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沈楠 《英语辅导》2008,(4):145-148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时代的伟大诗人,其生动形象、精辟深刻的诗学理念历来受到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济慈的诗歌和书信为依据,尝试对他的两个重要思想——"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和"天然接受力"作出解读,揭示其中蕴含的人生和艺术哲理。  相似文献   

2.
《秋颂》是英国烂漫主义诗人济慈的最后一首颂,作者应用"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等美学思想将秋季温暖、唯美的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充分体现了济慈诗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是英国诗人济慈在他著名作品《老古翁颂》中提出的关于“真”与“美”关系的一个具有影响的结论.但是在这里,“真”不同于我们日常所理解的“真”,它具有特殊的含义,是指艺术的“真”.  相似文献   

4.
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其诗作中直接或间接地再现了大量女性形象,并且融情于景,常以爱情为载体,将女性形象与其"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诗歌理念统一起来,使女性主义与浪漫主义相互融合,折射了女性主义对其诗歇创作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于女性的赞美和歌颂.  相似文献   

5.
序……呵,冰冷的牧歌等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只有你如旧;在另外的一些忧伤中,你会抚慰后人说“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你们所知道和谚知道的一切。《希腊古瓮颂》我常常诧异,在浪漫派诗人济慈的竖琴上,为何弹奏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  相似文献   

6.
《秋颂》是19世纪英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名诗作。其主题是颂扬秋季的温暖和丰硕。从此诗中折射出诗人的美学理想:“美即是真,真即是关。”  相似文献   

7.
王一桃是香港文坛享有盛誉的一位爱国诗人.他坚定不移地遵循现实主义的审美创作原则,且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把这一审美创作原则的精髓概括为"示人以真,导人以善,给人以美".他强调诗是真善美最完美的结晶,认为诗人笔下只有流露出生活的真,心灵的善,艺术的美,其诗才具有活生生的生命,才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8.
表面上看 ,济慈的《希腊古瓮颂》是诗人在欣赏和玩味一件年代非常久远的希腊古瓮 ,实际上则是在借用这件精美的艺术品来表述自己对艺术的看法 ,在阐释自己的审美理念。其艺术手法巧妙 ,其反映艺术内容与艺术媒介、审美直觉与理性思维之间的矛盾和转换非常独特 ,是通过诗人的自身体验加以表现的 ,最终归结于“美即是真 ,真即是美” ,至今仍具启发与可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约翰·济慈,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英诗作家,更是因为他的"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诗学理念而让他成为了英国浪漫派的先锋人物。济慈的诗歌着重强调意境的作用,强调想象在诗歌创作中的巨大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消极感受力"更是吸引了国内外理论家的注意。此项研究以"消极感受力"为视角来分析探讨济慈的美学观点。  相似文献   

10.
约翰·济慈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是19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以优美动人著称,充满了对人生美丽和短暂的深痛感悟。在济慈的作品中最为不朽的当属他的颂歌,《希腊古瓮颂》是其中的一首。陔诗布局精美,形象美,韵律美,语言美,表明了诗人对永恒美的向往和追求,阐明了“真”、“美”学说。  相似文献   

11.
朱湘的诗充满着深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同时又特别讲究诗情、诗意、诗形、诗韵,注重诗的音乐的美。他的诗学思想与他的诗歌创作的美学追求是相谐和的,其诗学观是以爱国思想、民族意识为主导的。在朱湘看来,作为真正的诗人,要在对自然、人生的歌咏中,显现诗人的内在的本真情感,而这本真情感的显现又必须在诗形上符合“诗的真理即是美”的审美标准,因而关注人生社会、亲近自我情感、注重艺术美就成了朱湘诗学思想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希腊古瓮颂》是济慈脍灸人口的颂诗之一,诗中的“美即真,真即美”观念尤为世人关注和争论不休,本文拟就诗人所主张的美,真以及美与真的关系,结合他的《希腊古瓮颂》,《忧郁颂》及其书信来揭示这个命题的深刻含义,并认为诗人美学思想的核心乃“美即真,真即美”。  相似文献   

13.
济慈认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对于和谐之美的追求是济慈诗歌的永恒主题。文章通过对济慈诗歌美学意蕴的总体分析,指出“和谐之美”是济慈诗歌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正三年前,与慕白匆匆相识于深圳,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对他的印象,我愿意改用大诗人白居易的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性情萧散好相亲"。因为为人率真任性,故其诗也多表现出"贵真"的品格。清人钱谦益论诗说:"有真好色、真怨悱,而天下有真诗。"通过阅读慕白多年来的诗歌,我们更能加深其人其诗"直取性情真"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在创作、评论、欣赏等方面部表现出了他独特的美学思想,本文想对此作一探讨,以期就教于大家。 一、形式美与内容美 郁达夫创作的基本美学观念即是要求真、善、美和谐地统一。在任何社会中美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美的实质即表现于真和善的区别与联系之中。“真”是艺术的根据,“善”是艺术的思想倾向,而“美”则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也可以这样说,不以美的特征表现出的真,就不是艺术的真,不以美的特征表现出的善,就不是艺术的善。郁达夫的美学思想中特别突出了一个“真”字,他认为“把你真正的感情,无掩饰地吐露出来,把你的同火山似的热情喷发出来,使读你的诗的人也一样的可以和你悲啼喜笑,才是诗人的天职。”又说:“天真赤裸裸地提到我们的五官前头来的,便是最高的艺术。”郁达夫所谓“真”,即  相似文献   

16.
郭小川是当代卓有成就的优秀诗人.他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一直锲而不舍地探求着诗歌的语言美.他指出:"语言要表现出美好的环境,美好的情思,诗必须是美的."打开郭小川的诗集,他那匠心独运、驱遣自如、炉火纯青的语言,首先给人以美的感染.诗人精心营建起来的一座座精彩别致的诗歌大厦,不但闪耀着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光辉,表现了鲜明的中国传统、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而且显示出一种自然美、音乐美、形象美,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要求与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7.
济慈认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对于和谐之美的追求是济慈诗歌的永恒主题。文章通过对济慈诗歌美学意蕴的总体分析,指出“和谐之美”是济慈诗歌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真与美”是方敬作为一位现代诗人、散文家、翻译家、教育家一生的人生追求目标与价值取向原则,更是他诗歌创作一以贯之的“诗之思”的集中体现。他是“凭着爱的名义写诗”的,因爱而求“真与美”,为求“真与美”而担当而奉献。方敬诗歌创作生涯,呈现“真与美”寻绎过程。透视方敬诗歌精神之旅,不仅易于贴近方敬诗歌意义世界,同时也对于把握20世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与20世纪中国现代诗歌发展脉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庄书中的“美”这个能指符号具有多义性,不能与美学意义上所说的“美”完全对应。庄书中最能与关学意义上的“美”产生对应的概念,其实是“真”这个能指符号。庄子所言之真,并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而是存在论意义的真,即本性的敞开与澄明。庄子的美论乃是以真为价值指向。庄子的审美体验,也就是人回归本真性情的生存体验。对于审美主体而言,真即是美,美即是真。  相似文献   

20.
庄书中的“美”这个能指符号具有多义性,不能与美学意义上所说的“美”完全对应。庄书中最能与关学意义上的“美”产生对应的概念,其实是“真”这个能指符号。庄子所言之真,并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而是存在论意义的真,即本性的敞开与澄明。庄子的美论乃是以真为价值指向。庄子的审美体验,也就是人回归本真性情的生存体验。对于审美主体而言,真即是美,美即是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