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胡适的戏剧观与戏剧创作祖芳宏,谢昭新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胡适不仅首挑“文学革命”大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理论倡导文章,而且在诗歌、小说、戏剧各个体裁领域,都作了创作上的“实验”。就戏剧言,他不仅...  相似文献   

2.
一就一般的史料所言,郁达夫与胡适的交往始于一九二二年“夕阳楼”论争之后,近读中华书局出版的《胡适来往书信选》方知此说是不确切的,实际上早在“文学革命”开始时,他们就有书信联系了。一九一七年胡适、陈独秀等人发动“文学革命”,唤起了一批希望改革,谋求民主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觉悟。当时留学日本的郁达夫就是如此。他对胡适在《文学改良刍  相似文献   

3.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当时该刊并不显眼,作者来源亦很狭窄,发行量也并不大。《新青年》的名声鹊起,及至发展成为一场规模宏大,影响全国知识界的思想启蒙运动,是在其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帜以后的事,这与胡适的介入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探讨胡适倡导的“文学革命”的示范意义,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必有助益。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与陈独秀均享有“文学革命之急先锋”的美誉。胡适1910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后,逐渐萌发了文学改良思想。1915年,胡适写诗为梅光迪送行,诗云:“梅生梅生毋自鄙,神州文学无枯馁,百年未有王者起,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吾辈势不容坐视,且往号召二三子,革命军前杖马箠,鞭挞驱逐一车鬼,再拜迎入新世纪,作歌今送梅生行,狂言之道臣当烹,我自不吐定不快,人言未足为轻重”。诗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并认定文学革命将迎来一个新世纪。1917年1月,胡适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五四”文学革命又称新文学运动,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伟大开端。几十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对于“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和起点问题,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议。有人认为:“五四”文学革命是胡适一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和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学运动。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一文中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钱玄同也说:“适之是现在第一个提倡新文学的  相似文献   

6.
从1917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到30年代的文学史自述《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胡适关于文学革命的态度有一个转变。胡适在分析五四新文学发生原因的时候,和陈独秀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胡适在他的文学史自述中,淡化了文学革命中“人的文学”这一命题的意义,淡化了近代的白话运动,从而突出了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胡适的文学史自述是“戏台里喝采”,作为一种文学史叙述策略,影响了后来的新文学史写作。  相似文献   

7.
李平 《当代电大》2004,(4):11-14
绪论1)思想革命的产生从“科学救国”到“政体革命”再到“思想革命”。思想革命与文学的关系。2 )新的文学形式的形成途径外来形式的民族化。传统形式的现代化。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式。3)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发生期:1917- 192 0年。发展第一期:192 1- 192 7年。发展第二期:192 8- 1937年7月。发展第三期:1937年7月- 194 9年。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1)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从思想革命到文学革命。文学革命的开始:《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2 )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胡适简况。胡适的新文学观…  相似文献   

8.
李平 《当代电大》2002,(4):34-37
1 绪论1)思想革命的产生从“科学救国”到“政体革命”再到“思想革命”。思想革命与文学的关系。2 )新的文学形式的形成途径外来形式的民族化。传统形式的现代化。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式。3)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发生期 ;1917— 192 0年。发展第一期 :192 1— 192 7年。发展第二期 :192 8— 1937年 7月。发展第三期 :1937年 7月— 194 9年。2 “五四”文学革命1)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从思想革命到文学革命。文学革命的开始 :《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2 )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胡适简况。胡适…  相似文献   

9.
在叙述本题之前,应先交代一下时间的界限。文学史家们关于新文学史的分期与历史学家对于包括文学革命在内的新文化运动的分期,有着不能完全一致的见解。但不论谁都不能否认:《青年杂志》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是文学革命运动的第一声叫喊;新文学的自觉尝试在一九一六年前后就开始;《狂人日记》的发表使鲁迅成了新文学的真正开山。而这些,都是在“五四”之前就发生的。实际上,从《青年杂志》创刊到“五四”之前这期间,文学革命运动已逐渐显示出相当的声势。其中,胡适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他提出了文学改良理论。本文正企图对《青年杂志》创刊到五四运动这期间的胡适的文学改良理论作个简略的述评。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陈独秀等人主要从理论上倡导文学革命,而在创作实践上真正显示文学革命实绩的是鲁迅的小说。鲁迅《狂人日记》等短篇小说,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文学革命的主要发难者陈独秀读后,表示“实在五体投地的佩服”,胡适也深感自己和其他几位极力鼓吹新文学的人,都是“提倡有心,创造无力”。茅盾后来论及《狂人日记》时,更明确地指出,在文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平行比较的方法,比较论证了胡适、周作人早期的文学革命观、文学理论渊源、文学研究方法论。文章认为,在文学革命观上,胡适侧重于从文学自身谈文学革命,周作人则侧重于从社会、政治方面谈文学革命;胡适文学理论源自进化论、周作人源自人道主义理论;在文学研究上,胡适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周作人主张“宽容”,否认研究的原则、标准。  相似文献   

12.
胡适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首倡,而其“文学革命”主张的形成,其直接动因则在于其“教育救国”思想。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前夕,也就是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九年初,胡适、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发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因为时间距离五四运动很近,所以又称五四文学革命。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陈独秀在当时提出了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学革命”的口号,随即就有几个人起来响应。由此,后来就有人把它誉为那是  相似文献   

14.
胡适与戏剧     
丰富的看戏经历为胡适日后进行戏剧改良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和经验,胡适戏剧改良的理论基点是文学进化观念和实验主义哲学,胡适的戏剧改良观念是与其倡导的“五四”文学革命步调是一致的,胡适还在戏剧翻译和戏剧创作中不遗余力,其翻译创作戏剧的动力和标准是写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戏剧观。厘清胡适和戏剧改革创作的关系,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进程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于胡适的是非功过,历来颇有争议。关于文学革命是如此,对他的诗歌创作也是这样。胡适十来岁在上海读书期间就享有“少年诗人”的盛名。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写过各体诗歌和译诗大约五六百首。其中收入各版《尝试集》的有七十多首,收入《尝试后集》和《胡适手稿》中“未收的诗稿”的有一百二十多首。对于胡适的诗歌,特别是《尝试集》,历史上就存在不同看法,今天仍有分歧,就是在港台和海外也有过一番争议。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会长期出现评价和看法上的分歧和差异呢?这是值得研究的。本文想就半个多世纪以来胡适诗歌评价上的分歧和争议,做一点历史的回顾和考察,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一些历史线索和史实根据。  相似文献   

16.
胡适关注语言工具的变革,建构起白话文学理论;周作人重视文学实质内容的更新,形成“人的文学”观。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是以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来源于人道主义思想。在文学革命的态度上,胡适属于温和派;周作人更深刻、激进,但也有宽容的一面。总的来看,在五四新文学革命中,胡适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文字改革”,周作人迈出了关键的“第二步——思想改革”。二者在新文学运动中具有彼此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7.
胡适作为“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曾蜚声遐尔,名噪一时。后来由于他充当了蒋介石的“过河卒子”,被人民所唾弃,特别是50年代受到批评后,在大陆则无人问津。近十几年来,大陆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胡适进行研究。笔者虽曾涉足于此,但对其文学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文学革命是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 1912年1月,《新青年》杂志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是”五四”文学革命向旧文学发难的第一个信号。1917年,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高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陈独秀以激进的战斗姿态,从与社会革命思想革命的关系上阐述了文学革命的必然性,明确提出了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文学革命“三大主义”。陈独秀这篇富于战斗性的论文,实际上成为发难时期文学革命的纲领和宣言。就文学改革运动理论主张的内容和指导思想的性质来看,到了1918年,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便发生了较明显的变比。一批先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到十月革命曙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逐渐转变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同一些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起,成为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领导和骨干。文学革命的理论和主张也带上了更为鲜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色彩。五四运动前后,文学革命有了新的发展。《新青年》自1918年5月第4卷第5号起全部改用白话文。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已经过去了六十年,作为其中最早有成绩的部门的新诗,也有了六十年的历史。可是,对于新诗的开步,至今还是众说纷纭。胡适是新诗的最初倡导者,他的《尝试集》是第一本新诗集,这本来是一个无须争辩的历史事实;胡适关于新诗的主张,也“大体上似乎为‘新青年’诗人所共信”(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论》)。从一九五四年底开始,我们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对胡适反动思想的声势浩大的批判。这场批判毫无疑义是必要的,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这以后,对胡适的诗论和《尝试集》的评价,就走上了全盘否定的道路。借此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纪念的机会,我们试图以历史的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阐述一下《尝试集》的思想内容,和胡适在新诗倡导时期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对胡适文学革命主张的评论,一直存在一个极大的矛盾,大多数论者都一致认为,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只是一种形式革命的主张,忽视文学内容的革命,因而只可能属于一种改良主义的革命。但是他们的观点不能解释当时的历史现实,为什么这样一种被他们评价极低的形式革命竟发动了一场深刻剧烈的文学革命运动,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粉碎“四人帮”以后,为了完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拨乱反正的任务,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一些论者对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作了重新评价,他们一反前人的结论,认为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主要不在形式革命,而在于文学内容的革命,这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片面的,其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