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是神态旅游资源,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富饶的资源已成为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重要依托,在分析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保护性对策。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 ,生态旅游成为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一条新途径 ,可以发展为一个地区的新产业。黑龙江省伊春市以林业为支柱产业 ,其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有很多优势。该文从生态学和旅游资源角度分析了伊春市森林资源的特点及其功能定位 ,并以伊春市具有代表性的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从确定生态安全下的旅游资源规划与实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地管理和开发可吸引旅游的属地和周边地 4个方面介绍了在伊春开展生态旅游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生态旅游规划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新农村建设需要出发阐述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意义与前景,概括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类型,对乡村生态旅游的规划内容作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乡村旅游规划的原则以及在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新农村生态旅游规划思路与开发、保护原则,促进新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对怎样进行生态旅游规划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文章从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规划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出发,论述了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层次划分、内容、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发展生态旅游是大兴安岭林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科学举措,也是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兴安岭林区要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13)
当代景观生态学是由地理学和生态学相互结合而成的,并被广泛应用于当代生态旅游规划之中。当代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生态旅游供需双方两个层面和双方综合作用方面,对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生态旅游的空间布局、景观设置、规划管理等产生影响。景观生态学中许多理论成为了当代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文章介绍了当代生态旅游的概念,并对景观生态学进行了概述,在充分了解分析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的理念与内涵后,分析了当代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际,针对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以及开发利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位的黑龙江省中俄界江生态旅游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彬  钟林生  陈田  张爱平  戚均慧 《资源科学》2014,36(6):1142-1151
中俄界江是黑龙江省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潜力区之一,科学评价其生态旅游潜力是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促进中俄边境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生态位理论,结合中俄界江生态旅游发展实践,从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社区、旅游市场、旅游区位和旅游交通6个维度构建了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使用Simpson模型和Pianka模型计算了中俄界江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研究表明:①中俄界江沿岸14个县市区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宽度评价值为6.15~18.80;②中俄界江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宽度空间特征明显,漠河、黑河、抚远、密山为I级潜力区,萝北、嘉荫、同江、虎林和饶河为II级潜力区,塔河、呼玛、孙吴、绥滨和逊克为Ⅲ级潜力区,乌苏里江河段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宽度大于黑龙江河段,生态旅游资源子系统与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宽度的相关性最高;③中俄界江沿岸共有69对县市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重叠度大于0.5,占到总数的75.82%,表明其生态旅游潜力要素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易导致激烈的旅游竞争。最后提出了黑龙江省中俄界江生态旅游总体发展对策包括加强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开发特色多元的生态旅游产品、培育和开拓境内外市场、深化境内外生态旅游合作、完善生态旅游设施,并针对不同潜力区给出了差异性的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由于环境保护机制缺失,导致我国“生态旅游离生态更远”的尴尬现实。文章假定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制旅游企业,制定并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构建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模型,从政府规制角度对企业制定和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博弈双方的均衡战略:政府执行有效监管,对不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的企业制定适当的惩罚力度,就可以促使企业自觉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从而证明政府规制企业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环境保护机制缺失,导致我国"生态旅游离生态更远"的尴尬现实.本文假定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制旅游企业制定并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构建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模型,从政府规制角度对企业制定和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博弈双方的均衡战略:政府执行有效监管,对不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的企业制定适当的惩罚力度,就可以促使企业自觉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从而证明政府规制企业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能取得很好的效用.  相似文献   

11.
甘孜藏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分析了甘孜藏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认为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结合实际,从管理体制、生态保护规划、营销战略、居民参与、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对如何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选择——绿色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但是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利用、管理滞后以及薄弱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因素,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导致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自然生态等现象的发生.本文先对生态旅游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然后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保持绿色,远离红色"的生态旅游绿色规划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辽宁省丹东市天桥沟国家森林为例,主要就森林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森林生态旅游规划的模式与流程。  相似文献   

14.
刘伟华  黄志红 《科技风》2011,(8):229+232
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着管理者思想观念陈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旅游管理运行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对此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统一思想,做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加快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采用多种模式发展生态旅游;多渠道宣传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人早就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规划思想。生态旅游景区作为生态旅游活动的直接对象,不仅是生态旅游产品的核心和生态旅游业的重要支柱,而且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进步、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因此,景区的开发必须做到规划先行。藏东南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景区类型多样,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使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得到保护,并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本文在藏东南生态旅游区功能的分区基础上,着重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将参与式设计引入景区规划设计中,探讨民族地区合理开发生态旅游景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11):F0002-F000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章文与吴楚材都是我国生态旅游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吴教授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特别是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研究,气象学在旅游开发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森林生态环境对人类健康的保健效益研究,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等方面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周燕  游明忠 《科技广场》2012,(9):215-218
本文结合鄱阳湖经济区规划纲要提出的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从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发展方向、前景与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有关生态旅游营销方式的创新途径,希望能对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3S”技术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晓丽  贾若祥 《软科学》2005,19(3):67-70
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内涵,针对生态旅游与“3S”技术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指出通过充分利用“3S”技术优势,对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产品促销、产品质量管理等全过程实施可持续化管理,对于解决生态旅游中出现的非可持续性问题,实现经济、生态、资源与居民福利等的综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并给予优先发展,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伊春具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本文阐述了伊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伊春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生态旅游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生态旅游管理的课题是促进对生态旅游概念的宣传和普及.管理政策包括:确定生态旅游实施的管理机构;制定推进生态旅游的基本方针;加强对生态旅游的宣传和财政支持,以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指导;提出生态旅游推进整体构想和负责生态旅游推进的联络调整等.而管理对策则是制定宪章、开设网页、实施大奖、制定指南和示范推进等.我国应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管理和规划,同时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的教育以及人才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