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培培 《青年记者》2012,(30):23-24
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而《媒介即信息》堪称其中最富影响力的章节。在网络时代的今天,麦克卢汉的这一观点,得到进一步证实。互联网自其诞生之日起,催生了一个又一个新事物,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其  相似文献   

2.
现在谈到麦克卢汉,新闻传播学界无人不晓。而在30年前(1983年)我们知道这个人时,其论点被说成是奇谈怪论。10年后,才有了他的成名作的中文版,即何道宽翻译的《人的延伸——媒介通论》,这是他的代表作,原名应该是《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但为了好卖而被改名。理解媒介》的论述方式按照现在的学术规范来套,似乎算不上理论研究,但麦克卢汉做到了用一种近乎炒作的方式把媒介的人类学意义提炼出来,给后来的媒介环境学派开辟了思路。现在麦克卢汉火了,因为传播科技的急遽发展验证了他的"媒介即讯息"的观点。2013年10月25日,何道宽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沙龙上谈的第一个话题便是:"麦克卢汉带给  相似文献   

3.
麦克卢汉继承并发扬了伊尼斯的媒介决定论,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中蕴含着对现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深刻理解. 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简要梳理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内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走向成熟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他的三部代表作中,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初步提出阶段.《机器新娘》是麦克卢汉对当时社会流传的广告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著作,流露出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的早期观点.他从印刷媒介出发,解读了近60种广告图片,抨击了新技术对社会大众的裹挟和规训,批判广告中泛滥成灾的性与暴力暗示,强调社会大众需要对新技术、广告持有批判性接受的态度.①他认为专业化与工业人携手步入了机器建构的虚幻世界.新技术将人们从体力劳动的束缚中转移到技术控制生活的牢笼中,人创造机器却被牵制在机器周围.每一种社会形象背后都是一种技术力量,新技术凭借强大的工业力量撕裂了正常的生活,建构了新的生活空间、个体角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4.
吴雯 《新闻窗》2012,(3):53-54
麦克卢汉的经典理论“媒介即讯息”印证了网络时代的本质,在虚拟网络中传播的“讯息”并不是媒介想要传递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诚然,不断出现的新媒介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正如麦克卢汉曾经预言“技术将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对我们思想的启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本书写于1964年,集中而翔实地记录了麦克卢汉的大部分经典学术观点.全书共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理论篇,第二板块是应用篇,在第二板块中麦克卢汉不惜笔墨仔细介绍了从古至今的26种媒介.综观全书,麦克卢汉集中阐述了自己的两大观点:一是媒介即是信息,二是热媒介和冷媒介,并具体从各种媒介入手,介绍媒介为何能成为人的延伸.  相似文献   

6.
尼尔·波兹曼对麦克卢汉思想——"媒介即是讯息"的传承是波兹曼理论构建的基础,也是媒介环境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他同麦克卢汉一样,视媒介本身为一种环境,而非媒介传播的信息,所以,波兹曼媒介理论关注的是媒介技术自身对文化的影响及控制。理解波兹曼对麦克卢汉思想的继承、发展和运用是理解媒介环境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冷热媒介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克卢汉是20世纪最负盛名和饱受争议的媒介理论家,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的深入影响不断证实着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前瞻性和合理性。然而,在学界,与麦克卢汉的媒介信息论和媒介延伸论相比较而言,媒介冷热论的精确性、实用性却饱受质疑和攻击,一直争论不断。这与麦克卢汉独特的研究方法不被人们理解和重视有密切关联。鉴于此,文章先对麦克卢汉独特的研究方法进行一番考察和探讨,在明晰其运思过程的基础之上阐释与还原麦氏的冷热媒介理论,旨在引起人们对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这一重要传播学理论的反思和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8.
媒介即信息--人类传播史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而又倍感迷惑不解的论断: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信息。一时间,学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诠释他的思想,褒扬者有之,批判者更有之,争论一直延续  相似文献   

9.
六十年代,当电视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的时期,人称“传播学怪杰”的著名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接连发表了三本论述传播媒介的著作:《古腾堡的灿烂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1962)、《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1964)和《媒介即讯息》(1967),提出了他的以“媒介即讯息”为中心论点的媒介理论。他以一系列大胆创新的论断,呼唤人们研究传播技术/媒介除运用于传递讯息内容以外它本身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讯息——各种传播媒介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一时,麦克卢汉不仅在学术界声名大噪,而且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倍受重视。他的新颖论点,启发、吸引了许多学者对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的性质、特点和社会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传播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社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再到电子传播,人类的生活已被媒体层层包裹,媒介的触角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思维领域。麦克卢汉就此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理念,这对于把媒介理解为传递讯息的载体的观点来说,无疑是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传播的技术手段日益更新,整个世界都被小小的电脑芯片和细细的网线连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地球村”概念着眼 ,评介麦克卢汉的主要传播思想。以国外麦克卢汉研究的最新发展为基础 ,对麦克卢汉传播思想重新评价。笔者提出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并不能简单地归类为“技术决定论”。他的传播思想贯穿着“技术乌托邦主义” ,正在得到传播学研究界的重新评价。他的媒介观点也被逐步发掘出向批判学派阵营靠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旦 《新闻记者》2022,(2):3-13
本文是对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梳理和解读.从中发现,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的延伸",意味着媒介与人体的一体化,是技术对肉身的单向度牵拉,重点则是感官,由此带来的心理和社会后果,即是麦克卢汉所谓的"讯息".与此相应,技术特性和人的感知相统一,构成了社会和生活环境.于是就有口头言说时代的原始部落,拼音文字和印刷术所切割的线性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FR.利维斯对麦克卢汉媒介研究的影响入手分析,试图厘清这一学界鲜有关注的麦克卢汉的思想源流.文章认为麦克卢汉从实用主义的文学批评、经验主义的评断标准及去精英化的文化视角三个方面,完成了对利维斯及"细察派"思想的承继与扬弃.  相似文献   

14.
2014年是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发表50周年,受周志强主编之托,我组织麦克卢汉书评专栏。在约稿计划中原本是包括了麦克卢汉之子、媒介理论家埃里克·麦克卢汉的,然临近出刊也未等到埃里克的稿件。不得已就放弃了。可在刊物(2014年第11期)出来后,埃里克却突然寄来他的稿子,这让我感到错愕、惋惜,栏目错过了埃里克,埃里克也错过了栏目!我把情况告诉周主编,他回复说没有问题,虽然公历的2014年已经过去,但中国的古历还在延伸这2014年。好主意!好有寓意的事件啊!麦克卢汉在时空中“延伸”,这不就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吗?!其《理解媒介》一书所要表达的不就是理解借助于媒介的“人的延伸”吗?!
  2013年初冬的一天,我与埃里克相约在多伦多大学图书馆咖啡厅见面,相谈甚欢,相见恨晚,首都师大易晓明在旁拍摄了一些照片,这里发表一二,以飨读者。照片中的小伙子是麦克卢汉之孙安德鲁,酷肖麦克卢汉;而其子埃里克看起来倒像是外人了。一笑!  相似文献   

15.
<正>“媒介即是讯息”可以说是麦克卢汉最为经典的名句,也是令读者最难以理解的。因为就我们一般理解的媒介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载体,而讯息指这些载体所传播的内容。载体怎么会等同于内容呢?这无疑会使我们坠  相似文献   

16.
麦克卢汉,生前以石破天惊的言论震惊了也惹恼了传播学界,在毁誉参半的喧哗之后,麦氏及其理论沉寂了许多年。数字技术催生的电子媒体和信息社会却无不契合了麦氏神奇地预言。麦克卢汉的研究方法具有现象直观本质和文学化倾向的特点,使得他能够出色完成媒介探索的任务,开辟了侧重媒介技术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西方著名思想者埃里克·哈弗洛克是被波斯曼誉为和麦克卢汉并列的经典学者.他重视研究媒介形式本身,试图去理解特定媒介如口语主导社会中的社会运转、文化产生情况.哈弗洛克和麦克卢汉同为媒介环境学第一代的代表人物,都对媒介环境学的基本问题成形作出了贡献,他不仅在学术地位、经历、著作、影响等方面和麦克卢汉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并且,他还影响了麦克卢汉.作为学术思想深邃、影响广泛长久又富有争议的学者,哈弗洛克的思想宝藏亟待挖掘.  相似文献   

18.
胡道静:“媒介是人体扩张”的最早提出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祥 《编辑之友》2015,(9):100-103
1946年,胡道静提出“媒介是人体的扩张(延伸)”的观点.该观点的提出既出于他对进化论的深刻理解,又从另一个侧面为进化论思想提供了注脚与阐释.在他提出这一观点18年后,麦克卢汉提出了同样的论断.对“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扩张)”的观点,人们只知麦克卢汉,而不知有胡道静.这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在我国大量译介有关,更与学界对两者的媒介研究重视程度不一的状况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9.
梁越 《编辑之友》2010,(11):57-58
<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0年10版)是麦克卢汉的传播学巨著.书中麦克卢汉所谈的"媒介"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媒体".这个"媒介"的范围更为广阔,它是一切延伸人类器官的工具、技术和活动.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不仅是空洞的、消极的、静态的信息、知识、内容的载体,也是对信息、知识、内容具有强烈的反作用,且积极的、能动的信息.因此麦克卢汉首要的,也是最著名观点即是"媒介即信息." 这里的"信息"又不同于我们日常在媒体或生活中接收到的信息内容.无论是选择还是放弃,麦克卢汉都不以媒介文本作为考察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将媒介本身的特点、效用、影响力与其某些决定性因素当做观察对象.媒介或技术的信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  相似文献   

20.
陈荣 《东南传播》2018,(4):32-34
通过文本分析和历史社会学的路径管窥麦克卢汉的思想和新媒体视域下的中国传播学研究,我们发现,21世纪10年代兴起的,以麦克卢汉百年诞辰为代表的,关于麦克卢汉研究的第三波热潮在中国被重视并引起广泛影响,是基于麦克卢汉本身文字特点与新媒体时代特殊的传播机制和规律的双重作用.通过回顾麦克卢汉思想精髓,并理解其原子化碎片化的表达方式,对于新媒体视域下的传播学研究未尝不失为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