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材是教学的依据。要用好教材,必须全面掌握教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政治教材在不断更新。"专家点评"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丰富了教材的形式和内容,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学生对教材的认可度。用好教材中的"专家点评",对上好思想政治课具有积极的作用。现以《生活与哲学》教材中的25个"专家点评"为例,谈一谈"专家点评"的特点、作用及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郑建福 《考试周刊》2014,(30):129-130
正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突出生活与教学的紧密相连,不可割裂,强调对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生活与哲学》要突出生活与哲学的密切关系,以一定的生活资源为教学素材,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通过师生互动,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哲学思辨能力和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生活与哲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必要性1.由该学科的特点决定高中《生活与哲学》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基  相似文献   

3.
<正>在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一课教学中,如果不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哲学"的概念,不仅不能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会影响整个《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哲学课程本身就应该是哲学的,智慧的。其本质是遵循从个性到共性、再从共性到个性的认识程序,表现为从生活到哲学,再由哲学到生活,通过营造课堂情境,把鲜活的生活与高度抽象的哲学相链接。解说文字,利  相似文献   

4.
近期,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在教材、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弊端,力图改变思想品德课“空洞说教”、“面目可憎”的现状。于是,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呼声日高。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年第5期许华南老师的文章《让学生生活引领思想品德课教学》及《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7年第3期李永才老师的文章《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哲学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尝试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通过"玩、学、用"的教学主线,即把哲学与生活中的"玩"、教材中的"学"、实习就业中的"用"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升华学生的哲理意识,内化学生的哲理品质,帮助学生运用哲学指导解决就业中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增加了许多小栏目、名人语录、资料卡等。《哲学常识》的小栏目包括:议一议想一想忆一忆试一试做一做谈一谈共计77处。可见小栏目在《哲学常识》教材中占了很大分量,已成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按小栏目的功能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别进行教学,收到了良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认为,哲学教学如果仅仅是哲学原理的讲解和应用,那么就完全背离了新课改的初衷。哲学教学应该体现情感教学目标,笔者也很努力地把哲学教学中情感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下面,笔者以人教版《生活与哲学》第12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一、琢磨教材——提升哲学情感教学的引子1."吃透"教材。"吃透"教材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初涉教坛,我对把握教材的通常做法是通读课文,搬来教参,在教参的辅助下完成备课。这种做法导致所创设的情境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26):81-82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生活与哲学》是四个政治教学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活与哲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探究哲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这部分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哲学意味。同时,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限制,当前的《生活与哲学》教学也显得较为死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古诗词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魅力,语言精练、内涵深刻,融知识于一体。对于高中生来说,学生已经掌握或是熟知了很多古诗词,其中不乏包含哲理的古诗。所以,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将古诗词运用在《生活与哲学》教学课程中,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高中《生活与哲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普通高中人教版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材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凸显出三个难题:一是哲学物质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中的物质是什么关系;二是客观实在等于客观存在吗;三是运动为什么不能说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引导学生厘清这三个问题,对于他们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本真意蕴,进而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生活与哲学》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但有的只是点到为止,而学生对哲学知识与哲学语言几乎一无所知。在开始阶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自己讲得多,但学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体进入课堂,人们对其应用的评价褒贬不一。那么,多媒体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有无运用的必要呢?又如何正确运用呢?我认为,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既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共性也有其个性,我们要恰当适宜地使用多媒体,实现《生活与哲学》教学目的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得益彰,达成教学效果的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思,是辩,是追问。哲学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沉思、提问和解答。思考宇宙,问辩人生;思考运动,问辩永恒。"这是《生活与哲学》在"致同学们"中的一段话,也是对我们教与学的点拨。反观我们的哲学课堂,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充满无穷魅力,而在不少教师的哲学课堂上,"哲学"只是一堆原理和方法论要  相似文献   

13.
与原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常识》相比,新教材《生活与哲学》在教学的理念、内容、结构上都有所改进,特别是对单元知识的重新整合,使得教材从总体上更具条理性、逻辑性和层次性,更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可以说新教材的编写质量在总体上是优于旧教材的。  相似文献   

14.
哲学课堂,奏响“生活化”的乐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灵 《考试周刊》2011,(91):156-157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也应该做到"源于学生生活"、"立足学生活动"和"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到树立"基于生活"的教学理念,贯彻"通过生活"的教学策略和实现"为了生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兴趣,体验生活,提升认识,回归生活,运用知识,使哲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好地赋予哲学课堂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味。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思想政治课程,课程资源目前使用的是国家统一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等四科必修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新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是我们作为第一轮高中课改教师所面对的问题。回顾三年的高中政治课改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注重实践,不拘泥于教材新  相似文献   

16.
<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书本资源、社会资源、学生资源等,但是感觉课堂平淡无奇,效果不大。特别是《生活与哲学》教学,难以让学生体味到哲学的味道。如何让学生在哲学课堂上感受到哲学味道?在实践中,我尝试利用课外阅读资源,特别是经典名著资源来提升课堂品质。《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经典作品。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细细读来,发现里面的很多情节与《生活与哲学》中的哲理十分吻合。在课堂上,我用《红楼  相似文献   

17.
<正>在《生活与哲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相当部分学生觉得哲学课抽象枯燥、晦涩难懂。产生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课堂教学缺乏生活的味道,缺乏真正的哲学味道。因此,《生活与哲学》的教学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感悟、运用哲学知识,寻求生活的"哲学味";让学生在哲学学习中回归生活,理解生活,体会哲学的"生活味"。"诱"——诱发哲学兴趣哲学是兴趣之学,柏拉图发现哲学是他真正的兴趣所在,于是一把火烧掉了自己之前的作品,开始专心研究哲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五九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组织编写的《中学生哲学读本》,今年,这个本子经过中等学校政治课教材编辑组修改补充;改名《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修改前的本子,我们去年曾试用过,修改后的本子,今年下半年,我们正在使用。现在想谈谈,我们在使用这个教材进行教学中碰到的几个问题: 先谈我们对教材的看法。中等学校以往没有开过哲学课。因此,在中等学校进行哲学教学,首先碰到的问题是:没有一本适合于中学教学特点的教材。没有教材,教和学两方面都会有不少困难。教员要自列提纲进行教学,而对于究  相似文献   

19.
当前哲学教学中的困惑主要表现在 :第一、哲学教材对哲学的定位与哲学自身存在的条件、权力发生了矛盾冲突 ;第二、哲学教学内容的单一和不全面 ,没有全方位地反映和再现哲学家的哲学精神生活 ;第三、哲学教学的“教”与“学”的方法 ,违背了为学与做人、为学与修己统一的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学科教学渗透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生活与哲学"模块与心理学有很多相通之处,通过用足教材资源、把准学生脉搏、创新教学方式等方法,在哲学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形成,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