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其所具备的美学特征是决定数字媒体艺术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本文就对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金秋科苑》2008,(10):216-216
世纪之交,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和发展性共享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成果。东西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信息交融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洪流冲刷着地球的各个角落。于是传统的中国画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于是一些人打着“创新”的旗帜,认为传统的中国画是阻碍其自身发展的最大障碍,提出了“反对传统就是对传统的最好继承”的口号,他们认为只有“反其道而行之”则可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美感。其实真正的艺术创新并不是要摒弃传统的中华文化。我们创新的动力与源泉应是对传统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应是将西方美术艺术的精髓有机地融合到传统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之中。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设计艺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的衍变也无时不刻地影响着设计艺术的轨迹。设计艺术对科技、社会文化变革的适应及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形成了其进步的要素与架构。  相似文献   

4.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艺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的衍变也无时不刻地影响着设计艺术的轨迹。设计艺术对科技、社会文化变革的适应及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形成了其进步的要素与架构。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2008,(10):216
世纪之交,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和发展性共享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成果。东西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信息交融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洪流冲刷着地球的各个角落。于是传统的中国画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于是一些人打着"创新"的旗帜,认为传统的中国画是阻碍其自身发展的最大障碍,提出了"反对传统就是对传统的最好继承"的口号,他们认为只有"反其道而行之"则可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美感。其实真正的艺术创新并不是要摒弃传统的中华文化。我们创新的动力与源泉应是对传统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应是将西方美术艺术的精髓有机地融合到传统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之中。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14世纪中叶,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借助他人嫁衣弘扬自家理念的思想文化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带来了一场艺术与科学的革命。近代科学革命发生在西方不是偶然它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杰作,从一个鲜明的角度对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给出解读,同时也为当今学科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宋涵之 《科技风》2024,(10):11-13
在数字化视域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兴科技与艺术的交叉学科,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路径。其通过多媒体影像设计、智能媒体产品设计、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交互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对非遗文化进行艺术加工和创新设计,从而赋予非遗文化新的活力,使非遗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更深入的认知。本文从数字媒体艺术的学科特性和非遗保护传承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在非遗保护传承中的主要应用形式,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与非遗保护传承结合的可行性,并且阐述了数字媒体艺术对非遗保护传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朱亚 《科教文汇》2014,(11):132-132,152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艺术文化资源。要形成现代与历史相结合,世界与民族相融合的独特的室内设计风格,设计师们必须深入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会民族艺术的精神,对民族文化进行探索、继承和发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家居设计中,形成既具有民族特色的,又为世界所接受的家居设计风格。中国传统的符号,运用在家居设计中也会产生非常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徐桂楠 《科教文汇》2014,(13):132-133
数字艺术作为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艺术设计领域内,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我们在不否认数字艺术科学性的同时更不能否认其独具的美学特征。而在数字艺术设计中,分形艺术更是打破了传统艺术创作的流程与方法,研究其美学意义十分有价值。本文在梳理分形艺术发展的同时,尝试用多学科的角度去挖掘分形作品带给人的美学享受,并探讨其实际价值。其次,对于分型的常用软件以及常见作品的形式做了说明。最后,从美学角度分析了分形作品的美学属性,并尝试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0.
数字艺术作为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艺术设计领域内,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我们在不否认数字艺术科学性的同时更不能否认其独具的美学特征。而在数字艺术设计中,分形艺术更是打破了传统艺术创作的流程与方法,研究其美学意义十分有价值。本文在梳理分形艺术发展的同时,尝试用多学科的角度去挖掘分形作品带给人的美学享受,并探讨其实际价值。其次,对于分型的常用软件以及常见作品的形式做了说明。最后,从美学角度分析了分形作品的美学属性,并尝试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1.
芮轶玲 《科技风》2011,(23):206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对其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也表现出了其独特的特征。本文就主要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鑫 《中国科技信息》2006,(17):157-157,159
数码艺术是在艺术与科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与艺术科学、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彼此融合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一门学科的,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而出现的,所以“数码艺术具有较高的交互性和传播性”——这是数码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的根本特征之一,它能够造成大众对艺术作品感知方式的改变。数码艺术的走向为大众文化、传媒文化和网络文化,三者相互渗透,产生一种全新的文化语境和历史观。正是如此,数码产品在担当科技、艺术和文化的载体的同时,把设计的思想、理念、情感传迭出来,传承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为社会文明的提高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传杨 《科教文汇》2012,(21):204-205
因信息媒介的交互而更为紧密的艺术世界里,艺术的传统界限正在被消解,数字媒介与新传播技术正影响并改变当代版画的艺术形态、观念及展示方式。新的媒介技术再次和版画艺术形成新一波的科技和艺术上交互,不但使其面貌上产生新变化,也因对数字技术的运用,更主动地介入到了当代艺术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4.
何德彬 《科技风》2011,(15):200-201
古建筑艺术构件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与发展地方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佛山老城改造过程中古建筑艺术构件保护与利用的探索,提出旧城改造对古建筑地方历史文化元素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数字媒介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历以来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字革命"。数字技术的影响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如绘画和雕塑等传统艺术活动,而全新的艺形式如网络艺术,数字装置,虚拟现实,等作为公认的形式也开始在艺术实践中出现。数字艺术家往往能够跨越艺术表现和探索最紧迫的社会和政治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的界限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家的艺术表达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侯君奕 《科教文汇》2011,(8):166-167
本文旨在从数字艺术形式和传统艺术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论述数字艺术不能脱离传统艺术形式孤立存在和发展.在其发展进程中要在吸收传统艺术的精髓的基础上突出其民族个性,突出其跨学科及其团队协作优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媒介传播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应用型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如何培养具有专业性、创新性的人才成为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该文以安徽艺术学院为例,通过“以科研促教学”深入挖掘安徽地域文化特色、建立以安徽地域文化为主线的教学组织体系,将传统地域文化资源与现代艺术结合,以“主题性工作坊”教学模式设计实践课程,将安徽地域文化融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体系,实施探索具有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满足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助力。  相似文献   

18.
刘旭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193+192-193,192
在科技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时代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优质数字影视动画来到我们的精神世界中。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创作出的动画作品其艺术形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民族文化下的艺术形式不能表面化,不但要从本民族的文化根源出发来集成精华,更要运用现代意识进行构建和创新。虽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人类文化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和动力,但是新时期的民族文化特色应将国际化与民族化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9.
以论带评,试图描述中国传统艺术向当代化的过程中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精神的,也论及了中国山水画在当下语境中创新和发展的几种状态和特征。分析了传统型、新传统型、在不同创作理论指导下,立足本土,秉承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胡丹丹 《科教文汇》2010,(16):142-142,158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传统工艺汴绣来说,不能只是单一地注意技艺的应用,应该更多地站在人类情感的角度进行更多的思考。设计作为文化语言的表征所做的正是弥合与统一审美,而在当今的设计主题下,继承和发扬我国刺绣的传统艺术,走出国门适应发展,融入到当今市场经济需求的设计快速发展中将是传统技艺的出路,也将是充实传统设计丰富设计文化的有利因素。将“物化”和“人化”进行有效的统一,从而使刺绣更好地服务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