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聚居于南岭一带的平地瑶吸收了汉族与瑶族的文化养分,在与当地自然生态、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族群文化。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平地瑶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陷入困境,如何更好地保护并传承其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平地瑶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传承的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聚居于南岭一带的平地瑶吸收了汉族与瑶族的文化养分,在与当地自然生态、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族群文化.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平地瑶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陷入困境,如何更好地保护并传承其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平地瑶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传承的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平地瑶是瑶族的一支,湘南江华县和桂北富川县都有平地瑶,两县的平地瑶话显示出同多异少的特点,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平地瑶的方言都是汉语方言,而且属于湘南、粤北土话和桂北平话这一片归属待定的汉语方言区中的一个小类。同时,它们又是瑶族说的汉语方言,仍旧隐现着瑶语的痕迹,反映出语言接触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扶灵瑶有相互渗透的佛道信仰.有与农业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崇拜和烙上了扶灵瑶历史痕迹的神先崇拜.还有多样化的习俗禁忌。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汉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潇贺古道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在古道上至今还保存着清代时期的生态文化石刻,这些石刻集中反映了潇贺古道2000多年来的生态文化的发展脉落,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历史依据,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重要参考,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平地瑶民歌凝聚了瑶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彰显出瑶族音乐文化久远、古朴的神韵,由于它形成的历史原因,既保留了瑶族自身固有的文化,又吸收汉、壮族文化,因而具有开放性、多元性文化特征。利用好高校人文、教育与文化综合资源,构建瑶族音乐传承发展体系,造就一个适合平地瑶音乐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富川县的平地瑶人民热爱音乐,且当地音乐独具特色。通过熟人的身份去到富川县,在对青山脚村、老屋栎村的一些民间艺人进行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分析平地瑶音乐的历史由来、自然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了解平地瑶音乐的歌曲演唱部分以及歌曲传承、所需的乐器部分、音乐舞蹈部分。平地瑶音乐需要得到好的传承,让其经久不衰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岭南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与该地区的交通密切相连,交通便利者,发展较快;交通闭塞者,发展较慢.“潇贺古道“开辟后,大批中原移民南下落户,使岭南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在融入楚、汉文化的基础上,部分赶上中原水平,并在南北文化交流中保持自身特色,成为后来粤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岭南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与该地区的交通密切相连,交通便利者,发展较快;交通闭塞者,发展较慢."潇贺古道"开辟后,大批中原移民南下落户,使岭南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在融入楚、汉文化的基础上,部分赶上中原水平,并在南北文化交流中保持自身特色,成为后来粤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岭南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与该地区的交通密切相连,交通便利者,发展较快;交通闭塞者,发展较慢.“潇贺古道”开辟后,大批中原移民南下落户,使岭南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在融入楚、汉文化的基础上,部分赶上中原水平,并在南北文化交流中保持自身特色,成为后来粤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杨艺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5):135-137,127
红瑶是居住在桂北地区的一个山地民族,红瑶饮食文化是特定的生态背景和历史人文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有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梳理饮食文化发展的脉络,界定红瑶饮食文化特点,并提出了对红瑶饮食文化进行全方位体验性开发思路,以进一步实现对红瑶饮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受瑶传道教的影响,云南瑶族姓氏中只有亚姓起着祖先祭祀的作用,而姓名中最重要的戒名的有无,直接关系到人死后能否在来世取得家先的资格和在仙界获得一定的地位。瑶传道教是瑶族支系蓝靛瑶、过山瑶和茶山瑶的宗教信仰,是道教信仰传人瑶族社会后与其固有的原始宗教因素融合而形成的。云南瑶族主要由蓝靛瑶和过山瑶组成,瑶传道教信仰深入到了其社会文化体系的各个方面,姓名中的瑶传道教因素即为其例。  相似文献   

13.
花蓝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本文拟从花蓝瑶的服饰与自然生态环境、服饰与社会生产生活、服饰与民族意识等多个角度对其服饰文化内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金石壮志碑》目前存于富川县油沐村迴澜风雨桥桥廊处,碑文作者何廷枢,书写者何文新。文章主要从该碑书法风格的形成以及文章的基本哲学立场出发进行论述,对明末时期潇贺古道上的文艺思潮进行了还原,对于潇贺古道的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人们在论及客家文化受南方民族文化影响时,往往将百越与畲、瑶等同起来。本文不同意这一看法。文中在论述百越与畲、瑶分属不同民族的基础上,进而指出二者对客家文化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本文认为:将混同说加以辨正,有助于弄清客家文化的源流与内容,有利于客家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6.
“长鼓舞”是瑶族人民最典型的舞蹈.每逢重大节庆或是祭祀活动,特别是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很多地区的瑶族人民会跳起长鼓舞.广西众多的瑶族支系所跳的长鼓舞各有特色、风格各异,这是一个特殊的现象,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文章以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的过山瑶长鼓舞和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平地瑶的长鼓舞为例,从其表演形式、风格特征、审美意识等三方面来探究恭城过山瑶与富川平地瑶“长鼓舞”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比较江华梧州话、平地瑶话和过山瑶话中的词缀后发现,词汇接触是缓慢、渐进的,过山瑶话既受梧州话、平地瑶话的影响,又有来自江华官话的影响,但是它们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同中有异,坚守个性。词汇渗透的主流是汉语土话流向瑶族勉语,但汉语土话仍保留着与瑶族勉语相似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服饰是白裤瑶族群身份的标志,通过对白裤瑶服饰起源传说、服饰的着色特点及其服饰图案的基本特征的深入分析,力图揭示出白裤瑶服饰内在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潇贺古道又称“新道”,以秦始皇攻打岭南、汉武帝统治岭南修建、扩建古道而闻名。古道上,至今保存着自宋代以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价值重要、艺术文化水平高的石刻文化遗存,内容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军事斗争、民族关系、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它是中华民族石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研究古道石刻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贵州瑶山是我国的贫困地区,白裤瑶经历了从“逃学”到“向学”的转变历程.白裤瑶“逃学”主要是由于生计类型的影响、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和长期贫困的影响;白裤瑶“向学”主要是因为政策的影响、价值观念变化的结果、榜样的激励作用.白裤瑶从“逃学”到“向学”的转变过程在中国民族地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典型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瑶山社会变迁与学校教育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也从某种程度上阐释了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应该双向适应、双向滋养的关系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