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一定数量的由小说改编成的课文。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这类文本的体裁特征,研读课文,走进人物?《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小语教科书四年下册的课文。这篇课文根据罗贯中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  相似文献   

2.
对中美两国母语教科书中的两篇课文《乌鸦喝水》和《小母鸡种稻子》进行了比较,美国教科书中的乌鸦是实践的、探索的,中国教科书中的乌鸦是思考的、聪明的;美国教科书中的小母鸡坚持公平,中国教科书中的小母鸡乐善好施.不同国家对同一篇课文的不同处理,反映出不同国家不同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教育的民族性和文化性.  相似文献   

3.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短篇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课文。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通常的理解是"反战"。如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就认为这篇小说"通过一  相似文献   

4.
杨丽 《教育文汇》2006,(8):40-41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都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适合课堂表演。如童话《小公鸡和小鸭子》、《小松树和大松树》、《美丽的公鸡》;寓言《狼和小羊》、《狐假虎威》;故事《“你们想错了”》、《将相和》;小说《信箱》、《小珊迪》;诗歌《渔  相似文献   

5.
《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中所选的课文。两篇课文在同一单元出现,编排者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让我们在教学时注意对两篇课文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一、宏观把握到位。阅读一篇文章 ,必先让学生通览课文一、二遍 ,从整体把握下面几个问题 :这篇文章是何种文体 ?如在教学鲁迅的《孔乙己》时 ,在学生通览全篇后 ,首先让他们明确文体是小说 ,再和以前学过的鲁迅作品按文体归类比较 ,得出三类作品 :散文类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议论文(又称杂文 )如《友邦惊诧论》 ;小说类如《社戏》、《故乡》、《孔乙己》等。这样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利于巩固所学的内容 ,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让学生思考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这样的题材 ?(根据课文提示回答 )  二、选点精读到位。在第…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课文的学习重点是小说。本单元安排了《在烈日和暴雨下》《变色龙》《杨修之死》《小小说三篇》等四篇课文。这几篇小说 ,从篇幅上说 ,有长篇小说 (节选 )、短篇小说、小小说 ;从类型上说 ,有我国古代的、现代的以及外国的。学习本单元课文 ,首先应该了解有关小说的知识 ,初步掌握小说的特点。小说 ,作为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 ,有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主题思想。学习小说就要从以上几点去把握和领会。本单元课文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8.
黎康 《语文天地》2008,(4):23-23
以下几种书名号使用的特殊情况应该引起广泛注意:一、书籍、篇章名前有统括性、介绍性内容。如在《儒林外史》《官场现行记》等小说开头有"中国历代谴责小说大系",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种课本的首行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字样的时候,那么在行文中提到时,可连同小说名、课本名都放在书名号内,但中间应用间隔号,不能连写。如: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出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有《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等,分别出自中国古代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前三课的内容都是本部书中的主要人物(或能表现主要人物性格)及书中的重点章节;最后一篇乍看题目,没读过原著的人可能不知道这是出自《红楼梦》的片段.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课文是"父母之爱"专题,有四篇课文,多角度反映了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让人震撼,引人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因文而异让学生感悟"父母之  相似文献   

11.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编排在初中语文(非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小说。关于小说,学生不陌生,一方面,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另一方面,在前五册的教材中,已经学过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范进中举》、《麦琪的礼物》等。而且,在第五册还学过一篇《谈谈小说》的语文知识短文。联系本册教材中“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教学重点和本单元“在已有基础上,重点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教学重点,处理好这篇课文的思路,应抓住…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选入人教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科书已经有好多年,在几次教科书改革中都保留下来,《祝福》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在人教社出版的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的几版教师用书中,对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以及“我”等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形象都有详细、丰富、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探险单元,在这次修订中,该单元新入选的课文是《在沙漠中心》,节选自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小说《人类的大地》。这篇课文,与该单元的探险专题精神契合而又具有独特的风味,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一、《语文》中的科学教育:量的分析(一)从《语文》课文的主副题分析每篇课文都有主题,所以统计时首先从每篇课文全文着手总体分析课文以什么“主题”展开,然后从课文的段、节、句子等分析课文的“副题”事实上说了什么。在统计时,同一篇课文的同一细目只记录一次。就是说如果一篇课文中的主题中已经出现了“科学教育”这一细目,副题中也出现“科学教育”,那么在统计表中只记录1次。一篇课文最多不能超过2个主题和副题。经过对小学12册教科书283篇课文的统计(其中与本研究相关的课文主副题共有263个),结果如表1。表1:“科学教育”在教科书主…  相似文献   

15.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不断发展,历史教科书也做出了相应改变。其中,2006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和2016年统编版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使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关于统编版和人教社2006年版教科书的对比,学界已有一些相关研究,如朱迪、万庆东的《部编版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比较研究——以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为例》一文,  相似文献   

16.
许国璋、俞大絪、徐燕谋等主编的《英语》教科书一至八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部分课文,已录制成教学留声片。内容共分两部:一、《英语发音留声片》,计33(1/3)。转密纹唱片二张。选有《英语》第一册中全部语音教材(十课),内容包括所有字母的发音、拼读和练习。由玛格的特担任发音。二、《英语教学留声片》,计33(1/3)转密纹唱片八张。选录了小说、戏剧、诗歌、童话、散文、革命回忆录、政论文、时事小品等多种体裁的四十二篇课文。其中有著名诗人拜伦、雪莱等的作品《致英格兰人之歌》、《契龙狱堡》、《哀希腊》等,有  相似文献   

17.
翻开苏教版小语教科书就会发现,大部分课文的最后一道练习都注意了拓展与延伸,如《公仪休拒收礼物》,"排演课本剧。"《天鹅的故事》,"你在生活中,或在电影、电视中,看见过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就要求教师要联系生  相似文献   

18.
人教社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自读课文》(八上)第24课是《明清杂记》二则,其中之一选自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的《广阳杂记》,课文名为《南岳山形》。在叙述南岳衡山的雄浑博大、奇特秀美、妙不可言时,作者打了一个比方:“又如杜少陵诸绝作,必非清新俊逸超脱幽奇等目所可形容者也。”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对各类不同题材的课文,老师有好教不好教的感觉,学生有爱学不爱学的情绪。我曾作过调查。学生对内容新奇的课文,如《吃虫的植物》;有故事情节的文章,特别是战斗故事如《黄继先》;寓言如《东郭先生和狼》;童话如《小蝴蝶花》等以及写得有趣味的常识性的、科幻方面的文章,如《海市蜃楼》等就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高,上课精神振奋,发言也是踊跃的。面对那些难懂的,又觉得没有什么趣味的文章,如《繁星》;内容简单、一看即明的文章,如《两把小刀》;说道理的、文字上不怎么生动的文章,如《我们就从这里出发》;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距离的,又无什么情节的文章,如《观潮》等等,学生就不喜欢。可是,我们不能期望编者把它们都换成有故事情节的、能吸引孩子的文章。如果那样,学生的知识面就将受到限制。作为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有一篇优秀的戏剧体裁的课文——《甘罗十二为使臣》。文中的主人公甘罗年龄虽小却才识过人。在针对赵王小看他是个小孩时。小甘罗说了一句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