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版参考》2013,(15):5
近日知名编剧李樯公开出版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剧本集,与辛夷坞的原著小说打擂台。剧本集广告称,李樯此后还将陆续推出《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黄金时代》《放浪记》等作品。就知名编剧李樯即将公开出版剧作集一事,记者致电几位原著小说的作者,他们都表示自己只是授权了原著小说的电影改编权,并未授权将改编的剧本进  相似文献   

2.
丁文玲 《出版参考》2007,(10):26-27
文学书搭影视车有效果 2006年,台湾的文学书市场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以往电影原著小说几乎都要沦为电影的附庸,去年却有不少出版社尝试夺回诠释权.  相似文献   

3.
黄国玲 《东南传播》2013,(8):111-113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根据辛夷坞同名小说改编,于2013年4月26日成功上映。文章通过研究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了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原著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作,并对此进行了评析,最后提出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二次创作的原则给我们的成功借鉴。  相似文献   

4.
《太阳照常升起》改编自叶弥的小说《天鹅绒》,本文对比原著小说、导演阐述、剧本、电影四种文本,对故事重组、叙事转换、人物设定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从小说到电影非扁平化的新型改编方法。  相似文献   

5.
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惯于用摄影、美术等手段,制造一种暧昧的电影色调.渲染旖旎阴柔的画面风格。本文着眼于其对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改编,探讨其在尊重小说原著精神的基础上所展现出的出色电影技巧。  相似文献   

6.
1.关于《霍比特人》是《指环王》前传的提法首先我们明确几个概念:《霍比特人》电影三部曲,其原著是同名小说《霍比特人》。而国内通译为《指环王》的电影三部曲,其原著小说的通译名为《魔戒》。把《霍比特人》说成是《指环王》的前传,这种提法不够准确,容易引起误导。在豆瓣里,曾看到过有一位读者这样对小说《霍比特人》作出评价:"(托尔金)学人家写前传,却写出这么幼稚的东西来。"真正的托粉当然能明白这种评价的荒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冯小刚执导的地震电影——《唐山大地震》正在杭州紧张地拍摄,剧本原著小说,加拿大华裔女作家张翎的小说《余震》和其他五部张翎作品近日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上市。《唐山大地震》导演冯小刚这样评价原著《余震》的故事:这部戏的  相似文献   

8.
近期打开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网站,首页最显著的图书推荐属于<航海王One Piece>小说系列--改编自日本人气漫画<航海王One Piece>,此次推出的是<投降吧!海盗冈扎克>.这本小说的读者定位针对性很强,它吸引的主要人群就是原著读者漫画迷.  相似文献   

9.
法国罗桑日影片公司1983年出品的电影《斯万的爱情》,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伟大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改编而成的。由于小说原著的特殊性,电影的改编被认为是突破了一个禁区。在我看来,则是打破了原小说不可改编的神话。据说许多电影大师们曾几度想改编均未成功,前后经过20多年的探索,才出现了这部《斯万的爱情》。  相似文献   

10.
《指环王》三部曲改编成电影后,其原著的销量极为惊人。2000年,《指环王》图书销售额为190万英镑,2001年达到930万英镑,两年间共卖了180万册,成为那段时间最为畅销的平装小说。  相似文献   

11.
政府、公司、导演和编剧最重要的一个共识是,他们都希望电影成为一个温暖的故事。原著小说关注的中心是地震给人带来的“疼痛”,比较个人化;而改编后的主流电影当然不能去表达“人生是绝望的”.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19日,长江文艺出版社和中文在线将冯小刚首部长篇小说《非诚勿扰》以传统图书、互联网、手持阅读器、手机阅读等四种形式同步出版,实现了全媒体出版。2009年3月26日,英国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携八项奥斯卡大奖登陆中国,其同名原著也以全球全媒体出版方式与电影同步首发,  相似文献   

13.
谢昕潭 《青年记者》2016,(14):83-84
电影《刺客聂隐娘》是根据唐代文言短篇小说《聂隐娘》改编而来,原著体例为“传奇”,即以史家笔法所著的奇闻轶事,在艺术风格上承袭了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幽古隐秘之风.本文以该电影的影像风格作为研究对象,以古典画论研究视域作为切入点,从构图、影调、空间和剪辑等方面对《刺客聂隐娘》一片的视觉语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资讯     
《出版广角》2016,(15):96-96
2016年7月28日,重庆出版集团与一路星光国际影业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影视同期书出版、影视原著小说及改编小说出版、影视IP项目发掘、影视周边出版资源发掘等方面紧密合作,致力于共同打造一支“影视圈最懂出版、出版界最懂影视”的人才队伍。在此之前,重庆出版集团就已经与一路星光影业配合打造影视同期书《新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全记录》。该书计划与电影同期上市,目前已进入编校阶段。  相似文献   

15.
1993年,陕西作家陈忠实发表了他的著名小说《白鹿原》.20年后的2012年,陕西籍导演王全安历时十年将小说搬上银幕,拍成了备受关注又颇受非议的同名电影《白鹿原》.对比小说和电影,诗性特征和诗性智慧可以说是小说和电影最大的不同,也是电影表达中的最大缺失和瑕疵所在.  相似文献   

16.
《出版经济》2006,(3):62-63
由全球著名的推理悬疑畅销小说作家詹姆斯·艾尔罗伊蛰伏数年,潜心写作而成的<黑色大丽花>,2005年全美销量已达710万册,成为美国惊悚推理类畅销小说第1名;被翻译成12种文字在44个国家出版,全球销量达1800万册;与<达·芬奇密码>并称为"2006年最值得期待的电影原著小说".  相似文献   

17.
武瑾 《今传媒》2014,(4):78-79
2012年公映的电影《白鹿原》在上映之前,它的宣传团队就打出了《白鹿原》是"最难拍的中国电影"的口号。作家陈忠实的史诗巨著《白鹿原》通过描写陕西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情感纷争,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北方农民的群像,具有强烈的民族内涵。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有千秋,关系复杂,要将其改编为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难度的确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白鹿原》在对原著小说改编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来探析长篇小说改编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黄雅婷 《出版广角》2018,(11):57-59
美国华裔女作家严歌苓最新出版发行的小说《芳华》是2017年度热门畅销书之一,冯小刚导演的同名电影《芳华》的上映更是带动了读者对原著小说的阅读兴趣,并成为社会热点讨论话题.小说的更名体现出了作者对文本记忆的选择,读者群间代际记忆的差异与修复,体现出了媒介记忆的植入与推广.这部小说不仅贯穿了中国当代重要历史时期的文化记忆,也展现出了读者对于特殊时期文化记忆的接受与需求,成为一个探索历史、记忆与文学之间关系的新样本.  相似文献   

19.
武瑾 《报刊之友》2014,(4):78-79
2012年公映的电影《白鹿原》在上映之前,它的宣传团队就打出了《白鹿原》是“最难拍的中国电影”的口号。作家陈忠实的史诗巨著《白鹿原》通过描写陕西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情感纷争,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北方农民的群像,具有强烈的民族内涵。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有千秋,关系复杂,要将其改编为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难度的确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白鹿原》在对原著小说改编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来探析长篇小说改编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杨至一 《新闻传播》2012,(9):15-16,18
电影《战马》改编于英国著名的同名小说,是斯皮尔伯格"战争三部曲"的止战之殇,荣获奥斯卡奖六项提名。与其它战争、动物题材不同,该电影通过一匹农场马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英国农场少年阿尔伯特在一战中的寻马之旅,别具一格、引人入胜。电影上映后获得了影评人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本文着重从原著改编、艺术特征、电影类型、人性刻画等方面,进一步探讨这部影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