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超导电性是指许多材料在低温下电阻完全消失的一种物理现象。超导电性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的重要课题,对基础理论创新和应用技术发展两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自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Onnes发现超导电性以来,已经有5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和超导相关的研究。1986年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的发现,掀起了全球高温超导研究的热潮,中科  相似文献   

2.
2011年是超导体发现100周年。100年前,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发现,当温度下降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水银的电阻就完全消失了,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超导电性。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人们又陆续发现,一些材料远离绝对零度也能实现超导,这被称为高温超导。与高温超导相区别,在绝对零度附近的超导被称为低温超导。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高温超导研究的迅速发展 ,国家计委于 1 987年批准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建立国家超导实验室。 1 988年开始筹建 ,1 991年 4月实验室通过验收 ,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 ,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 2 0 0 0年在国家计委和科技部验收中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 超导体新材料 ,新合成工艺的探索和研究 ,高温超导体物理性质和与高温超导电性机理相关的实验及理论问题研究 ,高温超导薄膜及器件的物理研究及其它相关材料、相关物理问题的交叉学科研究 ,解决超导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推动超导技术向产业部门转移。研究项目 近 5…  相似文献   

4.
物理前沿     
《科学中国人》2023,(4):12-12
镍基超导研究进展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乔梁教授团队发现无限层镍氧化物超导体(镍基超导)超导电性的关键性元素(氢)和奇异电子态(间隙位s轨道),为镍基超导领域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在当前基于铜氧化物的高温超导(铜基超导)研究陷入瓶颈的情况下,对类铜结构的无限层镍氧化物超导电性的深入研究,对于揭示高温超导的本征物理机制和新一代超导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此次研究发现,氢元素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无限层结构镍基氧化外延单晶薄膜的制备过程中悄悄地起到改变费米面电子结构的作用,并在镍基材料超导电性的产生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基金》1988,2(3):52-52
高温超导电性问题是一个对基础科学和技术应用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1911年超导电现象被发现以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吸引着世界上众多的第一流学者竞相投入研究。近一年来,液氮转变温度的氧化物超导材料出现,是超导体研究的重大突破,使人们盼望已久的高Tc超导体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日本科学家首先在掺F的LaOFeAs中发现了临界温度为26 K的超导电性。在高温铜氧化合物超导体发现之后,虽然科学家发现了多种临界温度高于26 K的超导材料,但是都没有像这次这样引起强烈反响。这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磁性元素铁不利于超导,而新发现的铁基超导体恰恰是以铁为主的化合物,其临界温度如此之高,完全与传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6(6):714-725
有机超导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课题组通过在具有π分子轨道的菲(菲是具有三个苯环的稠环芳香烃)中掺人碱金属,实现了5开尔文温度的超导电性.研究同时发现,通过施加1万个大气压的压力使得超导转变温度有20%的提高,并且超导体具有局域磁矩.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发现的超导体可能具有非常规的超导电性.这类超导体的发现对非常规超导体机理的研究具有非凡意义.稠环芳香烃可以由不同数量的苯环组成,有一个很大的家族,其超导电性的发现表明又一类新的有机超导体家族诞生.该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08,(6):3-3
继铜基超导材料之后,日本和中国科学家最近相继报告发现了一类新的高温超导材料——铁基超导材料。美国《科学》杂志网站报道说,物理学界认为这是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正超导电性是荷兰科学家Onnes在1911年发现的,它是指某些材料在其临界温度以下表现出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的现象,相应的材料称为超导体。如果超导体临界温度在常压下高于传统理论认为的"麦克米兰极限"(40K),则称为高温超导体。超导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其研究历史上,已经有10人获得了5次诺贝尔奖。目前,超  相似文献   

10.
正超导被誉为是物理学中的一颗"明珠",吸引了无数科学家为之不懈探索。然而,超导态产生需要相当低的临界温度,所以很难被投入到实际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温超导材料相继问世,超导临界温度也不断提高。中国科学家在铁基高温超导领域的研究,已经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超导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在中国科协国际会议中心协作下主办的第五届国际超导大会,于1997年2月28日至3月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从事高温超导研究的重要研究所、大学和公司的800多位科学家和我国的200多位科学家。高温超导电性发现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缪勒(K.A.Muller)教授和贝德诺兹(J.G.Bednorz)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分别做了题为“高温超导电性的最新进展”和“神奇的两维钙钛矿结构”的报告,近年来在超导研究领…  相似文献   

12.
正在2014年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多年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被铁基超导研究团队获得,一时间"铁基高温超导"一词再次被人们所关注。殊不知,早在2008年凝聚态物理学领域掀起铁基高温超导研究热潮后的次年,宋灿立就在薛其坤院士的指导下开展铁基超导体Fe Se高质量薄膜分子束外延(MBE)生长的探索,并于2011年作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了有关铁基超导Fe Se研究的论文"Direct  相似文献   

13.
在本文中,用电负性均衡原理研究了在高Tc超导材料中由于元素之间有化学键的形成对超导电性影响的特征,得出了在超导材料中由于元素之间有化学键的形成。在超导材料中承担超导电性的原子成键电子与承担超导超电性的库柏对电子具有分离的特征,从而在高Tc超导电性中λ与θD,相互分离,在超导材料中承担超导电性的原子的价电子中成键价电子λ与θD相关联,价电子中非成键价电子形成的库柏对电子与θD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超导体虽然早在1911年就被发现,但超导作为一项技术获得应用却是近一二十年的事。特别是80年代后期,由于高温超导体的发现,超导体的应用有了飞快的发展。超导技术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它在电力工业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现在已没有人怀疑了。 从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前苏联、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都研制出不同容量的低温超导发电机。法国和日本还制造出转子和定子都采用超  相似文献   

15.
潘爱民 《大众科技》2012,(5):92-93,61
超导材料是一种具有超导特性的新型材料,它在一定低温条件下能排斥磁力线并且呈现出电阻为零的现象。超导材料由于具有零电阻、完全抗磁性和超导隧道效应等优异的特性,高温超导材料的用途非常广阔,大致可分为三类:大电流应用、电子学应用和抗磁性应用。大电流应用即超导发电、输电和储能;电子学应用包括超导计算机、超导天线、超导器件等;抗磁性主要应用于磁悬浮列车和热核聚变反应堆等。  相似文献   

16.
BiS_2-基超导体中BiS_2层状结构与铜氧化物超导体以及铁基超导体等非常相似,能带结构计算发现该系统具有很好的网状的费米面拓扑结构,因此,短程的磁涨落可能诱导了电子配对从而表现出非常规的超导电性;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使用在单一的非磁性杂质中的局域电子结构来证明BiS_2-基超导体的对称性,以BiS_2-基超导材料为研究对象,从两带的紧束缚模型出发,利用T矩阵近似和格林函数的方法,在弱散射和强散射情况下,考虑不同的掺杂浓度,考虑传统的s-波、扩展的s-波、s±-波以及2 2x yd--波的配对对称性,研究单个非磁性杂质诱导的杂质共振态以及空间调制结构,为判断超导配对对称性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揭示其中的非常规超导机理。  相似文献   

17.
从汞、锡到高温氧化物、多元化合物及合金,甚至有机超导材料,从低温技术到高压技术、薄膜技术、极快速冷却以及非晶无序技术,人类对超导电性的探索和认识从未停下过脚步。基于零电阻效应、迈斯纳效应、同位素效应、超导能隙、动量凝聚等概念,BSC理论问世,科学家们开始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超导理论,随后开始了对超导技术应用阶段的准备阶段并最终爆发了超导技术开发时代。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8,(11):8-8
在制造超导器件的道路上,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找到作为纳米尺度超导体的材料。这样的超薄超导体将在超导晶体管以及最终的超快、节能电子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一种简单的柠檬酸盐热分解法制备了新型高温超导Y_3Ba_5Cu_8O_(18)材料。差热/热重分析表明,其前驱体退火温度须在830℃以上才能得到纯相Y3Ba5Cu8O18超导体。室温磁性和低温磁性数据揭示,所制备的样品具有室温铁磁性,其超导转变温度在91-94℃左右。低温下场冷却曲线向上翻转,预示低温下样品可能存在超导和磁性共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赵忠贤,生于1941年,辽宁新民人,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1987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赵忠贤长期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研究。1983年开始研究氧化物超导体BPB系统及重费米子超导性,1986年底在Ba-La-Cu-O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