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才”字是文字学校出名的机灵鬼。一天。他说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同学们,我能让句子中的时间表示长的变短,短的变长。”话一说完,“才”字四周便围了一大群人,大家都不相信“才”字的话。矮个子“一天”走向前说:“‘才’老弟。你能把我变长一点儿吗?”  相似文献   

2.
这天他说要为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有我参加的句子,我能把长的时间变短,把短的时间变长。”庄知一;笋月友,你知道“才”字变出的那两个句子吗?还有,你能揭产这小魔术的秘密吗?字在时间词语之后,表示时间长;“才”字在时间词语之表示时间短。“才”字小魔术@邓清夏  相似文献   

3.
李强 《教育文汇》2014,(4):32-32
又是一节口语课。这学期刚从村小转过来的几位学生在口语课上还没有开过口。他们说以前没有上过口语课,害怕不能说好。真的不能说好吗?我想起了在书中看到的美国老师倡导“我能”教育的一个案例。在美国的早期教育中,许多小学老师在新生入学第一节课上都会在黑板上写上“我不能”三个字,然后问孩子们该怎么办。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把‘不’字去掉!”于是,老师将“不”字擦掉,黑板上只剩下“我能!”“不”字不只从黑板上擦掉了,也从孩子们的心里擦掉了。从此,这些孩子们的心中就没有了“不”字。  相似文献   

4.
生问: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结尾处说:“在这浅紫色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我们该怎样理解才正确?“芳香”怎会用“浅紫色”来修饰?这个句子是否有语病?  相似文献   

5.
字"太差"     
王玉芳 《班主任》2014,(9):29-29
“王勃,字子安,所以也可以叫他王子安……”语文课上,我正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少年王勃》。我的讲解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陆小洋更是兴奋不已,把手举得高高的,说道:“老师,我知道诸葛亮的字是孔明,许多人都叫他孔明先生!”我竖起大拇指,表扬他说:“你肯定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了解的知识真不少。”他听后,摇头晃脑地坐下了。  相似文献   

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时习”教科书注释为“时常地复习”,句子可以翻译为:“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笔者认为教材对“习”字解释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不太确切,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揣摩。  相似文献   

7.
<正>“言”是一个很常见的字,它有三个意思。(1)话:发言,名言。(2)说:知无不言,言之有理。(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下面请看一个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南瓜才好呢!”——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句子中的“自言自语”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自己对自己说话”。  相似文献   

8.
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这就为学生说话创造了条件。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把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说话中,从一个句子开始,到几句话,坚持不懈地训练。记得一次说话课,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有一位同学说:“妈妈做的饭真好吃,我吃得津津有味。”大家都觉得“津津有味”这个词用得好,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她:“妈妈做的什么饭,能把你津津有味地吃饭的样子给大家介绍得更清楚些好吗?”  相似文献   

9.
用糖造句     
《小读者》2010,(3):19-19
老师:“现在大家造一个句子,这个句子里必须有一个‘糖’字。” 学生:“我在喝茶。” 老师:“‘糖’在哪里?” 学生:“在茶里。”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写字。(板书:不简单)。老师写的字怎么样?生:好!生:老师写的字不简单。生:汪老师写的“不简单”三个字不简单。师:想一想,再加一个字或一个词,我就更高兴了。生:汪老师写的“不简单”三个字真不简单。生:汪老师写的“不简单”三个字确实不简单。师:上课前,老师有句话要送给大家。  相似文献   

11.
一天,小侄子莫名其妙地问我,他的鼻子变长了没有。我说:“你的鼻子不是好好的吗?变长了多难看啊!”侄子说:“真的!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谁要是说了谎,他的鼻子就会变长的,长得连门也出不去,进不来……”他津津乐道地把那个“变长鼻子”的故事说给我听,得意地对我说:“我们班的平平说了五次谎,他的鼻子还是跟原来的一样。我也说了  相似文献   

12.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才知道……”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我想说:一种教学模式(主张)是否“合适”,只有尝试了才知道。  相似文献   

13.
可笑星     
在茶里老师:“给我造个句子,在这个句子里必须有个糖字。”学生:“父亲在喝茶。”老师:“糖字在哪里?”学生:“在茶里。”可笑级别:用牙齿在一所小学里,老师问:“马尔丁同学,你能不能说说人们是凭什么来识别母鸡的年龄的?”“用牙齿,老师!”“但是,母鸡并没有牙齿呀,我亲爱的。”“母鸡可能没有牙齿,可我有。如果母鸡的肉很嫩,年龄就小;如果咬也咬不动,那就是老母鸡。”可笑级别:言之有理化学课开始了,老师经过一通理论说教后,进入了实验阶段。“同学们注意了,”老师郑重其事地说:“我手上有一块银元,现在我要把它…  相似文献   

14.
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出示句子:“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男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师:怎样才能把这句话读懂,怎样才能将其中所含的道理读出来呢?生1:“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我读时强调“亚里士多德”,是因为他是当时最有名的科学家,而伽利略却用事实证明了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生2:“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我读时突出“大”和“全”是为了说明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权威,但他有时也会犯错误,伽利略敢于怀…  相似文献   

15.
<正>教语文的黄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宣布:“咱们来玩一个写字游戏吧。”一听玩游戏,大家立马来了精神。黄老师说:“先请三名同学在黑板上各写一个囚犯的‘囚’字。”本以为黄老师要考大家很难写的字,没想到这么简单,大家踊跃举手。当幸运的我在黑板上写下“囚”字后,黄老师对我说:“请你到教室外面去。”我一头雾水,但还是照做了。  相似文献   

16.
教学《草船借箭》,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我让学生质疑问难。劳稼玮高高举起手,问道:“曹操为什么不把箭带上火再射出去?这样,诸葛亮不就完了吗?”我接过话锋说:“这一点啊,就要请大家一起来动脑筋了。”于是,教室里讨论声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7.
美丽的错误     
一次,我听一位老师上《科利亚的木匣》一课,他在板书过程中把“匣”字写成“箱”字了。当时有学生举手提出:“老师。你把‘匣’字写错了。”老师听后连忙对学生说:“同学们.这‘箱’字是老师故意写的.我想看看大家上课有没有认真!”之后.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学生全都坐得端端正正.眼睛注视着黑板。整节课气氛沉闷。课后.一学生告诉我说:“老师经常这样.自己说错了或写错了。就说考考我们。真没劲!”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放学回家,兴冲冲地告诉爸妈:今天考试了,老师说考试卷要你们签名的。妈妈把试卷打开一看:“才95啊。”我连忙把爱人拉到一边,叫她别说了,然后问孩子他妈:“你想孩子考多少?”她干脆说:“语文、数学双百分!不是才一年级吗?”“什么一年级啊,你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我说。我爱人说:  相似文献   

19.
“一位参赛教师拿着一个盛了半杯水的透明圆柱形玻璃杯走进教室,上课了,该教师拿起杯子喝了一口,下面的评委老师和学生都很惊诧,怎么公开课上老师还喝水?正当人们惊诧时,老师把杯子放平,说:“同学们,看看我杯子里的水平面什么形状?”学生说:“圆形.”老师把杯子倾斜,“现在水面是什么形状?”学生说:“椭圆.”至此,学生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讲椭圆,而且椭圆是用倾斜的平面  相似文献   

20.
“的”字从小就养成乱坐位置的毛病。一天,它到句子城的电影院观看喜剧大片《语文世界》,“的”字看见“树枝轻轻()摇晃”中间有一个空位,便一屁股坐了下去。“的”字正陶醉在《语文世界》的精彩情节之中,“地”字来到它的面前,彬彬有礼地说:“先生,请起来,这个位置是我的。”“的”字觉得奇怪,难道空位不能随便坐吗?它问:“为什么说这个空位是你的?”“地”字客气地说:“这个位置是语法博士给我安排的。因为像‘轻轻’一类用来形容中心词‘摇晃’这种动作的修饰语后边要用‘地’。”“的”字看见离“地”不远的“欢迎会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