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陈十四信仰主要分布于闽浙粤台等地。这一信仰不仅在汉族社会广为流传,而且深入到畲族社会,并完美地与畲族文化融合,并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中展现出民族个性。通过对畲族民间文学、民俗生活和音乐舞蹈中陈十四信仰表现的论述,认为陈十四信仰的畲化主要源于畲汉共通的师祖关系、畲族自身的内部需求、民族生存的外部认同和强势文化的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2.
畲族民间信仰中,女神信仰占有重要地位。畲族女性始祖三公主、浙南地插花娘等,是畲族族内女神;陈靖姑、马仙和汤夫人等,是畲汉共同信仰的女神;太姥娘娘则是有待重新认识的畲族女性始祖,其文化意义或许可与三公主比肩。对畲族女神信仰作一系统的梳理和探讨,将有利于畲族文化艺术的纵深研究。  相似文献   

3.
畲族民间信仰是畲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有助于揭示畲族社会运作机制。从信仰对象、信仰的地域性和信仰仪式及其功能等3个方面的畲族民间信仰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畲族民间信仰研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畲族许夫人舍身抗元,为世人敬仰,当地汉族村民感其忠勇,为其修庙祭祀,并由此发展成为民间信仰.从抗元历史背景、传统价值观念、民间信仰特征、宗教鬼神意识、畲汉交流融合五个层面深入分析,可以总结这种超越族属祭祀的深刻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5.
畲族民歌对汉族《史记》《诗经》等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神话传说以及赋、比、兴基本手法与重叠的表现形式作了传承与创新。在传承汉族文学作品的同时,畲族歌手注重依据山区生活环境,让畲族民歌突出本民族生活地区的新亮点。畲族民歌对汉族文学作品的借鉴,使畲族民歌更加富有文学、民族、政治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龙"自古就是汉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是汉族精神的代表。广东的畲族在其《族谱》《图腾画卷》等宗族谱籍和民族史料、民间口头流传的《高皇歌》中也大范围地出现了关于"龙"的神话,且大多与畲族的始祖传说有关。畲族流传"龙"及其神话说明了畲、汉文化的交融与吸收,揭示了畲族文化变迁中汉文化的影响踪迹。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畲族女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和畲汉两民族女大学生的体质差异,随机选取丽水学院在校畲族女大学生204人和汉族女大学生136人进行体质测试,结果表明:畲族女大学生的舒张压比汉族女大学生高,其肺活量、肺活量体质量指数明显比汉族女大学生大。  相似文献   

8.
畲族服饰纹样作为本民族特殊含义的图腾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通过收集部分福建畲族服饰纹样实例,在题材内容、构成方式、色彩搭配、审美趣味等方面与汉族传统纹样进行对比研究,结合畲族历史源流,梳理其内在变化原因,论证了畲族服饰纹样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又与汉文化不断融合这一在审美上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9.
福安畲族熟语主要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熟语记载了畲族游耕经济生活、反映着畲族传统文化、体现着汉族文化对畲族文化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畲族人民生活、生产经验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测试与对比的方法,对畲族大学生进行多项指标体质测试。结果显示:畲族男大学生的身高、体重、台阶指数,畲族女大学生身高、体重、握力、台阶指数与汉族男、女大学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建议对畲族大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重视加强他们体育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1.
对闽东畲族男女服饰文化进行对比研究中发现,不同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畲族女性具有比畲族男性高的家庭及社会地位,而且在民族文化中,多处体现女性崇拜的观念.服饰文化的发展与女性社会地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畲族女性崇拜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畲族女装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小说与苗族盘瓠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在湘西苗乡长大,且自身有着苗族血统,他的小说创作深受苗族盘瓠崇拜的影响。作为盘瓠崇拜实体的狗是沈从文描写得最多最鲜活的动物,他笔下的狗或是男女性爱的隐喻,借其雄强的生命力来对抗现代都市男性的“阉寺性”,或是湘西苗族文化的守护神,抵御外来文化对苗族文化的冲击。盘瓠崇拜赋予了沈从文小说以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汉文化的影响也是沈从文不可回避的,其对苗族盘瓠崇拜的叙写不同程度地涂抹了一层汉文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处州女神形象千姿百态,畲汉两族女神崇拜活动长盛不衰,相关文献记载数不胜数。处州女神表现出善良、坚忍、亲民、和谐等特征,处州女神崇拜不仅具有信神佞佛的巫觋色彩、自然至上的生态理念、三教融合的兼收并蓄,而且反映了心理诉求的美好寄托,展现了妙趣横生的诗意风俗、外来文化的本土再生,建议加强保护传承来挖掘地方文化,借此提升旅游品位,丰富养生内涵。  相似文献   

14.
畲族的凤凰崇拜有诸多表现,其中以“凤凰装”表现得最为明显。文章试从与盘瓠图腾、母系始祖、东夷“鸟”图腾崇拜、畲民求吉意识等四个方面探讨凤凰崇拜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门神崇拜起源于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仰观念。先秦时期,门神崇拜达到高峰。到了汉代,“门神”一词正式出现,并形成具体的艺术形象。此后,门神形象日益丰富,而门神信仰却逐渐衰微。晚世门神崇拜与其说是信仰,毋宁说是更注重装饰意味的习俗。  相似文献   

16.
祭祀天地是史前社会先民最古老的自然崇拜.至迟从西周起,崇拜天地之俗就纳入礼制范畴,是最高统治者亲自主持的国家公祭.上古初民自然崇拜,既崇拜天地,也崇拜日月星辰.那时,天气的冷暖,阳光的有无,方向的测定,无不与日月星辰的变化有关.因此日月星辰也是人类最先崇拜的对象之一.在我国第一个盛世汉代,每逢冬至、腊日、除夕、元旦、上巳节、清明、秦岁首(农历十月一日)等重要节日,都有祭祖活动.  相似文献   

17.
旷世殊荣:清代名臣张廷玉配享太庙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帝制时代,配享太庙是君主对臣下的最高褒奖形式,所以历来要求都十分严格。纵观有清一代配享诸臣,张廷玉作为仅有的汉族大臣十分引人瞩目,且其一生无亲历戎行、开疆扩土之功,是配享功臣中唯一的文臣。他能荣膺配享太庙之典,与其过人的才识、非凡的德行息息相关。同时,雍正皇帝对其工作的高度认可与赞许和不顾满汉成宪对其崇信异数,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相互促进,成就了张廷玉如此的旷世殊荣。  相似文献   

18.
儒学是汉代必修的官学,官吏选拔以德为尚,兴廉举孝,被推举的“孝廉”们,在被“试职”以后,有功、有能、有绩、清廉者,才得以委任。汉代官吏选拔尊崇儒学,对否暂且不论,但以德论功取人,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客家人在形成民系的同时形成了共同的独特的民系心理素质———生殖崇拜。赣南客家礼俗的分析有助于探讨客家人生殖崇拜现象及成因,也利于理解赣南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