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类图书中常见的编校差错(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孟寿萱三、错别字错别字在图书编校差错中占有极大的比例。要消灭或减少这类差错,首先要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找出规律,从而在编校工作中予以注意。根据笔者的经验,编校中错别字可以分成以下三类。1.形体相近的字这类...  相似文献   

2.
早在48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报上有了错字,就把全报社的人员集合起来,不讲别的,专讲这件事,讲清楚错误的情况,发生错误的原因,消灭错误的办法,要大家认真注意。这样讲上三次五次,一定能使错误得到纠正。”今天重温毛主席的教导,并照此付诸实践,减少乃至消灭报上的错别字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办报是给人看的,如果报纸上经常有错别字出现,直接降低报纸的威信,还会影响报纸的发行。所以,采取坚决措施消灭错别字是摆在报纸同仁面前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错别字的情况。现在每天只要你打开报纸,就会发现有错别字。其表现有以下几种: 作者计算疏忽,文稿中的数字估计加统计发生的差错; 作者凭记忆写稿,文稿中的“引语”出现错误,或搞不清楚的用别字替代,结果错别字连篇; 记者(作者)采访不深入,道听途说,信手拈来,造成文稿中地名、人名、职务等出现差错。 编辑粗心大意,对文稿中“五要素”问题未提出质疑,加之删改不当等,也经常出现差错; 题文不符也是报纸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等等。 二  相似文献   

3.
求疵     
“求疵”,顾名思义,挑毛病也。现在,“无错不成书”已成为公害,消灭差错的根本办法是提高编校质量。本栏不对图书本身作出评价,专挑书中的错别字、病句、逻辑错误和知识性错误,目的在于引起编校人员的警惕。欢迎广大读者投稿指错。  相似文献   

4.
标点见功夫别看使用标点符号,改正错别字是所谓“事务性工作”。其实,慢说初中文化水平的人胜任不了,就是一般大学生也往往在这方面严重缺乏锤练,使用汉语的亿万群众在掌握标点符号和简化字方面直到今天仍是个薄弱环节,书稿中留待编辑来做的工作其量之大是外人难以置信的。我国的出版界提出减少或消灭差错已经多年了,这就是现实,可是它就是那么难以减少,更谈不上消灭。  相似文献   

5.
消灭错别字小议智福和长期以来,“无错不成书”的现象困扰着出版界。尽管许多有识之士早已指出出版物中差错不断的严重性,提出不少防止差错的方法和建议;出版主管部门对此问题也高度重视,制定了出版物质量管理办法,但是至今收效甚微,就连专讲纠正错别字的书籍本身也...  相似文献   

6.
群众参与程度提高。错别字明显减少,采编人员形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报社整体工作质量提高——这是山西焦化报社实施“消灭错别字”的承诺一年来获得的丰厚回报。 去年10月份,《山西焦化报》向广大读者作出郑重承诺:消灭错别字,凡第一个发现错别字者将得到本报10元奖励。承诺制推出后在公司上下引起了较大反响,许多  相似文献   

7.
在图书馆的目录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分类差错,已经引起许多同志的注意。对如何消灭差错、提高分类质量,提几点看法。一、分类工作必须规范化、制度化统一分类原则,保持图书分类的一致性,是衡  相似文献   

8.
校对员要学点逻辑杨金花当前,图书文字质量出现滑坡,作者、编辑、校对都有责任。校对的功能有二:一是“校异同”,一是“校是非”。一个好的校对员,要在“校异同”的基础上,进行“校是非”。只“校异同”即使消灭了全部排版差错,还是不能保证图书没有差错,因为原稿...  相似文献   

9.
<正>有人说:"无错不成书。"这话似乎是对我们出版工作者的一个安慰——要消灭图书差错颇不容易,因而一本书出点错误也算不了什么问题。说来也是,图书可能出错的情况也太多了:如作者笔误或作者粗制滥造,而我们的编辑人员又未能发现或未进行认真修改;如原稿字迹潦草,排版人员误排;再如排校失误或编辑、校对人员改错了;等等。看来,要消灭出版物上的差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出版这一方面来说,窃以为  相似文献   

10.
樊丽 《编辑之友》2003,(2):41-42
一、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一体制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图书编辑一直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定位在组稿和编辑加工上,一切围绕稿件转,至于装帧、用纸、成本、出版周期、发行量、货款回收情况、最终效益等,编辑几乎不予考虑。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编辑一心无二用,所以图书的差错很少,读者很少为错别字问题提意见。自从出版社走向市场以来,图书差错越来越多,已经成为行业问题,有些学生用书差错之多到了误人子弟的地步,这主要是因责任编辑“责任”太多,尤其是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经济效益上,花在传统意…  相似文献   

11.
分类差错的产生,原因是很多的,有偶然性的现象,也有必然性的因素。找出必然性的因素,对减少差错、避免差错,是大有好处的。分类差错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1.没有遵循图书分类的基本原则没有遵循图书分类的基本原则,是导致分类差错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以下的一些例证,更说明问题的普遍性。①沒有按照图书内容所属的学科性质  相似文献   

12.
读者对出版物提意见,其中之一是错别字方面的。的确,阅读图书遇到错别字,就像吃饭嚼到砂子,使人感到很不是滋味。何况它谬种流传,误人不浅。我们就多年在校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谈一点这方面的现象,找一找造成错别字的原因以及探索一点消灭错别字的途径,以求教于出版界的同仁。一字之差的严重错误把“赋诗”错成“贼诗”,把“欣赏”错成“欣尝”,把“大十六开本”错成“六十六开本”,把“场记”错成“埸  相似文献   

13.
图书差错结构及灭错对策谈维近代中国出版家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校对讹字,以便修板再行刷印,及复查全书,辩论经义者半,校出错讹者半。”“辩论经义者半”,即原板中存在的差错占一半,这些差错需经辩论后才能搞清楚的。“校出错讹者半”,即明显的错别字占一半...  相似文献   

14.
机械类图书中常见的编校差错(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孟寿萱减少编校差错是提高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是笔者对近年来在编辑加工书稿和审读成品图书中发现差错的归纳,力求通过示例和分析,使编校人员认识这些常见问题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一、量和单位...  相似文献   

15.
张萍 《新闻窗》2007,(4):80-81
报纸上的广告差错直接影响报纸的质量。减少和消灭报纸广告差错,是报纸需要重视的一个主题,也是广告编辑义不容辞的职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科技图书编辑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错别字、病句,以及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错误,我们不仅要认真通读、仔细核对,消灭书稿中的差错;还需要不断积累航天相关技术知识,并了解航天文化和航天历史,找出专业错误发生的原因,努力降低差错率,不断提高出版质量。  相似文献   

17.
几次参加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深感目前出版物的质量问题的严重性。现在的出版物,不仅错别字多,标点符号、语法、修辞方面的差错。知识性、常识性的差错也不少。 产生这样的“硬伤”,原因是多方面的。著译者固然难辞其咎,但主要是编校质量不高造成的。 参加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历次书报检查的人,多数是首都出版界的资深校对。既然他们能从书报中查出差错,那么,如果各个出版社培养几位能够胜任通读理校的校对人才,让他们在图书付印之前,将校样通读一遍,像检查书报编校质量一样,把三  相似文献   

18.
胜利与不足     
《新闻知识》1986年第6期提出‘多方配合,消灭差错’的口号,并采取了三项切实有力的措施以来,每期刊物在减少和消灭差错上都有明显的进步。第6期刊物有五个单字和三处标点符号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报纸差错一直因扰着报纸的发展。消灭和减少差错成了纸质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项需要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报纸差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影响党报的声誉,影响宣传效果。报纸因为差错惹上新闻官司、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的报纸因为出现导向偏差或政治性差错,被停止出版。  相似文献   

20.
校对工作者必须具备语言文字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工作者要具备语言文字优势”这个命题原本是《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编校人员在语言文字方面应当具有相对优势。我认为他的这个提法尤其适用于校对工作者。首先,这是校对工作的性质对校对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校对是以猎错为手段、以灭错为目的的工作,其任务就是将一切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实现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从而保证图书的内在质量。根据《咬文嚼字》编辑部对382种出版物中的差错的分析,用字错误占31%,词语错误占15%,表达错误占19%,标点错误占23%,上述四类错误在差错总数中共占88%,其他差错仅占12%。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