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戏曲网站的现状与分析(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传统戏曲在艺术格局中的边缘化并不代表艺术价值的衰减.相反,戏曲所具有的古典艺术、民族艺术的双重身份,在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更加显现出其固有价值.互联网时代的戏曲网站是戏曲传播的一种传承与转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005、2007、2008三年的戏曲网站的调查数据,从戏曲网络传播的意义、戏曲网站概况、网络戏曲传播特点以及多维度的思考等几个方面来对戏曲网站现状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全面地把握戏曲网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戏曲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秦姜 《声屏世界》2009,(9):30-32
面对新的时代,戏曲广播在戏曲艺术本体的不景气和电影、电视、新媒体等新兴艺术形式及娱乐方式的严峻挑战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王洁 《青年记者》2013,(20):128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变化,戏曲艺术遭遇困境,有的甚至濒临失传。探寻传统戏曲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中的保护与发展之道,在保留原有艺术特质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当务之急。电视戏曲节目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化电视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它运用电视技术的手段,突破了戏曲舞台艺术的  相似文献   

4.
浅析新媒体视角下传统戏曲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媒介,广播、电影、电视推动了戏曲的艺术的传播。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使戏曲的传播方式彻底改变,极大地推进了戏曲艺术的发展。而应对新媒体,传统戏曲行业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5.
一明清王骥德、李渔有“世之腔30年一变”之说,当代戏曲音乐家也认为越剧形成后100年内声腔平均十几年一变。这是因为,音乐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新的音乐跳动着新时代的脉膊。由于时代的前进,人们对戏曲艺术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戏曲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欣赏情趣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广播戏曲不同于舞台戏曲,无直观形象,属声音艺术。所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戏曲艺术浩如烟海,蕴藏着宝贵的财富,传播之广泛,流传之久远,令世人所瞩目。戏曲既是民族化历史发展的积淀,又是一个综合艺术的载体,直接受到民族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支配和影响。当前,戏曲艺术处在多种艺术竞争的时代,必须确立和调整自己的艺术走向,充分发展自己的艺术个性,唯有如此,才能在新世纪中再创新的辉煌。作为戏曲艺术家族一员的广播戏曲节目,为张扬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一番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视听高度发达的感官时代,艺术的传播方式与接受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愈来愈多的直接作用人感官的各类艺术形式铺天盖地,挤压着传统艺术的生存空间。 近些年,作为传统艺术代表的戏曲的演出和播出与其他艺术形式及娱乐节目相比已明显趋于弱势,尤其是年轻的戏曲观众和听众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时代的戏曲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并且戏曲在适应新的传播方式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身的艺术形态。戏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寻找适宜于大众传媒时代生存与发展的传播策略。温州的瓯剧艺术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且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梨园春》是河南电视台至今唯一一档戏曲类电视栏目,栏目将自己的戏曲内容紧扣时代脉搏和广大观众的收视需求,其精准的定位及高质量的节目内容也使栏目有着众多忠实的观众群,成功实现了将本土戏曲文化和传统戏曲文化艺术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舞台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先是相声受群众宠爱,接着小品热,出现了一批演小品的名演员,后来,从小品发展到戏曲小喜剧,不少戏曲剧种的小喜剧,成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看家戏。究其原因,是这些艺术形式短小精悍,节奏明快;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喜剧色彩浓,让人在笑声中得到美的享受。 戏曲喜剧,就是能让人们在笑声中受褒美贬丑思想启迪的艺术,所以,时代需要它,人民喜爱它。时代呼唤戏曲喜剧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戏曲广播作为戏曲艺术与广播之间的边缘性艺术,受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冲击,一个是戏曲不景气,一个是广播的降温。这种局面的形成给戏曲广播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听众的减少。听众是广播的对象,假若没有听众,广播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为此,全国各电台从事戏曲广播的同行们都以时代的紧迫感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对戏曲广播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在重新认识戏曲、重新认识广播、  相似文献   

12.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新时代,传播好、传承好、发展好戏曲艺术任重道远。电视戏曲节目是传播戏曲的重要载体。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在全媒体格局下,戏曲传播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需要广电媒体从戏曲节目内容价值、表达形态、时空路径、传播渠道、受众圈层等维度进行多元拓展,以激活戏曲活力,拓宽传播破圈路径,赋能戏曲焕发时代新彩,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相似文献   

13.
陈维昭 《文化遗产》2014,(4):125-131
戏曲凡例具有自己独特的专业性特征。在戏曲文本中,凡例往往用以交代剧作的思想要义,帮助读者理解戏曲作品的意蕴;在戏曲理论中,凡例用以概述理论总纲;在戏曲曲谱的专书中,凡例所涉及的主要是创作的"技术"层面,比如用韵、用字、用板等。凡例是一种律例意识的产物,在曲谱类中,凡例表达了一种"立法"的意向与尝试;在创作类中,凡例是一则"守法"的宣言。在这样一些"技术"层面的宣言中,可以看到作者或编订者的戏曲观念,也反映了时代的艺术旨趣与流行时尚;而在一些清唱类或涉及表演的文本中,凡例又被用以作为表演指导的纲领性文字。戏曲凡例是一种理性反思的产物,表达了作者乃至其时代的艺术自觉。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艺术史,戏曲和电影在一开始就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即是1905年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电影《定军山》.戏曲艺术一直与时俱进,彰显着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自中国电影史的开始直至今日,戏曲也一直在尝试以电影为载体进行艺术表达.1956年的京剧电影《荒山泪》是新中国初期戏改的成果,用电影将中国故事进行国际表达,该...  相似文献   

15.
《梨园春》是河南电视台的品牌戏曲栏目,二十年多来,栏目将自己的戏曲内容紧扣时代脉搏和广大观众们的收视需求,成功实现了将本土戏曲文化和传统戏曲文化艺术资源的整合。本文主要从《梨园春》品牌标志的设计、本土化品牌的打造、品牌的拓展及栏目品牌形象的提升几个方面入手,重点分析《梨园春》栏目是如何逐步实施其品牌建构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戏曲艺术历史久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和人们欣赏情趣的转换,古老的传统戏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疏离了当代观众,这也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因此,戏曲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就成了戏曲工作者面对的历史使命和许多同行们思考、实践和探索的课题作为电视台戏曲栏目的编导,除了考虑上面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需要面对,这就是如何凭借电视屏幕这一现代传媒为当代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搭建一座走近戏曲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戏曲广播包括广播中所有的戏曲节目,不言而喻,它要受到广播形式和戏曲艺术实践的制约。首先,它必须遵循广播听觉艺术规律发展,这与音乐广播、文学广播等具有相通之处;其次,戏曲广播离不开戏曲艺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戏曲艺术的存在,戏曲广播将是无稽之谈。但是,这两种制约并不是束缚戏曲广播发展的绳索,恰恰相反,在这两种制约关系中,戏曲  相似文献   

18.
戏曲广播指的是广播中所有的戏曲节目。就整个戏曲艺术实践来看,舞台戏曲肯定是主阵地,它代表着整个戏曲艺术发展的水平。戏曲广播的发展必须依赖和借助于舞台戏曲创作实践的成果。但这并不等于说戏曲广播是无能为力的,它也有与生俱来的优势,这就是它美化、突出、筛选、利用戏曲可听性因素,能动反映整个戏曲艺术实践的灵活性、广泛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民间传统艺术,中国戏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生存和发展受到了电影、电视等新兴艺术形式的严峻挑战。中国戏曲固然应该承担起传播民族文化遗产、演绎民族优秀经典的责任,但也应该创造新的时代经典,将现代生活的新题材融进戏曲艺术形式中,跳出传统艺术形式演绎老题材的圈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对文艺的欣赏情趣和审美意识发生了急剧变化。古老的戏曲艺术面临众多艺术形式的严峻挑战。广大青年朋友热衷于通俗歌曲以及其它艺术样式而疏远戏曲。人们在为戏曲的前景忧虑。当代,各种通俗艺术正朝着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我们戏曲广播工作者能否解放一下思想,在继承和发扬戏曲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借助一下歌曲的优势,架起一座使青年朋友能够接近戏曲殿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