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40年6月17日的早晨,加莱海峡上空薄云片片,旭日初升,一架印着英国皇家空军标志的小飞机正在海峡上空飞行,穿过云层,向伦敦飞去.飞机上坐着一位脸色严峻的高个男子,他撩开窗帘,阳光从窗口徐徐照进来.清晨的阳光十分温柔,还不能撕碎海与天的朦胧,只把一道道光束穿过云缝,在浩瀚的海平面上留下灿灿鳞波.这是一个宁静、安详而美丽的欧洲的早晨,一幅上帝赐予欧洲的美景.  相似文献   

2.
二上黄山     
上一次上黄山是在10年前,也是在夏季。第一次上黄山那份新奇、冲动、兴奋至今还难以忘怀。也是在雨季,也是在烟雨朦胧中登上了黄山。晚上住北海宾馆,盼望着次日晨能够看到日出。早晨起来向外一看,仍是云雾缭绕,只好钻进被窝再温梦。起来后仍在雨中游了黄山。10年过去,黄山的印象仍像是山里的云雾一样;是美丽的,但也是朦胧的。那朦胧的美,更吸引着我再上黄山。  相似文献   

3.
Major 《航空档案》2008,(2):100-10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留给人们的印像通常是爵士乐、旗袍、晚礼服、霓红灯、黑白老电影或许还有这些古典旅客机。那真是一个奢糜的年代,却又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年代,今天回首,那时的一切或许像30年代的老片子一样,或多或少的笼罩在一层唯美的朦胧之中,充满了古典的浪漫。  相似文献   

4.
1993年的3月8日,一天之中有两件事对我有着特别的意义;一是这天我第一次正式主持《上海早晨》这档节目,二是在12小时之后,我焦急地站在新客站的六号站台上,等候着一列从遥远的北国南下的列车迎接我的新娘。婚期早已择定,但和其后我加盟《上海早晨》的时间正好撞车。我挚爱着我的妻子,也热爱这东方大都市瑰丽的早晨,推迟婚期或向领导告假都是我所不愿的。善解人意的未婚妻,没有多说什么,如期登上南下的列车,无怨无悔。没有蜜月、没有新房、没有仪式,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新婚之夜。每天  相似文献   

5.
春节的习俗     
《云南档案》2012,(1):58-58
<正>1.腊月二十三祭灶: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2.腊月二十四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  相似文献   

6.
1986年11月15日凌晨5点20分,还在朦胧中的福建沿海、尤其是福州、厦门一线的人们,被强烈的地震震感惊醒,人们纷纷翻身起床、跑出楼房,惊恐地询问:哪里发生了地震? 早晨7点,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播出了一条独家消息: “今天早晨5点20分3秒,台湾省东部地区发生震级为七级左右的地震,福州及我省沿海地区普遍有感。这次地震发生在台湾,震中离我省沿海地区较远,请我省、特别是沿海各城市群众不必惊慌,进一步的情况我们将向您连续报道”。消息播出后,听众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传  相似文献   

7.
杨红  周航 《新闻爱好者》2011,(24):142-143
张伟明的中篇小说《卢树的月光》(载《作品》2010年10月下半月刊)是现实与诗意的,是张伟明式的。卢树是小说的主人公,"月光"是他家那匹马的名字。小说的情节发展其实十分简单,但始终能让读者浸泡在一种朦胧的、诗意的又搁浅在现实的氛围之中。卢树是一个仍在  相似文献   

8.
元旦过后,进入阴历腊月,农历新年就快到了,中国的民俗非常重视这一段时间,在饮食方面尤为突出。在腊八要喝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吃糖瓜;除夕合家团聚,包饺子、吃团圆饭。元旦到春节期间  相似文献   

9.
“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三十晚上三件事,包饺子、放鞭炮、看电视(春节联欢晚会)。”——九十年代新民俗早起七件事是自古及今都很有代表性的必修课,只是随着科技进步,许多人家不再愁柴,因为有了“双气”,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农历腊月三十晚上看电视春节晚会又成为一种新民俗现象。从我们前面说的新民俗中可以看出,前两项都可以十年乃至百年一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国许多重大的节庆活动中,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要数春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历时二十多天之  相似文献   

11.
在人民日报,他有不少第一:第一次记者的名字被写进编者按;第一次把一篇工程报道写成一整版,第一次开设记者个人评论专栏。一篇篇稿子出笼,多在夜阑人静时。人民日报记者王慧敏将自己的工作时间分为三个时段,他称为“三个早晨工作法”。第一个早晨:早饭前;第二个早晨:午饭后;第三个早晨:晚上9点至凌晨3点。工作是勤勉的,更吸引人眼球的是他在这张全国最大的机关报工作,却把机关报的报道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典型报道不是上头给的,是自己从基层挖出来实笃笃的新闻;国家大型工程报道不去报成就却报道差距;不停追踪新闻发生地的阶段性变化,动态地反映时代,反映区域;评论没有官话、套话、空话,让人耳目一新。这或许就是业内人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严肃的主流大报。 王慧敏,河南洛阳人,1966年12月生,大学毕业后进江苏常州日报工作,后考入武汉大学新闻系攻读研究生,1994年分配进人民日报经济部,2001年开始负责人民日报经济周刊,现为人民日报新疆站负责人,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兰州大学经济系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12.
儿时过年     
<正>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新年一到,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还能放鞭炮。一进入腊月,年的脚步就一天天加快。腊月初八喝了腊八粥,年味就浓了。鞭炮的清脆声在房屋顶上炸响,童年的天空闪亮起来。三九、四九凌上走,天出奇的冷。家门前水塘里结了厚厚的冰,孩子们在上边滑来滑去。这时候,学  相似文献   

13.
春节前我的最后一个活动是担任四川卫视《诗歌之王》的点评嘉宾,那天已经是腊月二十六,农历立春。  相似文献   

14.
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腊月初八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人们就在腊八节这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相似文献   

15.
中国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刊 《兰台内外》2008,(2):60-63
时间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者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到正月初五,有的甚至到正月十五。  相似文献   

16.
一进腊月门,银装素裹的长白山下、松花江畔的农民们,又开始为过年忙活起来。特别是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儿”直到除夕,人们每天都有不少事情要做。记者在吉林长白山区长大,自小就背熟了这样的民谚:“二十三,灶王上天;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烀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帖倒酉;三十夜,守一宿。”现如今在吉林很多村庄里,人们仍恪守着这些年俗。 过年是中华民族各种民俗最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腊月与正月     
正腊月,为一年之末的最后一个农历月份,俗称为岁尾,又称为冰月、寒月,文人墨客多称为嘉平月。"腊",起源于我国上古神农时,至今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尔雅》载"凡年来岁初之交,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商朝将过年直称为"祀"即取义于这期间要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古人称之为"腊"或"蜡",周朝时"腊"专祭祖先,"蜡"专祭百神。秦汉时统称为"腊",夏及汉后各朝,"腊"皆举行于农历十二月,故世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  相似文献   

18.
张戈同志所作山水画《春风又绿江南岸》深深地吸引了我。画中那开阔而迷蒙的水面,着春风吐新芽的丛树,掩映在林影波光中青瓦白墙的村居房舍,或停泊或漂荡的渔船,都呈现在一片绿色朦胧之中,立在画前,一种春梦般的诗情扑面而来,犹如置身于明丽的春日,令人心醉! 作者采用了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法,将数里之景尽收笔底,并以焦墨渴笔、乱麻皱法刻划岸边岩石,直笔散点表现江岸山岩上的灌木丛草,在墨色  相似文献   

19.
环球视听     
香港市民热衷于电台的“时事响应”香港市民热衷于在电台的“时事响应”节目中表达意见;同时参与社会政策的官员、各级议员也都懂得善用电台节目来阐释自己的思想。香港报纸和电视记者,也经常到电台直播室发掘新闻,以至有些评论家认为,电台早晨的时事节目,已经为香港设下当天的议程。香港电台和商业电台早晨的时事节目是两台收听人数最多的节目。1991年获得香港政府发放的第二个商业广播执照的新城电台,也急起直追,积极筹划早晨的时事响应节目,争夺早晨的收听率。香港电台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运作程序与其他部门有类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天津早晨》是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从一九八九年元旦起开办的一个直播板块节目,每次节目时间一个小时,从早晨七点至八点播出。这个节目以其新颖、丰富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内容和亲切自然的播音风格赢得广大听众的欢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几次赞扬《天津早晨》节目办得好,很成功,有特色。一九八九年七月三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