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士报道员宣柏林入伍3年来,已经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180多篇。去年11月,他荣立了第三次三等功。宣柏林1983年11月从浙江肖山入伍。在部队领导的关心和新闻干事的帮助下,他担任了战士业余报道员。他利用休息时间自学新闻业务书籍,努力实践,不断提高自己抓问题、抓角度的能力和新闻写作水平。一次,他到兄弟连队采  相似文献   

2.
我是1978年入伍的,从班、排、连到海军最高机关,每个“台阶”都走了。入伍后当文书,当报道员,提干后当团、师、军新闻干事,1991年调到报社。调报社后,自己多半干的是通联工作。当了通联编辑后,我这样要求自己:真诚帮助报道员,热情扶持报道员。1993年,我给《新闻传播》杂志写了一篇小稿,题目是《劳好“举手之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些年来,我真不知道为多少报道员回了信、寄了杂志、解答了疑难,进行了鼓励和帮助。这些举手之劳,带来的结果却是令人欣喜的:不少战士写稿见了报,有的因此转了志愿兵、提了干,…  相似文献   

3.
房秀文,]970年入伍,历任战士、师直报道员、师新闻干事、省军区新闻干事。如今18年过去了,他始终朝着在新闻战线成才的目标竭力攀登,身后留下了一串不懈追求的足迹…… (一)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得以与新闻结缘。他入伍3个月时,一封家信经一名业余报道员修改后,以《妈妈给我的来信》为题,发表在军区小报上。一时,很多人被镇住了:入伍才几个月的“新兵蛋儿”,裤头还没  相似文献   

4.
寇永强.我的新闻领路人.他1990年3月入伍.2000年5月担任新闻干事,10年间共培训出30多名报道员,有10多人调至师以上政治机关工作。几天前.我去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录像室发电视视频,顺道去了趟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新闻办。想看看我的这位新闻领路人。他有事出去了.看到我曾经熟悉的办公室,勾起了我不少回忆。算起来,从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新闻办走出去的干部不少.我算_-一个,有的去了海军和总部机关。在我们的眼里,寇永强是阶梯、兄长、益友和行者。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从地方大学入伍的武警警官,入伍前我对《军事记者》杂志可以说一无所知,入伍后在我部新闻干事孙建民同志的推荐下,翻看了2002年第1期和第2期《军事记者》,不看不知道,一看乐一跳,我被它精辟的论述、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印刷所折服。也许是学中文的缘故吧,一向对书报杂志十分挑剔的我,对《军事记者》却“一见倾心”,无法说“不”。钟情《军事记者》杂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高质量和高品位。《军事记者》是目前国内新闻写作杂志中的佼佼者,特别是在军事新闻理论的研究、探索、开拓方面,领潮流之先,具有无与伦比的优…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的新闻专业刊物中,我为什么单单青睐《新闻三昧》?说来话也不长。记得前年刚入伍时,部队成立新闻报道组。团里见我入伍前是县中学生文学社社长,又在报刊上发表过几十篇文学稿件,就任命我当报道组组长。我满口答应下来,并立下了到年终改变团新闻工作落后面貌的军令状。我自信发表过文学稿件,认为写新闻是小菜一碟,所以不注重新闻理论的学习,见到素材就写,结果往往是“瞎子点灯——白  相似文献   

7.
痴心不变     
我是一名参加军报第7期、第9期和第12期新闻函授的学员。入伍7年来,虽然工作岗位调换了多次,但我对函授中心的喜爱之情和对中心老师的感激之情却痴心不变、与日俱增。1996年3月,刚刚穿上军装的我,便在团报道组组长的极力怂恿和大力推荐下,报名参加了中心的函授学习。随着一期期函授通讯和《新闻与成才》(现为《军事记者》)的如期而至,我对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中心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试着写了一些稿件,没想当年就在《新闻与成才》杂志和函授通讯中各见稿一篇。我也成了官兵心目中的“兵秀才”、“笔杆子…  相似文献   

8.
战友说我有“新闻缘”.这话一点也不假。入伍以来.我在新闻报道这条艰辛的道路上摸爬滚打了12年.发表了千余篇稿件.获得几十本荣誉证书。我在收获梦想的同时.也收获了浪漫的爱情。  相似文献   

9.
我曾在部队当了20多年摄影通讯员,从入伍至转业到地方,一直没有离开新闻摄影岗位。其间,除了负责向部队报刊提供新闻图片,还有不少图片在地方报刊发表。1993年10月,我脱下了心爱的军装,转业到石家庄日报社继续专职新闻摄影工作。石家庄市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军政军民关系融洽,编辑部经常收到部队摄影通讯员的来稿。由于我也是军人出身,对部队来稿就多了几分偏爱,编发了不少军队支援地方建设和人民群众以不同方式拥军优属的图片。有的照片还在各级好新闻评选中获奖。但是从众多的部队来稿中有时常发现一些问题。有的照片属于技术方面…  相似文献   

10.
第一份津贴     
赵参 《北京档案》2015,(3):61-61
我于1969年8月22日到内蒙古兵团。那时的兵团列入北京军区序列,实行完全的供给制,后勤保障按陆军标准,战士享受入伍津贴,入伍第一年,男兵每人每月5元,女兵每人每月5.75元。9月初我领到了第一份津贴,8月和9月两个月的津贴费共10元。战友们领到津贴都很高兴,有的到连队小卖部买包烟,有的买点零七八碎的日用品。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13,(11):67-67
陈湘阳在2013年第8期《新闻知识》上撰文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攻,副刊守”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文化副刊版面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的新闻专业刊物中,我为什么单单青睐《新闻前哨》?记得1992年冬我刚入伍不久,营里就让我负责全营的新闻报道工作,以改变新闻报道落后的局面,原因是我入伍前是县中学生文学社社长,又发表了文学稿件.我自信写新闻稿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便满口答应下来,还立了到年终要夺得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的“军令状”.谁知3个月过去了,我一篇稿也没见报.望着草稿纸上一篇篇的“四不像”.我急得团团转.这时教导员出差带回来几本《新闻前哨》.望着装帧精美的她,我急忙打开细读.她栏目多,内容丰富,知识性实用  相似文献   

13.
《军事记者》2001,(7):44-44
收到你的来信和来稿,我深受感动。尤其是当我得知你从1988年起一届不落连续参加了11届军报的新闻函授时,我被你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染。你入伍19年来,先后调动了8个单位,可无论走到哪里,也没有忘记自己一直酷爱的新闻工作,每届新闻函授招生,你都积极报名参加,并坚持业余学习和采写新闻。你把新闻陪伴着你,当做乐趣,当成战胜困难的动力,所以,尽管你的道路充满酸甜苦辣,可你仍然热情依旧,苦中有乐。你的这种永不退缩的顽强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四年入伍以来,我就与《新闻记者》交上了朋友。在她的帮助指导下,我利用业余时问,把连队发生的好人好事写成稿子,寄给《空军报》等新闻单位。你别说,还真被采用不少哩,有的还被评为好稿。可以说,阅读《新闻记者》,使我获取了营房外的大量新闻信息。 一九八七年老兵退伍时,部队领导根据我在新闻报道工作中的成绩,决定把我留下来,这也坚定了我与《新闻记者》为友的决心。 一九九一年初,上级准备将一批优秀战士报道员直接提干,部队领导根据我连续几年被空军、军区空军和《空军报》等评为优秀通讯员的情况,把我报了上去。没…  相似文献   

15.
口述实录体新闻,就是新闻作者通过对人物的采访,将人物口述的新闻事实、新的观点和主张等作实录报道的一种新闻样式。它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亲近感。从口述实录性新闻的写作特点和内容来说,需要作者注意以下几点: 1、从口述实录中反映新闻事实。口述实录体新闻不是人物一般语言的记录,更不是人物的讲话稿,而是要言之有物。这个“物”就是新闻事实。也就是要在人物的口述中,把新闻事实反映出来。否则,就不成其为新闻。例如《“吹灯兵”的情怀》(1987年全国好新闻作品),实录了一连阵地长张玉江的话:“说我是‘吹灯兵’?那倒不假,不瞒您说,吹了8次啦。战友们爱跟我开玩笑,说我和‘8’字有缘分。您看,我1980年入伍,当了8年兵,8次立动受奖,8次代理排长,可也被80年代的姑娘‘吹’了8次‘灯’。”接着,记者实录了张玉江谈的找对象被姑娘8次‘吹灯’的原因和经过,以及他的态度和想法。他的谈话本身就是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6.
王航 《军事记者》2003,(5):64-64
细算起来,《居委会,新来了退伍兵》一稿的见报已是两年前的事儿了。这是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后见报的第一稿稿件。它的采写成功,使我悟出了新闻采写的一个真谛: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活生活。 作为一名携笔从戎的地方大学生,我的文字功底还是有的;入伍前曾在报纸杂志发表过数百篇诗歌、散文,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编辑老师:你们好!我是沈阳军区联勤第二分部新闻干事。从入伍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对新闻报道工作有一种特别的兴趣,先从“萝卜条”、“豆腐块”写起,后来到政治处当了报道员,上军校时是学员队报道组组长,毕业后不到半年就被抽到机关专门从事报道工作,在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关心和指导下,特别是在军报编辑老师的教导下,写作能力不断提高。去年,我被军报选为特约通讯员,深感“特约”二字之重要。一年来,我更加努力地学习,通过《通联情况》这一学习阵地,了解了军报宣传动态,学到了不少新知识。一年来,我在军报上稿8篇,其中反映大连第2…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个新闻爱好者,并兼任八九家新闻单位的特约记者与通讯员。为了学习与提高业务水平,我订阅了8种新闻业务刊物。当我拿到陕西《新闻知识》第11期时,看到该期上的《点子与新闻》一文,觉得写得颇好,拜读后收益匪浅。时隔两日,收到《新闻三味》第10期,上面也有这篇文章。过了一周,又邮来《新闻战线》第11期,该刊上也有  相似文献   

19.
叶慧斌 《视听界》2015,(1):105-107
近年来,市县级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呈现低迷和萎缩态势,有的市县台没有专设的评论节目;有的被压缩成新闻节目中的子栏目;有的被"整编"成了报道类节目;有的台虽然还保留着新闻评论节目,但大多形式单一,挖掘不深,观点平淡;有的热衷于"炒冷饭",从报刊、网络上抄袭观点。这些新闻评论节目很大程度上已经弱化了新闻评论的功能;还有一些市县台的新闻评论节目只是为年度创优准备的"盆景"。  相似文献   

20.
济南军区某炮兵旅一营二连士官解晓来,入伍8年来,在新闻园地里辛勤耕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0年的一天,连队指导员郑明亮像往常一样给大家读《解放军报》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