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华民族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已经落后了的中华民族要再度复兴,惟有弘扬民族精神。未来世界是大学生的世界,弘扬民族精神的关键和核心在于大学生。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再度腾飞的百年大计。  相似文献   

2.
朱振玉 《文教资料》2008,(29):201-202
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事关大学生个人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面临各种挑战.为迎接挑战,高校要从多方面积极探索应对之策,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带有民族特点、体现民族精神风貌的意志和品质.当代大学生将在秉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强不息是<周易>典籍最闪耀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继承和弘扬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鼓励大学生投身实践;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大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永耀光芒.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是高等教育的时代意蕴。高校要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充分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网络给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针对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高校要及时抓住民族精神培育的着力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神圣职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实质及其重要作用,理解民族精神的历史性、时代性,不断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要突出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内容,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同传统化教育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路阳 《教育与职业》2007,(15):95-9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要进行政治理论课教育,同时需要不断加强校园各种教育载体的建设,让年轻学子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充分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道德素质下降,民族精神缺失的现状,提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加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阐述了在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宣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强调要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教育。井冈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创业和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及其日常运作和管理上积极探索,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面对21世纪的新挑战,深具传统文化资产的华人高等教育,应当厚植学生的民族文化根基,建立自我的“文化认同”,而不致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随波逐流。同时,大学应当回归教育本质性的目的,并重新担负起社会责任,坚持大学作为社会良心的角色,为全民创造更大的福祉。如此,才能使大学在中西拉距以及科技与人文断裂的时代中,重新挺起大学之精神,使大学成为探索真理的殿堂,也成为人类良知之所寄的场所。也只有重新挺起大学之精神,海峡两岸四地的大学,才能成为引导21世纪历史发展方向的动力,才能在21世纪世界文明对话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时代里,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可以涵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促使大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但当前在大学中此课程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战略远景出发,从促进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进一步获取民族精神着眼,应该积极推进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文化多元化趋势,既给高校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任务,也对大学生的思想、信念、心态等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只有积极倡导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文化认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高文艺作品质量,发挥媒体的示范作用,才能使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挤压和冲击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和意志品格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在大学生中大力宣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精神,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的反映,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灵魂,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道德精神、时代精神、学术自由精神和创新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与现代大学精神在本质上是历史的辩证统一的。构建现代大学精神应充分体现、弘扬和提升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试论民国时期中国大学校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训是民国时期大学推动德育的重要途径。它们形式上多种多样;多源于中外经典名著中的至理名言;在价值取向上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等特点;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善用大学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理想之路。构筑立体化的舆论氛围是匡正校园观念文化导向的基础;营建精品化的涵育载体是匡正校园观念文化导向的关键。大学要通过课程教化和礼乐教化,强化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以活跃学生群体文化氛围,营造民族精神养成教育之大气候;注重教师人格文化建设,提升物质环境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9.
梁迪 《高教论坛》2002,(5):64-67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陶行知先生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的“五解放”教育思想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其实质就是真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以“五解放”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全新的创新教育观,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全方位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环境。通过创新精神的培养,造就更多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围绕十六大报告精神 ,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即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综合国力的强大精神动力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现实紧迫性。提出了当前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应当重点抓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