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老让我学习,你们怎么不学习”,童言无忌,让孩子说实话,有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孩子也会带给我们一个成长的惊喜。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女孩儿给我们的来信。她从小是被人收养长大的。从信中字里行间的倾诉与求助,我们都可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内心的压抑、痛苦。像微微这样的孩子其实很多,她为我们带来的思考不仅仅是一个被收养的孩子的问题,而是当我们为人父母含辛茹苦地将孩子养育成人,悉心地提供给他们良好的吃、穿、住、行之外,还应带给孩子什么?我们的言传身教是怎样影响着孩子的心灵与成长?这是一个挣扎于孤独与恐惧中的孩子内心的呐喊,也许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中的这些……  相似文献   

3.
恽梅 《父母必读》2014,(6):12-12
正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作为父母,很多问题都会让我们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就拿吃糖这事来说吧,科学信息一再告诉我们:吃糖对儿童的牙齿、视力不利……而人类对甜味的偏好,远远超越了味觉体验本身,更是一种美好的感受,甜甜蜜蜜的味觉体验带给孩子、带给生活美好的感受,实在让我们难以抗拒。  相似文献   

4.
还记得1992年8月.《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带给我们的震撼吗?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题为“草原探险”的夏令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的孩子输得一塌糊涂: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仍坚持走到底;  相似文献   

5.
走进大自然     
生活在县城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走进大自然,领略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丰硕回报。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无限资源正是幼儿园教育因材施教原则的切  相似文献   

6.
简单到有些质朴的故事.带给人的震撼却是厚重的。我们见多了描写父母与孩子之间感情的文学作品.但讲述祖孙隔代情的却很少见。《苹果树上的外婆》就是一部描写关于亲情的想象带给孩子动力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曾几何时,我们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曾几何时,我们将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又曾几何时,我们将孩子作为发泄的对象但你可曾想过孩子的心理感受涛涛是从美国回来的。在美国的幼儿园中,他是一个很直爽、很快乐的孩子。美国幼儿园中的小朋友虽然很乐意亲近别人,但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8.
1 儿歌,是人类的诗的童年,它是最早开放出来的诗的花朵。把诗,把歌谣带给孩子吧,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美的王国。再不是构木为巢、茹毛饮血的时候了。用诗,用儿歌,把时代的信息,带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有强壮的羽翼、飞腾的想象。  相似文献   

9.
是谁创造了地球并怎样留下了鬼斧神工的世界之最?我们都生存在地球上,都是地球的孩子,地球带给我们的惊喜不断。作为地球的孩子,了解这些地球母亲引以为傲的奥秘,不是每一个孩子应该做到的吗?  相似文献   

10.
明佳 《母婴世界》2014,(5):52-53
生活当中,总是存在各种危。险的信号。然而,孩子是这个世界最不能意识到危险,又是最能受到伤害的群体。下面我们来了解孩子的一大天敌——利器。它究竟带给孩子多大伤害呢?  相似文献   

11.
父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必须不断学习,在育儿教子的过程中,孩子的成长也会不断带给我们新的体会。父母影响着子女,子女也同样影响着父母,这需要家长长期不懈的努力与坚持,让我们给孩子多一点自由选择的空间,留一点玩的时间,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收获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卜晓静 《成才之路》2012,(26):75-75
正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乐记》也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为此我们可以说:音乐是使人心情舒畅、轻松快乐的最佳途径。所以,乐(yue)即是乐(le)。音乐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简单快乐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是愉快顺畅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带给孩子音乐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带给孩子快乐,让孩子们乐(le)在乐(yue)中!  相似文献   

13.
心灵之桥     
爱是需要表白的,人是需要相互鼓励和相互肯定的.师生间最真挚的莫过于情感的交融,只有心与心的接纳,才能带给学生意外的惊喜,让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才有教育的效果与发展.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用更具艺术化的形式带给孩子身心的愉悦和由衷的赞赏.  相似文献   

14.
转眼间, "孩子王"已经当了二十年.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风风雨雨中,我感受着孩子们带给我的快乐、幸福、懊恼、沮丧……静下心来想一想,当孩子们为我们带来不悦时,我们是否想到:我们的教育是否偏离了孩子的内心轨道?是否使孩子在教育中感受到了快乐?  相似文献   

15.
周俊鸣 《学前教育》2010,(12):24-25
《“比比”带给孩子的转变》这篇文章选取了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情境,给了我们以下启示。  相似文献   

16.
陈小燕 《山东教育》2005,(18):64-64
电视如今已进入千家万户。它使我们学到许多知识,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欢乐。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都喜欢看电视,孩子更不例外。适度地看电视,能够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但电视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孩子上中班以后,老师建议家长给孩子记日记——对孩子讲述的事情做原始语言记录。开始我们不以为然,孩子说话不多,更不识字,记几篇日记就能提高他的说话能力?可孩子对老师的要求极为重视,经常“督促”我们给他记日记,隔一段时间就嚷着要把日记本带给老师“检查”。于是,记日记成了我们非完成不可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从孩子降临算起吧,那之后,一个“妈妈”才开始成长。跟着孩子一路走来,我们溯流而上一步步发掘自己的母性.生命的悸动、人性的幽深。 “妈妈”的身份,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成长灵感?3位母亲分享了她们的心路和智慧。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电视节目没有等级之分,常常是全家大人孩子一起看一部电视剧,有很多镜头可能根本不适合孩子看。那些少儿不宜的镜头对孩子稚嫩的心灵有什么影响?这些影响到底会带给孩子什么?希望我们对孩子的采访能引起成人的关注,当孩子坐在电视机前的时候,父母们会多些考虑。  相似文献   

20.
提问零花钱     
草央 《山东教育》2005,(23):127-128
我们该给孩子零花钱。因为零花钱储蓄能带给孩子们真实生活的体验。尽管钱不多,却让他们真实地把握钱。孩子没有零花钱,就失去了真实地接受金融知识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