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要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是辩证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第一位的,但是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以高质量的新闻作品为载体,让受众视听之后产生一种认同感。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调动受众的认知能力,新闻传媒就会获取最佳社会效益。新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在传播新闻信息上,最大的特点是动态画面的纪实性报道,让受众耳闻目睹新闻事实.并且通过“看”和“听”的兼容传播,产生与新闻事实共时空的直观感受,这是电视新闻的独有魅力,也是电视新闻不同于广播、报纸新闻的传播强势.  相似文献   

3.
电视媒体是视听兼备的传播工具。在电视节目中虽然有能听到的声音,但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元素还是画面。人们常说看电视,一个“看”字,非常准确的把电视的传播特性概括了出来。电视是“视”的天地,“画”的世界,事实无可争辩。任何观众在打开电视机的同时,他们的目光就自然而然的投向了屏幕,期待着图像的显现。电视对受众来说,“看”是最原发的动机,是第一行为,“听”是第二行为。电视的传播过程,就是受众“看”的过程,也可以说电视对受众就是“看”的需要和满足。  相似文献   

4.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呼唤着广东广播龟视的改革——广东视听事业在改革中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岭南特色”——“人民群众是广播电视的主人”的主体意识的确立,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为岭南多层次受众服务”观念,“与受众平等交流、请受众参与节目”观念,讲时效、重信息观念和娱乐、服务观念,构成了“岭南特色”的轮廓——具有“岭南特色”的广东广播电视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正在赢得受众,珠江经济台的改革成功就是一个例证——从岭南视听改革的实践探索规律,人们期待着系统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广播电视理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郑文华 《视听界》2002,(4):28-29
电视具有视听双通道优势,在播报新闻、传递信息时,能以其“视听一体”的再现性、逼真性和接近性吸引受众。电视新闻类栏目,如果能充分运用这一媒介优势,就能制作出独具魅力的优秀节目,以充分满足受众“视”与“听”的信息欲求。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类节目发掘视听资源的状况如何呢?笔者比较了香港凤凰  相似文献   

6.
电视,是一门视听艺术.电视纪录片,是一种最能展现视听艺术的电视体裁.然而长期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视”和“听”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7.
当今,广播与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看得见的强势媒体比较,处于相对弱势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广播只能“听”不能“看”的先天性不足,显露的越来越充分,受众经常大面积地向视听合一的电视、网络转移,广播生存空间日益受到多方面的挤压,经营可谓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8.
冷冶夫 《视听界》2002,(2):27-27
纪录片是“看明白”还是“听明白”电视艺术,始终是一种以视觉欣赏为主体的视听综合艺术。电视如果失去了这种艺术效果,无论是在声音、叙事、传情、氛围营造等各方面的感染力都是不及广播和报纸等其他传媒的。所以,电视纪录片语言如同电视本体语言是完全一致的,它  相似文献   

9.
何谓“引导”? 词典释曰:“①带领;②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引导的关键,是要有人听,有人跟。欲人从,必有法。引导,是门艺术。大众传播媒介号称意见领袖。其天职,就是引导广大受众的视听和思想,可说是最专门的引导者。试想,如果你举着旗在前面引导,  相似文献   

10.
付岩 《声屏世界》2007,(6):46-47
电视语言是由“声画字”共同构成其表意系统的,是整体传达“视听读”的平面思维。电视纪录片就是根据电视特有的表现手法来纪录一段生活流程,来展示生活的原貌,让受众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又以另样的角度来审视生活。因此,电视纪录片必须遵循纪实的叙事原则,同时不排除艺术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岳晓东 《视听界》2001,(5):31-31
古人曰“材有美,工在巧”。词汇是语言的材料,语言光美还不行,还要看表达者的“工”是不是“巧”了。写文章的目的要让人喜欢看,说话的目的要让人喜欢听,节目主持人要想让受众从心眼里愿意听你说的每一句话,就必须动点脑筋,想点办法,说话不能言而无味,必须幽默、风趣,让受众喜闻乐听。但只做到让受众喜欢听你说的话还不够,还必须让受众从中感  相似文献   

12.
周珏 《视听纵横》2004,(3):74-76
“音画”即用声音构筑的画面。作为以听为主的广播节目来说,音响资料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受众往往可以通过听引发联想,在脑海中构筑起一幅幅画面,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音画”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广播节目具有类似电视节目的“可视”效果。前不久,听了几期“亚广联”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稿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视听结合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又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听"与"看"的结合,对新闻稿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写作手法,都必须注重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等多方面的配合。  相似文献   

14.
乐嵩  梁峰 《新闻前哨》2006,(10):51-53
解说词在电视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能低估的。有的学认为,电视专题的字必须依附画面而产生,因为电视以“视”为中心,字只是补充“画意”未尽之处;有的学认为,电视是视听艺术,“视”与“听”应参半而为之,因为看(视)是审美活动,而听亦是审美活动,因此,要求电视专题的画面与字形成天衣无缝的整体。实践证明,电视专题是一门综合艺术,无须强调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而要强调声画对主题的共同烘托性,即它们必须围绕一个主题各自完成自己“联合的职责”。只有树立这样的创作意识,才能把“声”、“画”摆到适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祖国 《记者摇篮》2015,(4):48-49
钢琴音乐是影视作品中的重要元素,能够增强影视作品的视听效果,有利于升华主题,并且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在整个民族精神孕育中有着其他艺术难以超越的作用。钢琴音乐能够使影视声画结合,气氛渲染浓厚,具有独特魅力和积极的作用。音乐是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它借助声音这个媒介来真实地传达、表现和感受审美情感。音乐不论是唱、奏或听在传达和表现情感上,都优于其他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6.
以受众为核心,利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三维仿真、立体投影、虚拟现实等功能形成强烈的视听感受的互动广告,不仅在表现形式上新颖独特,广告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商业色彩,更容易获得受众  相似文献   

17.
音乐与纪录片图像从理论上讲是两种艺术。音乐是音响艺术,图像是摄影艺术,前者是听,后者是看,而电视艺术则把二者综合起来,形成视听艺术。  相似文献   

18.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4,(12):48-49
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曾撰讲:“引导包含着指导,引导作用实际上也就是指导作用。指导性是新闻宣传的灵魂。但是发挥这种指导作用,前提是要人家愿意读、愿意听、愿意看,也就是说,大众传媒的指导性是通过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来发挥作用的。通过读、听、看,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自愿地接受了引导、接受了指导,这是最高超的引导艺术。”这段话不仅指出了传媒的指导性要通过艺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广播剧《中国空间站》以中国载人航天的奋斗历程为讲述对象,在充分发挥听觉叙事功能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了多角度叙事和交融创新的艺术叙事策略,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广播剧文化。首先,通过听觉的不确定叙事产生“艺术留白”效果,进而构建独特的声音艺术时空,使受众感知到太空的宏大辽阔。其次,采取了多角度叙事策略,打造平民化叙事风格,通过日常生活体验的情感共鸣来构建“听觉共同体”。再次,通过视听交融、多媒介传播和强化互动性等交融创新叙事策略,构建了新媒体时代独具特色的广播剧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曾撰讲:“引导包含着指导,引导作用实际上也就是指导作用。指导性是新闻宣传的灵魂。但是发挥这种指导作用,前提是要人家愿意读,愿意听,愿意看,也就是说,大众传媒的指导性是通过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来发挥作用的。通过读、听、看,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自愿地接受了引导、接受了指导,这是最高超的引导艺术。”这段话不仅指出了传媒的指导性要通过艺术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