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人的姓名是南姓、名、父称三部分组成.在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上,组成俄罗斯姓名的三部分不是同时出现的.最早形成的是名字,随后是父称,最后才有了姓氏.据文字记载,俄罗斯人在14世纪才有了姓.最先有姓的是王公贵族,他们的姓形成于14至16世纪中期.地主的姓形成于16至17世纪,而市民(除有名望的商人外)的姓到了19世纪没有完全确定,神职人员在18至19世纪上半叶才有了自己的姓.大部分王公贵族的姓与他们的领地及出生地有关,例如,姓"舒伊斯基"的贵族的领地在舒亚城和舒亚河一带.古时.多半俄罗斯人没有姓,所以同名的人很多.据史料记载,人们是用父称和绰号来加以区分的.  相似文献   

2.
企业报究竟应该姓“党”还是姓“企”?答案已日趋明朗,企业报就是应该姓“企”。我认为,当前应该在怎样才能真正姓“企”的问题上作深入的探讨. 有人说,要让企业报姓“企”,只要把报社(或编辑部)从企业党委管辖下的一个部门分离出来,置于厂长(经理)领导之下就行了.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这不是简单地改换门庭所能奏效的,而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除旧布新,才能达到目的. 首先,要更新观念.长期以来,我们受旧的办报观念的影响很深.一是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观  相似文献   

3.
企业报究竟应该姓“党”还是姓“企”?答案已日趋明朗,企业报就是应该姓“企”。我认为,当前应该在怎样才能真正姓“企”的问题上作深入的探讨.有人说,要让企业报姓“企”,只要把报社(或编辑部)从企业党委管辖下的一个部门分离出来,置于厂长(经理)领导之下就行了。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这不是简单地改换门庭所能奏效的,而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除旧布新,才能达到目的.首先,要更新观念。长期以来,我们受旧的办报观念的影响很深.一是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观念.这个观念如得不到更新,企业报的宣传就不能顺  相似文献   

4.
报纸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是传播新闻.我国新闻界前辈戈公振在他所著的《中国报学史》中曾十分明确地指出:“报纸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行者也.”这句话说了半个世纪了,直到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这是因为,我们的一些报纸,至今还忽视新闻,其中以晚报为最. 凡是报纸,不管它姓“晚”、姓“日”,还是姓“周”,都应该是报,而不是杂志.现在往往强调了它的姓,而忽视了它作为报纸的固有功能.说晚报姓晚,喻意要注意报纸的可读性,要有晚报的特点.抓报纸的可读性当然设有错,值得注意的是由此产生的晚报杂志化、日报晚报化的做法.所谓  相似文献   

5.
崔吉本 《青年记者》2017,(29):46-47
地市级都市类媒体姓什么?党报党刊姓党,地市都市类媒体不在党报党刊序列,但其同是地方党委政府主办,同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和党的主张,必须姓党,讲导向,讲政治,是其固有属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敦煌本葬书、传世史料与术数典籍综合考察了敦煌写本《宅经·五姓同忌法》,认为构成《五姓同忌法》的墓月、耗月与上利、下利等内容,是普遍适用于唐宋社会与敦煌地区五姓相宅、占墓等择吉习俗中的禁忌法则.并就《五姓同忌法》的基本概念、功能等问题与日本学者高田时雄先生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7.
解决西方人对中国人姓和名误解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仲平 《编辑学报》2007,19(5):360-360
近年来不少中国人在国外科技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英文论文时,把汉语拼音姓名的姓写在名字前面,姓和名的第1个字母大写,这当然符合中国的传统;但这也会引起西方人的误解,因为西方的姓名习惯是名前姓后的.目前已有多种企图解决这个误解的方法, 但因为不统一,反而引起新的混乱, 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姓和名的混淆会造成检索中国人著作的困难, 这对中国科技成果在国际上扩大影响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8.
史书对牛弘姓氏的记载歧异明显,本文综合资料,认为牛弘祖籍安定鹑觚,本姓牛,因牛金之难改姓;初改姓牢,又改姓尞,西魏恭帝元年被赐姓宇文,北周大定元年恢复本姓.其著述或参撰的著作、文集、政典共九部.  相似文献   

9.
“干”姓读若“甘”,不读干部的“干”。“查”姓读若“扎”,不读查找的“查”。“行”姓读若“形”,不读银行的“行”。“黑”姓读若“贺”,不读黑白的“黑”。“解”姓读若“谢”,不读解放的“解”。“华”姓读若“化”,不读中华的“华”。“么”姓读若“腰”,不读什么的“么  相似文献   

10.
中、韩卢氏同源异流,为中华人文初祖炎帝的后裔,以姜尚为远祖,以高傒为肇姓之祖.卢氏最初地望在今山东长清,后移至河北范阳,长时期成为著姓.范阳卢氏后裔卢穗于唐末携九子东渡新罗,成为今韩国卢氏始祖,该姓历经一千年多年的发展,成为今韩国大姓.  相似文献   

11.
"坐在家里看春晚,不如登台自己演",淄博电视台<咱老百姓的春节晚会>(以下简称<百姓春晚>)的这句宣传语在淄博可谓家喻户晓.<百姓春晚>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开创了全国办"百姓春晚"之先河,已经成为淄博老百姓年三十晚上不可缺少的一道大餐.  相似文献   

12.
“黑”姓,不读黑白的黑,应读hè(贺)。“区”姓,不读区别的区,应读ōu(欧)。“单”姓,不读单独的单,应读shàn(善)。“种”姓,不读种地的种,廖读chóng(虫)。“盖”姓,不读覆盖的盖,应读gé(葛)。“华”姓,不读中华的华,应读huà(化)。  相似文献   

13.
中华姓氏之中,有不少是"以官为姓".古代人以先辈的官职为姓,这对他们来说,既有纪念意义,又颇能引以自豪.在这些姓氏中,人们熟知的双姓有:司马、司徒、司空、司寇等,这几种官职在古代是十分显赫的,地位有的位列"三公";有的列入"六卿"之中.  相似文献   

14.
大凡追溯汪精卫投敌活动的由来,总要提及高宗武其人.抗战爆发后,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的高宗武,原本是奉蒋介石指派赴香港搜集情报,却在战争状态下秘密潜赴日本,谋求实现"和平"的途径,结果将汪精卫引上了叛国投敌的道路.高宗武到底"姓蒋还是姓汪"?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15.
"百姓热线"是宜春人民广播电台和宜春广播电视报社联合开办的一个栏目,该栏目以"倾听百姓呼声、反映百姓需要;谈论百姓话题、维护百姓权益"为宗旨.在实施舆论监督中,促进问题的解决,推动工作的开展.如今"百姓热线"栏目已经成为电台和报纸最受欢迎的栏目,成为广大市民日常生活和行使舆论监督的热线.  相似文献   

16.
人的姓名是民族文化特点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具体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色.世界上有几百个国家,民族众多,民族文化在姓名上的表现更是五彩纷呈:大多是有名有姓,有的单有姓而无名,有的只有名而无姓.探索多种多样的姓名起源、姓名的演变和构成方式以及同图书编目学科的相互关系,对图书编目中的个人名称合理化、规范化会有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姓氏中有不少怪姓,而台湾特别多,据统计:全台5800多个姓氏中有1000多个怪姓,其中有100多个姓氏仅一户或一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稀有姓氏”将来可能会绝传。台北市文山区有人姓“第五”,这真是怪姓中的怪姓。但这个姓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齐国京城里的皇亲国戚大逃亡,逃到一个隐蔽地方,清点人数仅剩下8个人,为逃避秦兵的追捕,决定隐姓埋名,按长幼次序排列,以“第一”、“第二”、“第三”……为姓。到了汉代有个大夫叫“第五伦”。他的后裔有的辗转到了台湾,所以台湾有了这个姓。台北市宁波四路有一姓“阿”的,出…  相似文献   

18.
对农村广播,是县级广播台站的主要任务。离农,农村广播网就无从发展、无从巩固;离农,宣传报道就失去了主要源头。因此,面向农村,为农民服务,是我们宿迁电台一直遵循的方向.我们曾自喻为姓“农”的。今天我们是否还姓农呢?有的同志持怀疑态度。我们认为,从历史和现实,从当今经济工作基础,从县级市的听众层次和主要受众对象来看,姓农仍有其充分理由:  相似文献   

19.
帝舜姓氏考辨——兼谈先秦姓氏礼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帝舜的姓氏,历来争议很多.虽然先秦姓氏有相混的情况,但是姓为血缘组织、氏为地缘组织的性质却不容否认.许多证据表明,帝舜属于太嗥氏一族,所以其本姓为风.后来改姓姚,可能源于皋陶二女.有虞氏之"虞",来源于帝舜远祖虞幕早年所居的虞城.探讨先秦的姓氏问题,也应当结合当时的社会形态、婚姻习俗和戎祀二事等几个方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20.
一、汉语拼音拼写中国人名的现状分析 通过分析期刊的目录、眉题、著者姓名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主要责任者项目等所在位置汉语人名的拼写情况,发现满足"汉语人名按姓和名分写"[1]36和基本满足"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形式"[2]163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