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毛泽东26岁时曾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主编过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生自治会创办的《新湖南》。论及该史事的有与毛泽东一起参加五四运动的同代人,如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亲切关怀下,陕甘宁边区的新闻、文化和理论工作者,曾创办了许多报纸和刊物,摘要介绍如下: 《解放周刊》,是一九三七年春创刊于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报,铅印,周刊。一九四一年《解放日报》出版后,即行停刊。《新中华报》,是一九三九年二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报纸,铅印,三日刊。毛泽东同志曾写了《必须强调团结与进步》的文章,纪念该报创刊一周年。《共产党人》,是一九三九年十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党内刊物,铅印,月刊。毛泽东同志曾为这个刊物写了《发刊词》。《中国文化》,是一九四○年一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在延安创办的理论性刊物,铅印,不定期出版。毛泽东同志的名著《新民主主义论》,最早是作为该刊的发刊词发表的。《中国工人》,一九四○年二月创刊于延安,由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编,铅印,月刊。毛泽东同志为该刊写了《发刊词》。《群众报》,是一九四○年三月由延安大众读物出版社创办的、面向边区工农群众的报纸,铅印,周刊。《大众文艺》,是一九四○年四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创办的文艺月刊,铅印;主要刊载著名作家和边区文艺工作者的作品,为边区文化协会的机关刊物。《连队生活》,一九四○年八月由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政治部创办于延安。是面向部队的刊物,铅印,旬刊。《大众习作》,一九四○年十月由边区文化协会延安分会创办,铅印,不定期出版。主要  相似文献   

3.
张玉 《今传媒》2003,(3):4-6
在中国革命斗争过程中;毛泽东不仅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且,他也是卓越的报刊活动家。 1919年五四运动后,毛泽东的报刊活动有;创办和主编湖南学生联合会报《湘江评论》,承编了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生自治会会刊《新湖南》;帮助改革了湖南通俗教育馆的《湖南通俗报》;发起创办了《湘潭教育促进会会报》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就投身于创办报刊的革命活动。从1919年到1926年,他先后主编了《湘江评论》、《新湖南》、《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湘潭教育促进会报》、《新时代》、《政治周刊》共六种刊物,这段办刊经历虽然短哲,却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湖南以至全国的反帝、反封、反军阀群众运动,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探讨毛泽东早期办刊特色,对于我们全面深刻领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新闻宣传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事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路海江 《传媒》2003,(9):54-55
《党史博览》杂志创刊于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不久的1992年2月,其前身是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河南党史研究》,在党史期刊普遍存在发行量小、知名度低、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党史博览》却能一枝独秀。1998年期发行量首次超过10万,达12万余份;1999年、2000年突破13万份;目前,它是全国优秀党史期刊、河南省二十佳期刊。也是同类刊物中发行量最大、转载率最高的期刊。 我们在办刊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6.
前言《中国青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刊物。今年10月20日是这个刊物的创刊六十周年纪念。《中国青年》是在1923年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发刊的。它最早的主编是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国青年运动早期的领导者恽代英同志。革命先烈肖楚女常参加这个刊物的编辑工作。张太雷、邓中夏等同志也常为它撰稿。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是发表在《中国青年》上的。任弼时同志从1927年起担任团  相似文献   

7.
邓涛 《湖北档案》2014,(4):32-33
正谢觉哉字焕南,别号觉斋,是湖南宁乡人。1905年,谢觉哉考中秀才。1918年至1919年受《新青年》和《湘江评论》等进步刊物影响,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创办县级地方刊物《宁乡旬刊》。1920年8月任《湖南通俗报》主编,该报辟有讲演、新闻、新知识、小批评、社会调查、谚语、新字课等栏目,以宣传民主科学及新民学会的政治主张为主要内容,抨击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对地方新文化教育和政治革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谢觉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编辑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出版物要有明确的出版宗旨、依靠群众办报办刊、要加强对编辑人员的培养、刊物要同时兼顾形式与内容等。毛泽东的这些编辑思想,在其主编的《湘江评论》、《新湖南》、《政治周报》和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中得到了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初期,新华社在延安就创办了一本新闻业务刊物。这就是1939年12月1日诞生的,由毛泽东同志题写刊名的《通讯》杂志。 最近,笔者访问了新华社原副社长缪海棱同志,他回顾了《通讯》创办的前前后后。 1939年3月,新华社由清凉山迁到杨家岭,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前身》)的同志一起分住在杨家岭后山沟的两排窑洞里。杨家岭是当时党中央、毛主席的所在地。在工作之余,新华社和《新中华报》的同志  相似文献   

10.
1920年8月,《新青年》杂志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伊始的机关刊物。同年11月,作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理论性刊物的《共产党》月刊问世,李达同志任主编。《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基本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思想认识和管理水平,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刊的直接前身。不久,作为中共中央时事政治机关刊物的《向导》周刊,于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等同志主编;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疯狂迫害共产党人,1927年7月18日,《向导》周刊被迫在武汉停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中央通讯》和《中央政治通讯》。为  相似文献   

11.
一走进北京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综合馆”,人们就被几张已经发黄了的报纸吸引住了,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19年主办的《湘江评论》。《湘江评论》是湖南学生联合会的会刊,1919年7月14日创刊于湖南长沙,四开版一张,每期约有一万多字。这个刊物虽然只出版了五期就被反动派查封了,但它对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7,(12):107-108
<正>《新时代》是湖南自修大学校刊,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刊物之一,1923年4月10日创刊于长沙,由毛泽东创办,长沙文化书社发行,主编李达。刊物宗旨是"努力研究致用的学术,实行社会改造的准备"。发刊词宣称:"本刊出世的使命实在是非常重要。将来,国家如何改造,政治如何澄清,帝国主义如何打倒,武人政治如何推翻,教育制度如何改革,文学艺术及其他学问如何革命如何建设等等问题,本刊必  相似文献   

13.
1919年4月2日,一份名为《学生救国报》的周刊在湖南长沙创刊,自6月5日即第四期开始更名为《新湖南》,从第七期开始由毛泽东主编。该刊虽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学生自治会筹办,但在当时却成为整个湖南地区革命运动的精神向导,甚至对全国的革命形势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湖南》有月刊和周刊两种,毛泽东参与的是周刊。该刊每周一、四出版,每期印一千份。该刊首任主编龙毓莹(伯坚)为湘雅的学生。该刊以发扬民气,联络学生感情为主旨,发刊词提出六条指导思想:"一、反对旧礼教,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一生同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就投身于新闻实践活动。1918年10月,他参加了中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新闻学术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7月,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后又接手主编《新湖南》。在新闻实践活动之外,毛泽东还开始从理论上探索新闻对于社会的作用。1925年12月,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一文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着重从报刊的使命等方面阐述了革命报刊的性质和任务。抗日战争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战争环境,毛泽东以其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多次撰文或题词,指导党的新闻工作。他继承了…  相似文献   

15.
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曾出现了多家《抗战日报》,其中以1938年创刊于湖南长沙的《抗战日报》及1940年在山西兴县创刊后改名为《晋绥日报》的《抗战日报》最为有名。由于后报头系毛泽东同志题写,且后来毛泽东同志又对该报编辑人员发表了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学术理论界和新闻界对山西《抗战日报》提得最多,研究的也最多,而在湖南我党宣传抗日思想取得卓越成绩的《抗战日报》则少有人提及。  相似文献   

16.
《湖南医学院》报,自创刊至今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它的前身系1919年5月由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三班学生龙毓莹等创办的《学生救国报》(周报),是长沙最早出版的著名进步学生周刊之一;1919年6月《学生救国报》更名为《新湖南》周报,自第三期起聘请毛泽东主编,成为当时长沙进步学生进行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的主要阵地.并和湖南学联的《湘江评论》、周南女中的《女  相似文献   

17.
在武昌都府堤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里,陈列着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它是一本32开铅印的小册子,书名《湖南农民革命》,1927年由我党所开办的长江书店出版。这本小册子,原来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名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小册子里有瞿秋白同志写的序言。瞿秋白同志在《序言》中,热情赞扬了湖南农民的革命斗争,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考察工作。他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家都要代表三万万九千万农民说话做事,到战线去奋斗,毛泽东不过开始罢了。中国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和读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一样。”  相似文献   

18.
王文轩  赵云泽 《新闻界》2013,(13):79-80
<正>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在湖南长沙创刊,主编毛泽东。该报虽为湖南学生联合会的机关报,却成为五四运动以后创办的众多进步学生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报刊之一。由于言论激进,读者称它为"湘江的怒吼"。自创办到8月上旬停刊,该报共出版四期,其中随第二期一起印发的还有《临时增刊》第1号。第五期在印刷中,就被湖南军阀张敬尧的军警查封,还同时查封了报纸的主办机构湖南学生联合会。《湘江评论》为四开四版铅印小型周报,每版分四栏,文章均有小标题,报头印有"发行所长沙落星田湖南联合会"字样。每期1200字左右。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以后,全国出现了一个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新高潮.新的刊物如雨后春笋,一年之内,全国达到400种之多.在众多进步期刊中,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虽然只发行了五期,却以其卓绝的战斗思想、反的革命精神、新颖辛辣的文笔而著称.  相似文献   

20.
9月16日至18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解放日报社、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新闻志编委会联合隆重举行纪念《向导》创刊七十周年暨发扬党报传统学术研讨会。 1922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了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向导》的第一任主编是蔡和森,陈独秀、毛泽东、张国焘等我党早期领导人都先后参加过撰稿和编辑工作。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后,《向导》被迫于这年7月18日停刊,前后共出201期。研讨会分两段进行,9月16日在上海举行纪念会,9月17日、18日在江苏常熟宣读论文并研讨。国内及上海从事新闻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同志共60多人出席。当年曾参加过《向导》编辑与出版工作的九旬老人郑超麟还专门托人给这次活动送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