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夏狮     
中国原本无狮,但狮形象在中国自古至今备受推崇,无论传统建筑,还是民间绘画、雕塑和表演艺术,都可欣赏到狮的王者风范、威武气概和灵兽形象。 华夏狮源由 《后汉书·西域传》载:公元87年,安息国王遣使献狮;第二年,月氏王也向中原献狮。这是我国有关狮子的最早记载。之后的2000年间,常有友邻赠我狮兽的记载。  相似文献   

2.
试解西安半圆城角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城墙东南、东北、西北三个角都是方形 ,惟独西南角是半圆形。其壮观、别致 ,为人称道。是谁何时建造了这一奇特城角 ?为什么要如此建造 ?历来说法不一 ,难于定论 ,已成古城西安一谜。建造者与时间问题主要有两种说法 :元代安西王建造与元以后建造。前者的依据是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 ,发掘了西安城东北郊的元代安西王府遗址 (即斡耳垛 ,今秦孟街北、东元路东 )。马得志《西安元代安西王府勘查记》(《考古》1 96 0年第 5期 )表明 ,安西王府城墙的四个角都是半圆形。今西安城元初称“安西城” ,安西王在此镇守 ,是蒙古人统治西北与西南的大…  相似文献   

3.
时至今日,对于金字塔的建造仍有诸多谜团,建造方法便是其中之一。先人怎么把平均2.5吨的巨石不断推进到140多米的高度,并垒砌起精确到52度的坡度?坡度与每个石块的体量是什么关系,才能使这座大金字塔巍然屹立数千年不倒?
  在古典审美中,只有应和了自然的法则,才是人们审美的高度。关于52度这个坡度,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从高处使细沙自然流下,堆积起来的微型沙堆斜坡正好是52度。这与大金字塔的设计建造及其所包含的审美法则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究竟是何人建造了如此宏大威严,而艺术风格又如此简洁的工程?可惜的是,古埃及人并未留下任何关于建造方法的记录。  相似文献   

4.
西王母的神格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王母神话是昆仑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王母是昆仑山上最原始最有名的女神。正如苏雪林先生所言:“西王母与昆仑山原有不可分拆之关系,言西王母即言昆仑也。”①正因为如此,西王母作为一尊大女神在古代神话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仙话化后变为王母娘娘,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对于西王母的神格形象(或者说西王母的职司功能)却研究不够。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民族志记录,从六个方面来谈一谈西王母的神格功能。第一,西王母是一个主刑杀的死神,主司死亡。毫无疑问,这是西王母最原始的神格形象,所以在《山海经》里面…  相似文献   

5.
乡村的狂欢节——社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水生 《寻根》2015,(2):36-38
鲁迅先生的《社戏》,是一篇充满生活情趣的美文。作品通过记叙"我"幼时在家乡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刻画了一群天真率直、活泼可爱的农家少年形象,也展现了一幅江南乡村淳朴而欢乐的社日风俗画。读后,我们对古老的民间乡村社日不由多了几分向往。古代帝王为了祈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每年都要祭祀社稷之神。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社稷之神,在周代即被奉为国家主神,列入祀典。《白虎通义·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  相似文献   

6.
正说到丝绸之路,人们就会想到受汉武帝派遣出使西域的中华第一使臣——凿空丝绸之路的张骞,却鲜有人知道史上还有一位拓展丝绸之路的伟大功臣。他虽不是丝绸之路的凿空者,却是张骞之后拓展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人。明太祖、明成祖时期,明朝与四邻的贡赐贸易最发达,水路上郑和七下西洋,为中华民族第一次在印度洋开辟了航线;陆路上则有他五次出使西域,为拓展丝绸贸易、建立明王朝对西域各国的统辖权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与郑和都是明朝功勋卓著的  相似文献   

7.
唐高宗显庆三年平定西域,遣使者董寄生考察西域之山川地理、风俗民情,而后令许敬宗等据之编纂成《西域图志》六十卷,《西域图志》是唐高宗经营西域的产物,更是西域诸国归附唐王朝的见证;龙朔元年唐高宗派遣王名远出使吐火罗,王名远新撰《西域图记》,则是唐王朝对新归附的吐火罗地区的考察记录.  相似文献   

8.
正莫高窟壁画中的外族形象,多出现在唐以及五代时期的维摩诘经变、涅槃经变以及一些世俗图像当中,画卷里一般有吐蕃人、西域胡人、朝鲜半岛人等不同民族的人物形象。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原封建王朝来往频繁,其族人样貌出现于丝路枢纽——敦煌地区,实是大唐帝国国力昌盛、万国来会景象的真实写照。一、赞普问疾——吐蕃人形象唐与吐蕃的关系十分复杂,既有和亲的情谊,又兼有频繁的征战。吐蕃人是游牧于青藏高原的  相似文献   

9.
翁叶瀚 《寻根》2012,(1):89-94
“潮州厝,皇宫起”,这是一句在粤闽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俗语。“厝”是潮汕人对房屋的通称,“起”在潮汕话中的含义是“建造”。“潮州厝,皇宫起”的意思是,潮州的民间建筑(民居、祠堂或家庙等)就像皇宫一样建造。它道出了潮汕传统民居的规模、气派与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细君公主墓     
宋伯航 《寻根》2009,(1):117-121
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十分重视边疆的稳定与发展,并为之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付出,也留下了许多戍边固疆的人物传奇故事,尤其是那些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更是让人感动,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人藏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舍身为国、远嫁西域的女子是西汉时期的细君公主。前不久,我有幸来到了“中国天马之乡”昭苏县,走进古“丝绸之路”最西端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夏特乡,拜谒了细君公主墓。  相似文献   

11.
大约在东汉时期,佛教由印度经西域传到中国。最初仅在宫廷、贵族中信奉,以后渐播民间。据史籍所载,西晋时长安与洛阳的寺院已达180所,僧尼3700人。这一数字虽是后人所记,未必即为信史,但当时长安的“寺庙图像崇于京邑”则不庸置疑。世居敦煌的月支人竺法护,...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急骤的鼓乐声,一位身着艳丽胡服的舞人在一方园形的毡毯上快速旋转,灵活腾跃,跳起了具有高难技巧的舞蹈。这是我国诸多唐诗中对于当时西域乐舞的描述,例如著名诗人白居易《胡旋女》诗:“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元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这些唐诗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想象余地,近年在宁夏盐池县发掘出土的一座唐墓的两扇石墓门上,各刻有一名男子正在跳着这种旋转如风的(胡旋舞),更为人们提供了直观形象。其实,早在西汉,自张春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以来,与经济贸易交往日益增多的同时,西域乐舞便…  相似文献   

13.
敦煌莫高窟     
杨学勇 《寻根》2005,(3):96-102
敦煌,位于今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甘、青、新三省交界地带,是古代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中西交通的中转站,也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重要城镇;是古代丝绸之路河西道、羌中道和西域南北道交汇要塞,是联结中原西域和中亚以及欧洲的咽喉之地,乃“华戎所交,一都会也”(《续汉书·地理志》刘昭注引《耆旧记》)。敦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20世纪初王道士等人在清理莫高窟16窟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今编号为第17窟)从而使保藏在此的成千上万件绢纸书画、文献遗书得以重见天日,打开了…  相似文献   

14.
在滇西北大理洱海之源的洱源县,唢呐是当地白、汉、彝群众喜爱且极具典型性的民间吹管乐器,无论是婚丧嫁娶、岁时节庆,还是民间社火、宗教礼仪等各种场合,都离不开唢呐那高亢嘹亮、热情奔放的演奏.同时,它还是白族古老的吹吹腔戏的唯一伴奏乐器.可以说,洱源人深爱着唢呐,洱源人也不能没有唢呐,无论是喜庆还是忧伤,唢呐吹奏都是他们表达感情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原地区不是狮子的原产地。历史上,狮子最早是作为西域诸国的贡品进入中原地区的,这些西域国包括月氏、安息、波斯等。这些国家在古时都出产狮子,且存在着丰富的崇狮习俗。狮子在那里被当成威猛、力量与权威的象征。这些习俗随着西域的狮子进入中土。与狮子差不多同时入华的佛  相似文献   

16.
狮子造型包括雕刻、绘画、民间舞蹈等艺术形式中与刺绣、纺织等工艺品上的狮子形象以及民间的其它石雕、陶塑、布织、草编、面糊、泥捏的各种狮子形象。近两千年来,历代雕塑艺术家都把狮子作为雕塑艺术的重要题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作品。这些狮造型在我国艺术史上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三类造型都有不同的演变历程。佛教狮子出现得最早,...  相似文献   

17.
中原地区不是狮子的原产地。历史上,狮子最早是作为西域诸国的贡品进入中原地区的,这些西域国包括月氏、安息、波斯等。这些国家在古时都出产狮子,且存在着丰富的崇狮习俗。狮子在那里被当成威猛、力量与权威的象征。这些习俗随着西域的狮子进入中土。与狮子差不多同时入华的佛教对狮子的美化和神化进一步使这种习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李秀龙 《东方文化》2002,(5):123-126
对于人的生存来说,智慧的意义无论怎么高估似乎都是不为过的。自从人走出诸神的世界后,人只是凭借智慧才建造了并不断开辟着生存的世界。可以说,人的生存正是维系在智慧之上的,智慧使生存成为可能。尤其需提及的是,智慧之重不仅在于其支撑着生命欲求的实现及无止境向上攀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中国西南地区的"西南夷"对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开凿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不仅为汉代中原王朝对西南疆土的开拓与治理奠定了基础,而且由于西南夷中具有游牧性质的部族众多,它们往往纵横千里,活动范围极为广阔,成为西南边地商贸活动的主体,在文献和考古材料方面都留下了丰富的证据。西南夷的活动与汉王朝对西南交通路线的开通恰好形成互为补充的两条线索,体现出中央政治体制与西南民间族群在两汉时期围绕"交通西域"所形成的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20.
施立卓 《大理文化》2021,(4):101-112
从蜀布邛杖识古道 读过《史记·西南夷列传》的人一定会对张骞通西域的传奇故事耳熟能详,这是中华一统史上极其重要的事件.现代法国著名汉学家、丝绸之路研究专家布乐努娃在其《丝绸之路》一书中评说:"中国史学家们认为,中原王朝与西域地区的外交和经济关系,在公元前2世纪时就开始存在了.'西域'很可能是由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凿空'的.此事发生在汉代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这次出使的动机是战略性的,即寻求与匈奴敌对部落首领结成军事同盟,以从背后袭击匈奴人."这里说的"凿空"是司马迁的原话,意思是对未知领域的探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