加强形象思维训练,加强形象创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艺术创造没有统一的答案,每个人的生活感受不同,所表达的方式也必然存有差异,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是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就在我感到困惑迷茫之时,“新课程异步教学法”在我校推行。我有幸进行了美术异步教学的研究实验。实验证明,新课程异步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9.
李静琴 《亚太教育》2021,(2):116-117
美术作为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其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而现有的教学模式因为种种原因过多地束缚在小小的课堂内,教学结构也呈现出“套路化”现象。走出课堂,拓展艺术教育的新空间,对当下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下面结合美术课堂教学来谈一谈如何点燃孩子们的艺术火花,让学生在美术课上接受艺术熏陶。  相似文献   

11.
孙朝平 《考试周刊》2009,(41):229-230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观察、感知、认识、实践、表现、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课应当积极调动学生思想的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达到“乐学”、“乐创”、“能创”的教学境界,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中深厚的文化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东京艺术大学、多摩美术大学和武藏野美术大学是日本三所顶尖专业艺术大学,通常被称作美大“御三家”,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专业艺术院校。作为曾经为我国艺术学草创时期提供借鉴与启示的日本艺术学学科,在学科建制方面依然延续传统,没有上升为独立门类学科。迄今为止,东京艺术大学和多摩美术大学的艺术学仍然隶属于美术学科,而武藏野美术大学尚未开设独立的艺术学专业。日本美大“御三家”艺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各有所长,特色显著,其共性特点是培养着眼世界、引领时代、理论与实践能力并举的复合型人才,强调课程设置的交叉性、跨学科性和对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各自学科特色的传承,倡导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由艺术实践上升到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标准。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创造一切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相似文献   

14.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不可代的。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标准。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创造一切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相似文献   

15.
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学科,教师要紧扣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巧妙实施个性化教学。对此,教师不妨从鼓励个性化审美,有效培养审美能力;鼓励个性化体验,有效提高参与意识;鼓励个性化表现,有效培养艺术创造能力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陈志宏 《天津教育》2023,(22):132-134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称课程标准)将美术学科内容划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类艺术实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在这四类教学内容中各有侧重,相互联系。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设计”与“制作”,也就是“想”和“做”两个方面,结合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其实践能力。在小学美术“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7.
刘群 《成才之路》2009,(18):I0008-I0008
在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了,而从属于艺术的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功效。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就我近几年在从事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杜运国 《四川教育》2002,(11):41-41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现代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教学的重点正逐渐从传统的以传授美术技能技巧为主的单一模式走向开放的多元化美术的范畴。其本质在于: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基础,唤醒少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生活感受为前提,通过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教学,使广大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广泛体验艺术的美感,提高审美力,激发其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热情,引导和培养他们用纯朴自然的真情去大胆表现、大胆创造美的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新编“九义”美术大纲,突出了“美术文化”这一特色,将中小学美术…  相似文献   

19.
章分析了《大学美术》课程目前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专业化”,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兴趣,教学“随意化”,提出了该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教学要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大学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美术本身,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利于学生能积极灵活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成。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发挥美术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学科由于其特殊性和无穷的艺术表现力,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