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感情朗读,也就是让学生领受情感美,它可以把学生带人一种美的境界。叶老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感晴朗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他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的感染和熏陶。因此,我认为感情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新的教育观念指导我们:我们要在做人梯、做蜡烛的同时,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事业。在近七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庆幸做了我十分愿意做的班主任工作.因为我一直信奉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做教师而不做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在这份工作中,我与我的学生一起喜,一起忧,一起学习,一起进行课外活动,我们的心交融在一起。我们的情感感悟在一起.我从学生那里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和力量.所以我一走进我的班级,心情就会豁然开朗。我非常愿意为我的班级、我的学生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自己和作品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完成作品、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交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离不开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子,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直抵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一起欢笑、一起哭泣,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丰富的情感熏陶,构建自己丰富而独特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5.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做班主任的道路上,我付出了很多汗水,然而收获的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情感。我认为爱学生,也许就是在他钻牛角尖时,还能微笑着帮他梳理;爱学生,也许就是在他行为习惯和学习差的背后,还能真心去抚慰他残破不堪的自尊心,并勇于承担没能让他上进的责任;爱学生,也许就是在日常教学中少讲大道理,而更多的是去做??  相似文献   

6.
鲁迅作品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的作品.走进鲁迅情感真挚的内心世界,体验他对生活、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这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有重要的启示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父亲是一位教师,他每天早出晚归,整天和他的学生在一起,学生都很喜欢他。父亲晚上很晚才回家,吃过晚饭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作为他的孩子,我跟他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即使是节假日,他也是整天忙忙碌碌,不是查资料写论文,就是外出调研做课题,从未见他清闲过。偶尔和他聊天,他总是告诫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以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本领回报社会,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8.
与不少教育同仁回忆自己学生时代的课堂隋境时,总也挥之不去的是教师的浓浓情感、诙谐话语和多才多艺。比如初中时代的一位语文教师,他能在讲课讲到兴奋处时清唱一段京剧——沙家浜,他会即兴打起太极拳,他的乒乓球、象棋等样样拿得起来;高中一位政治老师,他的毛笔书法特棒,他还会组织大家与当地军队一起搞联欢,鼓励学生根据社会形势撰写实证小论文;一位班主任老师有时与我们一起带上锅碗瓢盆,去河边树林里野炊,他与学生一起越野长跑、一起打球歌唱。  相似文献   

9.
蹲与骑     
博士与他的学生们一起做游戏。一不小心,博士的手表掉在地上,一个学生见了,俯身下去拾起。这时,博士做了个惊人的动作,只见他抬脚一跨,已经骑在了那名学生背上。  相似文献   

10.
王娟 《语文天地》2013,(16):60-6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多次强调"多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并对推荐的阅读名著书目做了一定的调整和补充。同时明确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道家云,"至法乃无法"。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应是"雪落无声""静水流深"。教师不刻意去指导学生,而是做一名语文课上的"麦田守望者",让"交流"成为主旋律,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探讨"成为语文课的灵魂,以求索精神去探寻作品的精髓,人生的要义。让"拓展"成为语文课的延伸,在拓展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上,感受语文的千般美丽。  相似文献   

12.
李尚绩 《学子》2013,(6):67
一、比较阅读突出比较性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本放在一起作比较,突出它们在主题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区别,从而使学生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简单介绍比较阅读这一方法的两种基本思路:1.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突出同一作者作品的不同风格,让学生加以区别比较。如,学习杜甫的五言诗《望岳》可与其另一首七律《登高》比较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下面我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引领学生的情感,在情感的海洋里徜徉的。一、以情激情,引领学生探求情感阅读是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最基础、最主要的途径,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源。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是引导学生进入作品境界、激发情感的重要手段。"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和智慧的产物,不但要引导学生养成"披文入情"的阅  相似文献   

14.
在基础教育的各学科中,语文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最好媒介。教材中的优秀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的喜怒哀乐,这些作品因情而美,因情而动人,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情感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教  相似文献   

15.
欣赏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指在欣赏课教学过程中一切与情感相关的,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形成相应能力、发展个性的教学促进因素,主要包括作品本身的情感因素,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和教学环境中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王丽娜 《阅读与鉴赏》2010,(4):17-17,16
初中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课程,教学中老师必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将学生置身于优美的作品情境中,让优秀的作品感染人,让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7.
学作品是美的载体,对学作品的解读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真实情感作为基础。中学语课是学作品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重要材料,对该材料的把握离不开师生个人的情感因素。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情感因素的调控作用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8.
当代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的情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呢?  相似文献   

19.
教师应当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情感的波澜,使学生透过语占文字和作者一起喜怒哀乐.那么,教育名家是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激发,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呢?  相似文献   

20.
张娜 《陕西教育》2011,(1):73-73
一、在“真”的情感交流状态中培养语感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教师.他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用作者的感情.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教学中的情感传递有时是细微的.滋润心田式的.有时是强烈的.声声震撼心灵。但无论是怎样的传递、交流,情都不能失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