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乐透彩券乐透了全台湾人的心,人人见面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买了吗?"有一天,国小五年级的女儿看我紧盯着电视上公益彩券抽奖节目,问我:"妈,你买了吗?"见我点头,她竟皱起了眉头质问我:"你为什么要买?你已经很幸福了呀,干嘛还买?"她这一句话让我感到惊讶,我问:"妹妹呀!买不买彩券和幸不幸福有何关联呢?""妈,你不是常说,上天待每一个人都很公平的吗?他在这里少给你一点,就会在别的地方多给你一点……"没错!因为女儿出生时脑部受了一点伤,所以在IQ上比同龄孩子差了一  相似文献   

2.
陪女儿看一个动画片:剧中女孩的国王外公对女孩说:"我要给你一个最宝贵的礼物。"说到这里他卖了个关子,停顿了一会儿,我不由得心想,又是动画片里的老把戏了,不是金银珠宝就是一种特殊的本领。这几年给女儿讲故事讲得都腻歪了:神笔马良无缘无故得了神笔,画什么便有什么:阿里巴巴发现了宝藏,便再也不愁吃穿;阿拉丁有了神灯便可盖起宫殿,富可敌国……总觉得小小的孩子听多了这些不好,她会对不劳而获有  相似文献   

3.
咬咬牙     
女儿高中毕业后,只身去新加坡读大学。临走时,女儿问我:"你第一次离开家时害怕吗?"我回答:"不怕。"女儿说:"我才不信呢。"我知道,女儿第一次离家外出,还是飘泊海外,难免会滋生胆怯。我告诉女儿:"人生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会身陷困境,不过,只要咬咬牙就挺过去了。"我还告诉女儿:"人要勇于咬牙,善于咬牙。"女儿对我的话若有所思,我看得出来,她在琢磨我话中的含意。"咬咬牙"这句话,还是我父  相似文献   

4.
我欠的债     
现在我是一个人过日子,一个女儿一星期来看我一次,拿拿报纸,送些食品,还帮助做些零事。有一次,我忽然向她道歉:几十年前,我狠狠打过你一次。"我早已经忘了,爸爸,我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可不是,她的儿子已经上大学了。我极不耐烦地对待过妻子李叔华(当她病重的时候)。她子宫里长了一个肉瘤,流血不止,躺在床上不能动。她对我说:"在床旁柜子抽屉里有一瓶云南白药,可以止血,你帮我找一找。""这半夜三更,怎么找"我近乎咆哮了。她只温和地回答了一句:"将来你要后悔的。"现在她死亡已经二十几年。我追悔无及。我们  相似文献   

5.
一个6岁的孩子,看到我的脚搁在茶几上,她轻轻走过来说:"叔叔,对不起,你这样好像不礼貌."客厅里有许多人,他们全愣在那儿,然后哄堂大笑.笑的是小女孩像极了小大人.  相似文献   

6.
妈妈在家里威信很高,平日,她的话虽不多,却句句点着要害。10年前,妈妈生病,我把她接过来住了一阵。有一次,记不得是什么原因,我在饭桌上朝她发了脾气。妈妈看着我,一字一句地说:"你看看,你怎样对待我,以后,妞妞也会怎样对待你。"我看了一眼桌边的女儿妞妞,她正眨巴着天真的眼睛,似懂非懂地听着。我被妈妈的话吓着了,赶紧收敛起来。年轻时气盛,做事根本不考虑后果;有了后代,好像看见了自己的翻版,看见了世事轮  相似文献   

7.
对,你说的没错——我是个坏蛋——很多人都这么说,我自己也知道,但我不介意,"坏蛋"这个词听起来还蛮响亮的,不是吗?我可以想像,陶妮和她的父母围坐在饭桌前,她父母历数我的缺点,希望好女儿远离我这个坏蛋,他们希望陶妮一周、一个月,最好永远都不要再跟我接触。  相似文献   

8.
芳邻 《文化博览》2006,(8):18-19
我不记得自己究竟是几岁开始读《红楼梦》的,但我却记得自己抱着《红楼梦》生吞活剥地狂读并且咀嚼那些生涩句子的情景,甚至忘了吃饭。我一直鼓励女儿读《红楼梦》,但她置若阁闻。幸好,女儿的寒假作业要求读《红楼梦》,我以为机会来了。好说歹说,女儿从高高的书架上取下《红楼梦》。"这么厚?"女儿畏缩了。"没关系,先读有意思的情节。"我绕开开篇那些容易让人迷糊的段落指点女儿。"哦,天呀!"女儿表示自己的能力不允许自己读这部巨著,"我还是读一些短篇吧。""也好。",我悻悻然。我知道小丫头在和我耍滑头。"莫泊桑、欧·亨利、契诃夫、马克·吐温……这么多,我先读谁的?""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莫泊桑的《羊脂球》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随便读哪篇都可以,你会知道什么叫名著,什么是大家。你也会领略风趣幽默和辛辣讽刺……""好吧,我先读《羊脂球》。"女儿被我说动了,跃跃欲试。为此,我们还去眼镜店专门为她配置了平光  相似文献   

9.
桂河 《文化博览》2006,(6):30-31
女儿去年硕士毕业。领到第一笔薪水当日,她兴奋地给我打电话:"终于挣钱了,可以把大学花的都还给你们。"第二天,我如约收到她汇来的钱,说是薪水的一半,以后不定期偿还。本无意收她的钱,妻子说就当我们是银行,帮她存着。这是月初的事。中旬接到女儿电话:"老爸,突发情况太多,再预支一点吧。"我和妻子笑着把钱退回去,想起她大学四年里诸多"花钱无度"的突发情况。大一:总也找不到花钱平衡点女儿入学前,我们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她生活费的数额和发  相似文献   

10.
《康熙来了》的制作人詹仁雄结婚,小 S 的第一句话是:你今天穿的西装也太丑了!新郎无比尴尬。客人却无比开心,因为小 S替他们说了想说而不敢说的实话。小 S 问一个武打女明星:"你难道从来不刮腋毛?"她摸着"上流美"许纯美的皮革披肩问:这——是真的吗?小 S 的大受欢迎,也许原因就在这里她像那个《皇帝新装》故事里的孩子,敢问所有人都疑惑但碍于各种理由无法问出来的问题。她敢说实话。小 S 这类的女孩子,用我妈她们的眼光来看,是  相似文献   

11.
为爱祈祷     
胡平 《文化博览》2005,(4):48-49
我的妻子爱珍是在冬天去世的,她患有白血病,只在医院里挨过了短短三个星期. 我送她回家过了最后一个元旦,她收拾屋子,整理衣物,指给我看了放证券和身份证的地方,还带走了自己所有的照片,后来她把手袋拿在手里,要和女儿分手了,一岁半的雯雯吃惊地抬头望着母亲问:"妈妈,你要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2.
生日     
我把刚买的蛋糕放在餐桌上,进卧室与妻商量红包的事.正在我们犹豫不决的时候,三岁的儿子拿着一块蛋糕往嘴里塞着,搞得脸上手上都是奶油.我一看急了,一巴掌打掉儿子手中的蛋糕,吓得儿子哇哇大哭,母亲见我发脾气,站在一旁像做了错事的孩子:"是我给他切的,我以为……"我没好气地说:"你以为,你以为,你老糊涂了是不是?这是给张书记儿子过生日的,要一百多块呀!"  相似文献   

13.
那天,我转过街角的时候,见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是一个六七岁样子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装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面说,一面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相似文献   

14.
玉如意 《文化博览》2006,(10):18-19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李暖暖是跟她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理所当然地要求她有着显赫身份的爸给她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说,你做梦吧。李暖暖没想到最要紧的关头,她爸不管她,不仅不管,还不许任何人管。李暖暖不止一次踉她爸说,如果你真不管我,我就去最贫困的地方教书,我在那里找个农村男人嫁了,这辈子都不回来。李暖暖她爸对女儿这样的威胁不屑一顾。李暖暖没有办法,就赌气去了西部做志愿者。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我女儿钱舟应浙江电视台之邀,从美国飞回西子湖畔,参加浙籍文化名人情系桑梓的演出活动。到家后,为了晚上的演奏,她便在家里拉琴,一边拉一边对我说:“爸爸,你给我听一听。”我说:“现在你还要我听吗?”我的意思是  相似文献   

16.
囡囡的山林     
回旧金山的第二天,晶晶就对我说:爸,囡囡听说你回来了,想看看你,并请你吃饭,她想问你哪天有时间?囡囡是晶晶的表妹,小她一个月,她大姨的女儿。30多年前,她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偶尔见面,两个小姑娘总是叽叽喳喳,或比谁的小辫子长谁的小辫子短,或玩过家家捉迷藏。  相似文献   

17.
那时不懂你     
苍虹 《文化博览》2006,(6):61-62
我们曾是六口之家。父母亲,三位兄长和我。我们家女人的地位很高,父亲单位的人对我父亲说:"你老婆是‘常有理’,你女儿是‘惹不起’。"父亲一笑,不置可否。母亲是小学教员,她是个很优秀的小学教员。常常半夜三更才回家,说是找学生家长去了。有一天她拎着一块砖头回来,阴着脸。我们大气没敢出。过了许多日子,据父亲透露,是一个学生从母亲的背后扔的,母亲把这块砖头带给他家长看,让他挨了一顿好揍。我的三位兄长义愤填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有一位睿智的老太太。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向她问问题,而她总是有问必答。小孩子中有个调皮的捣蛋鬼。有一天,他抓到了一只小鸟。他双手捧着那只小鸟,然后招来一群朋友,对他们说:"我们去耍弄一下那个老太太,好不好?我先问她我手里有什么,当然她会说有只鸟,然后我就问她这只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她要是说死的,那我就松开手让鸟飞走;她要是说活的,我就猛地一捏,给她看一只死鸟。这样,她怎样答也答不对。"  相似文献   

19.
周末到洛杉矶的全美连锁商场--"价格俱乐部"给女儿买书.根据7岁的女儿在电话中向我所做的简单描述,我挑了3大本估计她可能会喜欢的儿童故事书,就去交钱.  相似文献   

20.
易子而教     
许多家长说拼命工作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于是送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为孩子请家教.于是你不必再费心教孩子,也不知道孩子在学些什么,责任全推给了老师,只有当成绩单发下来的时候,才有明显的反感,或青或白地训一顿,再说一遍:"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全为你!"孩子可能冷不防冒出一句:"是为我吗?是为你们自己吧!"你则可能气得七窍生烟、涕泪纵横,因为你忙不是为自己,你自己也不想忙,你苦死了,既然不是为自己,当然是为孩子、为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