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叶微 《福建体育科技》2006,25(6):15-17,43
本文通过文献法,从历史学、考古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了先秦与古希腊武术文化之异同。从中看出,先秦与古希腊在武术文化有很相似之处,但由于先秦与古希腊地理环境、战争形式和历史文化因素的不同,其武术文化的形成上有各自的特点。古希腊武术突出力量、追求远度,并形成古奥林匹克竞技项目是其特点。而我国先秦武术讲究技巧,并形成一套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武术理论,从而使中体武术独具魅力,形成与古希腊武术文化完全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武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武术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运动及技术掌握,更应重视对其内在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传承角度,对武术运动项目在小学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马巷中心小学体育课程中武术内容开设情况整体较好,武术课程教学场地充足,能...  相似文献   

3.
特色是项目立足的法宝.具有民族特点,符合民族文化风格特色,这样的项目才有普及价值.西方击剑、日本剑道、中国武术短兵作为一种短兵文化群共同组建了国际短兵运动这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各项目展示着本民族精神和本国短兵器技击文化的特色.武术短兵运动这一发展比较缓慢的项目,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其在国际舞台上与其它项目并驾齐驱,对武术短兵的项目特色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以项目特色问题为个案,通过与击剑和剑道的项目特色作比较分析,找出武术短兵项目特色存在的问题,窥探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短兵运动对策.  相似文献   

4.
施秋桂 《体育科学》2006,26(6):85-89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考察等方法,研究武术发展现状;阐述尚未进入当代武术“主流”层面的武术功法,顺应武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日益发展的脉络,以及武术功法的内容和分类、技术构成、练习目的、练习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特征。研究认为,武术功法类似西方竞技项目,但又有着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竞技武术应借鉴其既与竞赛接轨,也沿着武术传统文化内涵的项目特色发展;群众性武术活动和学校武术课应采用其技术简洁、易学易记易练的内容结构。  相似文献   

5.
《体育师友》2020,(6):51-53
在新时代,我们应发扬女排精神的丰富内涵,凸显我国的优势项目,大力弘扬女排精神,传承女排精神,提高武术影响力。要进一步在运动队中弘扬优秀体育文化,为备战决胜十四运积蓄思想力量,打造武术项目文化,将中国女排精神与武术项目文化交汇结合,把"德""义""志""技"融会贯通于武术项目文化,展现出强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6.
李金元 《武当》2024,(2):64-66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将武术项目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还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武术文化。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传统武术进校园还存在学校对武术项目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武术教师资源,武术与体育教学项目融合程度不够,以及传统武术教学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障碍。因此,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促进传统武术顺利进入小学体育课堂,使其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武术根植于中华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同一性、普遍性;武术的基本属性是武术的技术性;中华武术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并成为中华文化当然的组成部分,因其自身特有的区别于其他组成部分的基本属性是其技术性而不是其他.武术技术是武术的根本.技击是武术技术的特点,中华武术与其他技击“意同形不同”,是技术差异,是不同技击项目存在并能传承的原因.离开中华武术的基本属性武术技术去空谈武术文化是空中楼阁,只有站在武术技术属性基础和中华武术在中华文化中的正确定位上研讨武术的文化属性才是其正确之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和阐释。结论指出:武术是通过身体语言展现其文化、哲学、美学涵义的运动项目,对传播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多得的先天优势。  相似文献   

9.
休闲时代的到来是武术发展难得的契机,武术独特的修身养性以及其富含的文化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休闲时代人们健身、娱乐、交友、心里放松和自我超越的需要,武术的发展应顺应休闲时代人们对武术的需求,整理挖掘武术的休闲特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传播武术,促进学校武术的发展,建立一批武术休闲养生基地,开发武术旅游休闲项目,让武术结合休闲,成为回归自然的新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武术优势的困惑与优势武术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时期武术优势与优势武术进行概念界定.利用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及其关系、文化交流的互惠互利性坐标体系,分析了在新时期武术面临技击性优势、健身性优势、德行教育功能优势、神秘文化优势等衰落的各种困惑,认为休闲性健身武术、文化性武术、区域性学校武术等优势武术项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西体育文化的四次融合--兼论竞技武术的奥运发展之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西体育文化的第一次融合诞生了近代武术竞技,但战争的炮火和其所依附政府的命运,导致了它的夭折。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新篇章,也为现代竞技武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针的指引下,竞技武术完成了夯实基础的国内发展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武术确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中西体育文化开始了第三次融合;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竞技武术营造了国际化发展的良好局面。竞技武术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特设竞赛项目,标志着中西体育文化将在奥运层面上展开第四次融合;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规律与趋势决定竞技武术成为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将是历史的必然,中西体育文化的第四次融合也将更加深入和全面。  相似文献   

12.
武术团体表演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已经成为很多表演不可或缺的项目。武术团体表演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集中展示,其内容多样、形式各异、包罗万象。文章通过对各种大型文艺汇演中武术团体表演的研究,探究其特征、创编原则、创编规律和创编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运用文化学、哲学等学科知识,以文化融合为视角对竞技武术散打的相关争论进行新的解释。对竞技武术散打的批判与肯定、继承与借鉴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竞技武术散打是传统武术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相融合下的一种新的武术形式或新的竞技体育形式,是武术现代化发展的结果;最后,对竞技武术散打的形成进行深入的思考,认为竞技格斗项目只是不同规则下的动作组合,竞技武术散打不是武术散打、武术击技的唯一,应该增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类项目的文化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形式。在几千年的形成与发展中,它受到各方面社会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同时,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武术又贯穿、融合在多种文化领域中。在整个体育文化诸多项目中,只有武术能渗透于各种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人文精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武术产生的深厚文化基础。武术人文精神是中华武术区别于其他传统项目的重要之处,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武术人文精神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武术的文化研究伴随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再次成为了武术理论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对于武术文化的探讨,应该与其技术结合,方具实践力量,这至少是坐实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此,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武术中最为常见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5种步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武术之攻防属性,在其5种步型中有着多方面表现;武术步型的现实效能,乃通过增强功力间接服务于技击的需要,且具有多元功能诉求,而不像其他武技项目那般步型创造服务于技击目的的纯粹性;武术步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学意义,它对于整个武术文化体系的构建,有着鲜为人知的基因密码,正是得益于这一基因密码的无量限"转译"和"表达",方令武术于日积月累之中,建筑起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大厦"。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视野下,武术文化国际拓展的本质是文化拓展,这就离不开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传播状况的审视。从某种意义上讲,武术项目的奥运之旅,实质上是中华武术文化甚至是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汇之旅。我们应以"武术本根"为基础实现国际拓展,遵循多元发展的道路,实现武术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武术的文化生存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德全 《体育学刊》2007,14(3):49-52
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武术的文化生存力进行研究。从武术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的变迁、西方体育文化主流地位的确立与冲击、武术自身传承方式的制约、武术与奥运会融合的艰巨性4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导致武术文化生存力削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坚持从客观的视角看待武术文化的生存状况;坚持从文化遗产的高度定位武术的“文化性”;坚持从自身的项目特色继续革新武术的“技击性”等,是增强武术文化生存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武坛动态     
武宣 《武当》2013,(5):4-5
亚洲最大规模武术文化创意旅游区将落户丹江口4月12日,十堰市市委书记周霁、副市长张慧莉一行赴香港拜会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双方经过深入细致的洽谈沟通后,签订了英皇·武动十堰项目合作意向书。该项目选址于丹江口市凤凰岛,占地规模约2000亩,概算总投资50亿元,建设周期为4年。英皇集团将按照武术运动、文化创意、制作、教育、消闲等五大概念建设七大主题区域,将其建成国内主要武术与影视展览、培训及表演中心,打造亚洲最大规模的武术文化创意旅游景点。七大主题区域分别是:中国太极博览区(兴建中国太极总会、张三丰纪念馆和中国太极武术培训学院)、综合性文化演艺区(兴建新地标型综合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武术教育:实现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不仅仅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还是一种文化形态。武术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当中国崛起首先需求文化软势力崛起时,文化与教育的重要性即凸现出来。武术文化与武术教育如何在崛起的中国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受到武术界的关注,文章认为:武术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只有通过教育的形式才能使之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武术教育是武术文化重要的传播途径。通过武术教育不仅可以使受教育者健体强身,武术教育还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