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礼物交换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表面上看是慷慨大方的道德表现,但实际上礼物交换的三个重要环节送礼、收礼和回礼却都具有义务性和强制性.礼物交换体现了人类社会人与物的混融,礼物交换作为一种总体呈现体系体现了社会的整体性,体现了社会要求团结以维持自身存在和社会秩序的力量.礼物交换作为一种社会整合方式对现代西方的“竞争性”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社会和谐乃至福利社会的建设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因此自莫斯以来的礼物研究在西方学术界一直具有启发作用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高拱与"俺答封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俺答封贡”是明代乃至中国古代边疆史和民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封贡的成功,奠定了明清政府与蒙古族的治理模式。但谁是“俺答封贡”的主导和决策,学术界却出现了高拱、隆庆帝和张居正三种说法,而且又都是各说各的,并没开展正面讨论,故有辨清的必要。是高拱主导了“俺答封贡”事件的全过程,高拱是解决该事件的真正决策人。  相似文献   

3.
象征交换源起于巴塔耶的花费观念和莫斯的礼物交换。它是一种交换活动,一种社会关系,是交换双方给与和接受、获得和回报的关系。它既是交流又是对抗,它是向资本主义的挑战,力图向象征社会的回归,这是对人类交往的一种倡导。  相似文献   

4.
洪武元年至永历五年,明朝与安南之间保持着封贡往来,但是明朝对安南的册封却几经变化,这些变化是文化认同与现实挑战冲突妥协的外在表现。双方实力变化导致明朝对安南的控制力不断减弱,但是在华夷观念、文化认同和明朝余威的影响下,明朝与安南依旧保持了形式上的封贡往来。  相似文献   

5.
吴晓匀 《天中学刊》1998,13(1):32-33
市场是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行为是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和市场主体,在市场中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市场行为具有经济意义。然而,市场行为中是否还蕴含着伦理意义呢?回答是肯定的。这是因为,任何交换活动不是单方的自我行为,而总是由买和卖两个方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双方之间有着定的关系。不仅如此,双方的交换活动总是在市场环境中进行的,每个市场主体都必然受到法律、法规等等的约束和监督,也就必然同社会发生各种复杂的关系、由此可见.市场行为不仅仅是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同时也是涉及他人和社会的种种关系的活…  相似文献   

6.
从明代中后期开始,学术思想界开始出现将儒家的道德哲学与经世意识相结合,“体用并重”、“内圣外王兼治”的思想趋向,并形成涌动一时的实学思潮。在明代学术思想的这个嬗变历程当中,唐顺之的学术思想及实践,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尤其是唐顺之“道器不二”、“技艺与德岂可分两事”的实学思想阐述,在赋予形下意义的“技艺”之形上理论说明的同时,也使得原本在儒家意识中处于紧张的“德”与“技艺”得到了缓解,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构成了他在思想史中的特有意义。然而此后唐顺之的思想叉发生了转向,转向于专注于儒家为己之学的内在探求,从而展现了儒家思想在走向近代之途中的困境和局限,而这也是唐顺之学术的另一层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两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精神,本应对受教育者思雏能力与思雏水平产生重大影响,但我们目前的教学过程似乎并没有切实做到这一点。要想真正发挥辩证法精神的实践意义,就必须要对这种精神的实质有充分的理解。本文试图对辩证法中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精神从四个层次进行探索与概括,尽量恢复其真实的精神原貌,并论述其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得以发挥与运用,使辩证法的实践精神重放应有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和合意义价值世界具有通过价值规范而增生的意义结构,体现和合精神的完善性原理。和合的意义性、价值性就在于其创造性,价值创造的本质在于和合。和合意义价值世界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对自身幸福与发展意义的追求,即对善的价值的追求。它展开为人生价值、道德价值和心灵价值。人生价值是依生命、生存、人生价值理路展开。道德价值蕴含着道德原则、规范、标准、境界和理想。心灵价值能感通心--性--天,达到心与天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知识的意义性与"知识获得"的新标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个体精神自由是教育及其课程应该给予学习者的承诺,课程知识对学生个体精神自由的生硬压制必须予以清除。知识的“意义性”为人与知识建立超功利的“意义关系”提供了可能,也为人在课程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重要基础。但近代以来人们对待知识的“力量化”倾向使知识的学习遵循纯功利的标准,仅仅满足于对知识的“占有”,从而失去了对人的精神成长的关照。现在的关键是要改变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特别是建立起评判“知识获得”的新标准——关注知识与人的意义世界的整体关联的“意义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知识与人交往的恰当环境。  相似文献   

10.
邹祗谟与王士禛共同编选的《侍声初集》是明清之际一部汇合众流、备陈诸体的重要词选,对词坛繁荣起了积极的推波助澜作用。作为一部选本性质的总集来看,其主要功绩在于搜罗保存一代文献,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献价值。首先,《倚声初集》的编选者将明清之际的词学发展视为一个整体,在明清之际词学的演进与发展中,探讨明代后期词的意义,并且认为清代的词学复起振衰,实始自明代的嘉靖年间。其次,由于编选者亲历易代之际,具有故国之思,故对那一段特定的历史具有了解之同情,对所录作品也有着一种特殊的命意。复次,《倚声初集》所选明末词作基本上是文坛风貌的真实记录,真切地再现了明清之际词学发展的历史。总之,清代词学是建构在对明代词学批判与继承基础之上的,《倚声初集》鉴于明代词学创作的一些弊端。于词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批评与建构,对清初词学发展与词风演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明朝中央确立及维护对西藏地方统治过程中,朝贡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朝贡制度。西藏地方对明朝中央的朝贡,在促进汉藏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交流及入藏交通的改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明朝在初期与海外各国均建立了友好关系,并通过朝贡贸易方式确立海外诸国与明朝的藩属关系,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空前密切,尤其是郑和七下西洋,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浙江作为明代初期重要的对外贸易基地,在中国与朝鲜和南洋诸国的交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较之前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在加强官方朝贡体制的同时实行与加强了闭关政策。明朝的海禁政策经历了明朝初期的强化、明朝中期的松弛、明朝晚期的反复三个阶段,清朝初期是海禁政策的延续,随后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中央政府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开海政策,但最终在康熙年闻闭关政策正式形成。明清闲关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内在的深刺原因。闭关政策对当时、后来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朝鲜与明朝进行的宗系辩诬事件,持续长达近两个世纪,最终获得圆满解决。在这漫长的宗系辩诬交涉中,明朝与朝鲜属国之间外交渠道的不通畅暴露无遗。当东亚封贡体系面临外部巨大冲击时,必然走向全面瓦解。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中央政府对土司的儒化与利用——以土家族土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央政府通过承袭、号召土司设立学校、参用流官等手段对土家族土司进行儒化,并在军事征调和贡赋上利用与控制土司。儒化和利用构成了明代中央政府控制土司的核心内容,也导致了土司制度在明代的兴盛。  相似文献   

16.
河洮岷在明初西北藏区治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明政府对故元官员何锁南普等人的分封赏赐,开创了明初分封赏赐之先河。此后,河洮岷大批僧俗首领归顺和效忠明王朝,有力地保证了卫所、土司、朝贡、茶马贸易等制度在此地的较好实施和推广,并使当地的僧俗首领和普通番民直接和间接地与明政府发生联系,从而彻底改变了元明以前这里种族繁多,分裂割据,战乱不已,统而不属的局面。这不仅使明政府对河洮岷统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西北藏区、乌思藏僧俗官员尽快归附明朝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闽人三十六姓”,是明朝政府赐给琉球以发展该国与中国的朝贡贸易的移民。与同时期同属于中国朝贡体制下的东南亚国家的其他海外移民相比较,这支移民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比如他们是明朝的政治移民,人数不多,最初仅为“三十六姓”,且明代“三十六姓”在琉球的发展,曾一度出现凋零,以致于后来有万历“再赐”和琉球国王“补姓”之举。尽管如此,他们在琉球的特殊地位与深远影响却令人刮目相看。他们往往身居高位,有担任权倾朝野的国相,有担任举足轻重的法司官,相当多的人都获得爵位,担任紫金大夫、正议大夫等官职的人比比皆是,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中,他们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移民的身分、构成、在居留国的地位与影响都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意义,是以往华人华侨史研究中所忽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元末官僚系统的崩溃及朱元璋的拉拢与笼络使元官入仕明朝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他们在明初享受的待遇较元末也相对优厚,但其入明后的心态却显得矛盾和复杂。无所适从的贰臣角色和政治羁绊下的卑微人格使他们的心态日益压抑与苦闷,也预示了其结局的不可琢磨。入仕元官虽对明初政治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对明代政治走向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代钱铺、钱庄、银号在资本组织方面已经有了较多的合伙制经营,其资本规模也有了较大的扩张。其业务除兑换银钱、经营存款、对顾客开发钱票及汇兑款项之外,从明代开始即对城乡居民及工商业经营者发放贷款,这与工商业的运行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隆庆五年(1571),“俺答封贡”实现,为了维护蒙古与明朝之间的封贡互市大局,顺义王阿勒坦汗及其继承者前后共四次宣立有关的法规条约,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法规对维护明蒙封贡互市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对蒙古习惯法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