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科学家通过对果蝇的研究发现了控制睡眠时间长短的基因,这有望解决人们对睡眠时间长短的不同需求。研究表明,果蝇睡眠大幅度减少是由于体内X染色体上一种“摇摆基因”发生了突变。睡眠少的果蝇在刚刚睡醒时腿会不停地颤抖。科学家发现那些睡眠少的人也有这个特点,这说明人体内也很可能有类似的“摇摆基因”。“摇摆基因”是控制睡眠的主要基因,它能够通过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影响生物体的睡眠。睡眠长短由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初中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问的传递”,是在前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基础上,解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静 《生物学教学》2010,35(9):52-53
高中生物学中的“基因重组”这一概念有广义的基因重组和狭义的基因重组之分,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此概念的讲解局限于教材中所提到的狭义的基因重组,即传统意义上的基因重组,忽略了概念本身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4.
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只有联系有关的经典实验和生活实际,经过认真思考,充分理解、“消化”,才能真正“吸收”,并转变为自己的“血肉”。唯如此,方能面对变化新颖的题型,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从容地分析解答。下面是一个遗传病的系谱图(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A代表显性,a代表隐性)。一、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是在染色体上,是性遗传。二、Ⅱ5和Ⅲ9的基因型分别是和。三、Ⅲ10可能的基因型是,她是杂合体的几率是。如果Ⅲ10与有该病的男性结婚,则不宜生育,因为出生病孩的几率为。我们在教学复习过程中发现,有的同学一看上述…  相似文献   

5.
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主导潮流,而幼儿阶段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现今“正规控制”在学习和生活中占领主导地位,而真正能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是“非正规控制”环境。因此,在幼儿的关键期中,要努力创造和提供“非正规控制”环境,使幼儿自信、自由、大胆的创造。  相似文献   

6.
1教学内容分析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解决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问题,本节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是顺理成章。教学中,应明确探讨基因传递问题的思路,即基因在什么地方?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怎样?基因通过什么途径由亲代传给子代?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2004,(7)
人们常说的一句玩笑话是,“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运动细胞”,来说明自己在体育运动方面不擅长。然而令人惊诧的是,“运动细胞”是真实存在的。据澳大利亚一个科学家小组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真的找到了一种“运动员基因”,这种他们称之为“阿尔发—辅肌动蛋白—3”的基因可以指导肌肉蛋白质的合成,直接决定运动员在比赛中肌肉活力的激发程度。通过控制这种基因,甚至可以控制一个人的肌肉构造以适应不同的运动项目。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似乎天生是为某项运动而生的。据《国际在线讯》确实存在“冠军基因”  相似文献   

8.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有两种:①基因(控制)→酶的合成→生物的代谢→生物的性状;②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生物性状;其中前一种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方式是生物界中最常见的,也是最普遍的。不论是低等的细菌还是高等的动植物这一过程都可能发生,并且与此相关联的知识内容杂乱繁多。学生在接触这方面习题时,遇到相关“产物链”时感觉好似“雾里看花”总会找不到头绪,做起题来频频出错。基于此,笔者将借这方面的常见题型,把有关内容及问题进行总结和例析并形成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9.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描绘出在控制基因位置移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酶的立体结构。50多年前科学家曾普遍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中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而美国女遗传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 ,有的基因像长了腿一样会在染色体中“跳来跳去” ,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一理论被称为“跳跃基因”理论 ,是遗传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麦克林托克也因此获得198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此后 ,科学家发现基因换位受一种酶的控制 ,这种酶如同“运输队长” ,参与把基因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工作。但是这种酶的结构一直是个谜。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4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节一的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属于“理解水平”,在本章“基因的表达”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难在对基因、遗传信息、转录、翻译、遗传密码、中心法则等抽象概念的理解上;二是难在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上。本文着重谈谈如何在本节教学中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教学)1999年第2期刊登了“湖南省1998年IBO初赛试题”。此套试题有很多值得参考和运用的内容,但本人认为也有两个试题有问题。第66题是某家庭遗传病的系谱图,据此图我认为此遗传病无法判定是显性基因控制,还是隐性基因控制。理由是:根据回5和H。都有病而他们的后代th:。、m.卜几2却无病,据此应判断为显性遗传【但根据l]7和ms,无病却生了w14这样有病后代,应判断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所以此题无法解答。另外,第68题“人类血友病由德性基因(h)控制.多指症由显性基因(B)控制,这两个基因均在常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2.
巴金精神是我校师生温暖的陪伴.巴金先生的笔,是真正的讲真话的笔.这份“真”,使学校在“根文化”的底色之上,逐渐积淀起了“真教育”的基因和元素——说真话、做真人、求真理.学校近几年来,将巴金精神融入学校文化,探索出学校的特色课程——巴金课程的体系,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的世界公民”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因是细胞内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是不同物种以及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表现出不同的性状的根本原因,即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基因通过DNA复制及细胞分裂把遗传  相似文献   

14.
长命百岁是所有人的良好愿望。所不同的是 ,过去要实现这一愿望极其渺茫 ,如今 ,“人类基因组计划”框架图的完成及“人类蛋白质组学”的创建将为人类寿命的延长带来更加美好的前景。研究表明 ,人类的寿命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在这些基因中 ,只有显性基因是决定人类寿命的因素 ,而隐性基因仅控制衰老。一个人携带决定长寿的显性基因越多 ,寿命就越长。日本庆应大学的高田肇经过研究 ,得出人类长寿的主要原因是遗传的结论。他指出 ,人体内有两种组织适应性抗原基因 ,与长寿有着密切关系。其中W基因使人容易患酒精性肝硬化、糖尿病及结肠…  相似文献   

15.
汪菁 《中学生物学》2006,22(11):18-20
1教材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苏教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过程,并通过对该过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这部分内容在知识体系上与老教材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新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背景之下,加强学科育人理念,让数学走进生活,比如党史教育融入数学课堂,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为此,我们抓住“红色革命基因”的教育契机,开展主题项目式教育实践,将数学融入生活,融入劳动,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时时处处育人.本文旨在探索让党史教育能够在高中的数学学习中真正得到有效开展、落实的案例,以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常态化,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材《生物》第二册增设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某些涉及遗传性状的显隐性问题感到不好解释。如同:“你的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有的学生回答“:我的眼睛一只是单眼皮.一只是双眼皮。”按教材介绍.双眼皮受显性基因控制,即基因型AA或Aa决定双眼皮;单眼皮受隐性基因控制,即基因型aa决定单眼皮。可是,“一只单眼皮一只双眼皮”的现象如何解释呢?作者认为,这个问题涉及到“显性的相对性”问题。任何生物的性状都是基因表达的结果,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从基因型到表…  相似文献   

18.
一、控制“权威泛滥”,主张个性解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师的“权威”下,“对话”只能变成“训话”和“听话”,是“权威”扭曲了“对话”,使“对话”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对话要开通,惟有摒弃“权威”,走向民主与平等,尊重与信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正>一、层层递进,以不变应万变在解决遗传相关题目时,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建立在分子与细胞上,真正领悟到细胞的分裂知识和减数分裂的知识才能体会到遗传的本质。另外还需要学生了解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比如下图是一个孟德尔关于豌豆一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图解。从图中可以了解到在  相似文献   

20.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节课的内容复杂且微观,如果仅仅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文章主要介绍如何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进行该节内容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