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好物理.关键是教思路、教方法.没有任何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为重要了。在新的课程体系下。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激励者.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由于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2.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摇篮.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人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学生认知、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就会意识到寻常现象的非常之处,“于不疑处有疑”,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在科学领域内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真理,而不是只听教师的讲授,被动地接受别人的灌输。这就要求教师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善于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一、启发学生敢于提问题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朱熹也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前人告诉我们,要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不仅要在“可疑”处求疑,还应从不疑中求疑。教师要在这方面狠下功夫。 1.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  相似文献   

4.
朱熹日:“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此语一语中的:问题是学习的动因,问题是学习的工具,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毋庸置疑,问题化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推崇并付诸实践.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问题化的毛坯(教材文本)转化为课堂问题化教学,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其思维活跃,学习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生疑、质疑,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  相似文献   

6.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意识是每个人探索理论和进行实践的必备品质,没有问题意识就不能更好地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陆九渊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意识是学习活动的根源和教学活动的中心,它需要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如果在教学中没有问题,就不能更好  相似文献   

7.
质疑能力是指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或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质疑,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质疑,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教其有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以疑启思,寓思于疑——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疑”与“思”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学贵有疑.以疑启思.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产生疑问,那将有助于通过释疑解惑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从疑问开始,教师教学则应该从设疑、激疑开始.本文试图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疑惑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话道破了“疑”在学习中的作用。可以说.“疑”是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也是求知的阶梯。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围绕“疑”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探索、发散思维.让他们放飞驿动的心去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美国学者布鲁巴克也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有疑,学生才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疑,学生才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创新思维,才能有效改进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才能由此步人良性循环轨道。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采  相似文献   

11.
孙宏 《考试周刊》2010,(46):69-69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点及其内在性质的集中概括和体现,是整个教学内容的核心。思维作为数学学科知识的体操。离不开问题教学。需要数学问题这一有效载体进行铺垫。宋代学者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有效运用问题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探索知识、掌握技能.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由此可见,开展问题性教学.已经成为实施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2.
李春芳 《物理教师》2000,21(3):14-16
1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把握准提问的类型 根据提问的目的和作用,课堂提问有以下几个类型.1.1激励式 这类提问适用于新课或新教材教学的开始,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此时要善于从学生的认知冲突处设疑;在人们司空见惯而又不被注意的事物或现象中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思维冲动;也可用将授的新知识,快速给出旧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惊疑中急于探个究竟;也可设置悬念,逼人期待,催人进击.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一开始就提同:一根直筷子,斜插入一碗水中,为何成了“…  相似文献   

13.
李志芹 《教育艺术》2009,(11):7-7,6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思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又能使思维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中的教学过程,而创作能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人形象地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数学生命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事实上,爱提问题的学生就是善于积极思考、富有创见的学生。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会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教学过程中若能抓住时机,设疑引导,促使学生存疑、质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二、质疑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质疑”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敏捷地、主动地、灵活地、独创性…  相似文献   

16.
学贵知疑。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长进矣”。德国数学家希尔伯十分重视鼓励、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他认为,能提出问题的人,不仅说明他善于学习,善于思考,而且是将来能不能在科学上做出贡献、取得成就的最基本的条件。一个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怎么能进行科学研究呢?有问题才有研究对象。在他的数学课上,他最高兴的事是学生能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越多、越深刻,他越高兴。他把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能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看作是他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学贵有疑,疑则有进”。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心理学认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本文试以地理教学为例论述设疑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中的教学过程,而创作能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人形象地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数学生命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赵玉柱 《中学生物学》2009,25(11):21-2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设疑、激疑,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学,激发他们积极思维,诱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地学习研究,进而解决问题,是优化课堂教学,搞好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