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现在很多人都在讲中国的文艺复兴,在我看来,要实现文艺复兴,首先要学习好文学,要对年轻一代进行必要的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价值的大小以及它能否成为经典,向来不是某一个人的权力,而是文学制度共同运作的结果。文学制度掌握着判断文学作品价值量大小的权力,然而,由于文学制度本身固有许多不可避免的缺陷,所以它在创造大量文学经典的同时也生成着许多文学"伪"经典。本文深入分析考察文学制度本身,从文学制度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市场因素和大学因素三个方面去揭示文学制度与文学伪经典生成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制度,提高文学经典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3.
英伽顿的现象学文论体系包括文学本体论、文学认识论和文学价尊论,其中文学认识论是重心。文学本体论讲作品本身的四层次结构形式;文学认识论讲读者对这种结构形式的具体化,亦即对作品的重构;文学价值论讲作品本身存在的艺术价值以及读者对作品本身重构后所形成的审美价值。文学本体论运用了现象学哲学的还原方法,文学认识论则基于现象学哲学的意向性建构原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历来是我们为之骄傲的文学遗产。唐代是诗的黄金时代,而宋代则是词的黄金时代,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性文学体裁。唐人向来看重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文学,与其前的两汉,其后的唐宋文学比较向来不是那么声势浩大,引人注目的.但经过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逐渐引起学界的注意乃至重视,由附庸而蔚为大观,走向学科的成熟.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五、六年间,研究者在新时期积累的方法、成果基础上继续探索,努力实现对前人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传统可分为“启蒙的文学”和“文学的启蒙”两种。“文学的启蒙”也即通常所说的审美性文学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不讲功利,反对直接的现实功用,主张从“人”的角度实现文学内在的独特价值。其中20世纪20年代的周作人首树“人的文学”的大旗,30年代的沈从文4、0年代的徐讦分别从两个方面实践和丰富了这一主张。  相似文献   

7.
(现居美国的方仁念先生曾写过《对尊重与理解的执著追求———钱谷融先生剪影》一文,其中谈到:“研究生入学,钱谷融先生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讲‘文学是人学’,他便强调文学是写人的,是写给人看的,是以影响人的思想感情为目的的,因此要真正懂得文学,研究文学,必须首先做一个心地坦荡、人品磊落的人,因为只有一个真诚的人,才能感受和欣赏真的美。谁要不是以‘赤子之心’来对待人,对待文学,他也就不可能读通文学”。这确实是钱谷融先生一贯的思想。然而,要真正理解和把握这种思想的来源和经受磨砺的过程,并非那么容易。其实,钱谷融很少谈及当年…  相似文献   

8.
在人教版第五册高中语文课本中,外国现代派文学单元是较难理解、把握的单元。因为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且流派纷呈,主要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等重要文学流派。各流派手法风格各异,对这些不同的作品,学生很难发现并理解各流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特征,教师如果孤立地介绍每个流派各自的作品特征,在一堂课内又不能将所有的相关风格作品讲深讲透,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从积极方面说,信息的数字化改变了文学的存在方式与活动方式;键盘敲击代替执笔书写改变了创作主体的思维模式;网络世界拓展了文学题材的表现范围;文本表达的丰富多样打破了文学类型之问的界限;网络的开放性有利于促进文学的创作与交流。从消极方面讲,浅俗化写作削平了文字的意义深度;具象化写作堵塞了文学的想象空间;传播空间的拓展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纸墨文学的出版发行市场。  相似文献   

10.
<讲话>是针对延安文艺界的"不正常现象"而发的,这一"不正常现象"显现着"人的文学"在延安的影响.<讲话>精神的实施阻断了"人的文学",建构出"新的人民文艺".当下"红色经典"的改编显现着"人的文学"和"市民文艺"对"人民文艺"的侵蚀和遮盖,艺术趣味的变迁中体现着历史观的困惑和疑虑."人民文艺"以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为基础,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决定"人民文艺"究竟是未能完成的历史建构,还是终将完成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文学式微的忧虑与文学教育的危机,拯救文学课堂成为教育者的又一使命。从施教者的立场出发,直面文学教育实施过程中"规定教材"存在的隐忧和文学知识形态的形式化误区,借助文学自身的魅力以及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互动性效应,尝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施从"边读边讲"到"你读我讲"直至"我读你讲"的渐进模式,或许才是拯救文学课堂的良方。  相似文献   

12.
自从"文学性"的概念引入文学研究领域以来,人们对它的理解向来比较复杂。有的研究者说它是关于"文学"定义的"老祖宗",因为"文学性"的问题引发了文学理解与接受的潜在的话语规范,它的提出也让一直以来存在的"什么是文学"的问题更加纠缠不清。其实,细想起来,就文学而言,也并非一定需要这么高深的判断。因为无论关于"什么是文学"的理解多么复杂  相似文献   

13.
应用写作教学不应拒绝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天然 《莆田学院学报》2004,11(1):39-41,91
应用文与文学作品虽有区别,但自古就难有明确的界限。现代应用文与文学更是日益交融。现代应用文借用文学体式,使用文学语言更是屡见不鲜,因此应用写作课不应拒绝文学,适当讲些文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木心 《教师博览》2013,(7):27-28
<正>"文学是可爱的"不要讲文学是崇高伟大的。文学可爱。大家不要放弃文学。文学是人学。至少,每天要看书。开始读书,要浅。浅到刚开始就可以居高临下。一上来听勃拉姆斯第一交响乐,你会淹死。一开始听《圣母颂》《军队进行曲》,很好。  相似文献   

15.
文学诞生于科学世界的尽头,它与科学讲的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经验。科学讲的是基本上可以讲清楚的事情,文学讲的则是基本上讲不清楚的事情,它只能求助于感性,因为只有感性才能最大限度地蓄留住那无限丰富、无限微妙、无限复杂以致抽象的、理性的、逻辑的语言根本无法捕捉的东西。感性包括从直接得自感官的感觉、知觉以及超感官的直觉(第六感觉...  相似文献   

16.
<正>陈忠实文学之路上遇到的第一个人是赵树理。赵树理可以说是陈忠实未见过面的文学启蒙老师。陈忠实读书到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中学语文课进行改革,语文分为汉语和文学两门。汉语课本讲语法,陈忠实说这是他最厌烦的一门功课;文学课本收录的是古今中外的诗词、散文、小说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突出体现在文学教育上。文学教育十分必要 ,其内容必须清晰 ,便于操作。教师应依据具有文学属性的课文 ,向学生传授文学基础知识 ,讲析课文中的文学要素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一般方法 ,安排学生的文学鉴赏活动 ;在其过程中潜移默化、熏陶渐染 ,达到“立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80年代的文学,在四个方面对整个新时期文学作了奠基:价值观上,经历了从人道主义大写的人到存在主义小写的人的探索,颠覆了"当代文学"的"政治文学"体系;方法论上,经历了从本质的人到现象的人、从古典思维到现代思维的革命,建立了新的艺术叙事体系;体制论上,经历了从体制的人到市民的人的嬗变,实现了作家队伍的非体制化与文学形象市民人格重建;传播论上,实现了从文学的人与传媒的人的变异,实现了从文学选择到传媒选择,勃起新的文学-传媒体系。在此意义上理解,80年代文学是异于前此"政治文学"的新时期、新世纪文学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9.
谈诗     
以上我略略讲了王维的诗,继续要讲杜工部。杜诗与王诗又不同。工部诗最伟大处,在他能拿他一生实际生活都写进诗里去。上一次我们讲散文,讲到文学应是人生的。民初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主张文学要人生化。在我认为,中国文学比西方更人生化。一方面,中国文学里包括人生的方面比西方多。我上次谈到中国散文,姚氏《古文辞类纂》把它分成十三类,每类文体。各针对着人生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论美国印第安文学演变历程中的内外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第安文学传统研究涉及美国文学的起始期确定问题,是美国文学发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北美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创造了辉煌的印第安文学传统。可是,由于印第安人在社会发展史上受到其民族发展阶段的制约和欧洲外来移民及其文学传统猛烈冲击的内外因素影响,致使美国印第安文学经历了由“主流文学”到“弱势文学”的演变过程。但是,印第安人及其文学为美利坚民族以及美国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